巾箱說不下帶編

《巾箱說不下帶編》是還有不少篇幅屬於詩話性質,評論藝術上的得失,勾稽詩人的立身行世,交待詩的本事等等,對研究清代文學有參考價值。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第1版 (1982年9月1日)
叢書名: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平裝: 1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1017496
條形碼: 9787101017496
尺寸: 19.8 x 13.6 x 1 cm
重量: 200 g

作者簡介

金埴,字苑孫、小郯,號鰥鰥子、聳翁、淺人、壑門,浙江山陰(今紹興縣)人。生於康熙二年(公元一六六三),卒於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0)。有關作者的生平事跡,我們只能從這兩種筆記中,得到一點零星材料,目前尚未見到其它記載。金埴的家庭,是明代的官僚大族。父親金煜,順治十年進士,授職山東郯縣知縣。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0)罷官。金埴隨父在山東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這兩種筆記記載山東的人和事較多。金埴自己是一個屢售不第的秀才,以教館當幕僚為生,到晚年,連館地也謀不到,生活每況愈下。 金埴在文學上有較深的造詣,是一位詩人。年青時去北京看望他的父親,做了八首燕京五月歌,曾以後生晚輩謁見當時的詩壇領袖王士禛,頗受到賞識,稱他為「後進之秀」。金埴通說文,精文字聲韻之學,仇兆鼇請他校訂過杜詩詳註中的文字聲韻。他還參加過編修兗州府志的工作。

內容簡介

巾箱說 不下帶編》為“清代史料筆記叢刊”的一種,共收錄清人金埴(1663——1740)所撰筆記二種,《不下帶編》七卷,《巾箱說》一卷,記載了作者的見聞,包括當時文人士大夫的遺聞佚事、社會習俗、科舉考試等,反映出當時社會某些側面,及作者對某些人和事的看法。《不下帶編》,還有不少篇幅屬於詩話性質,評論藝術上的得失,勾稽詩人的立身行世,交待詩的本事等等,對研究清代文學有參考價值。

目錄

不下帶編 巾箱說 目錄
不下帶編
卷一 雜綴兼詩話
卷二 雜綴兼詩話
卷三 雜綴兼詩話
卷四 雜綴兼詩話
卷五 雜綴兼詩話
卷六 雜綴兼詩話
卷七 雜綴兼詩話
巾箱說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