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龍庵

巽龍庵位於南匯區周浦鎮南八灶159號的巽龍庵,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原名“巽龍禪院”,因地處周浦鎮東南巽方,故名。原僅有大殿一座。乾隆五十七年(1752年),增建法雲堂。嘉慶五年(1800年),又創建文昌閣,作為當地士人文社之地。庵內還保存有200年樹齡的古銀杏樹數株。1989年,經批准開放。

寺廟建築

巽龍亦稱巽龍禪院,位於周浦鎮東南隅,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建,占地1.2畝,原建為一進二廂共9間,內供如來大佛、觀世音、水火神等。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在庵西側增建法雲堂,開始是作為講經場所,後來成為糧棉商議事所。清嘉慶五年(1800年),建造文昌閣,為文人交流聚會之地。巽龍庵一直沒有田產,後在清同治元年,里人楊大文、沈維城等勸募香積田(又稱香火田)23畝。當年建寺時種植銀杏5株,一前四後,每年碩果纍纍,眾多喜鵲在樹上築巢。

景點

寺前有一座小石橋,橋面有石雕蟠龍圖,造型美觀,為入寺必經之途,故稱為橋里廟。巽龍庵大殿柱樑上原雕左右飛龍各一,古人傳說其中一條於某年雷電交加之日騰空飛去,故有“野寺飛龍”之說。寺中佛像大部分毀於“文化大革命”中,至80年代後期,房舍重修,佛像新添,現在寺內尚有香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