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達相機

巴爾達相機

德國巴爾達公司的創建人是馬克思·巴爾德維克,它是一位精密機械高級技師,1908年7月1日,在德國中東部精密機械和光學名城德勒斯登(Dresden),以馬克思 · 巴爾德維克名字諧音命名的巴爾達照相機製造工廠正式成立。

巴爾達相機 巴爾達相機

德國巴爾達公司的創建人是馬克思·巴爾德維克,它是一位精密機械高級技師,1908年7月1日,在德國中東部精密機械和光學名城德勒斯登(Dresden),以馬克思 · 巴爾德維克名字諧音命名的巴爾達照相機製造工廠正式成立。

早期的巴爾達工廠,生產盒式相機以及摺疊式皮腔相機,後來進軍中、小畫幅相機領域,生產了大量性價比很高的流行相機機型。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巴爾達公司已成長為一家無論相機產量和質量方面都舉足輕重的德國照相機企業,擁有1200名員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38年的德國照相機企業產量和規模排名序列中,巴爾達公司竟然在眾多的德國照相機企業中排名第一!連當時的蔡司·依康、愛克發、威爾塔等名廠只能望其項背。從筆者收藏到的巴爾達1930年前後生產的6×9cm盒式相機(新月透鏡、固定快門),1935年生產的小畫幅巴爾達-巴爾蒂納折合皮腔相機(50mmf/2.9 Merriter鏡頭、TB,1-1/200秒快門)1936年前後生產的超級潘圖拉(Super—Pontura)大8張6×9cm折合式皮腔相機(105mmf/4.5 Trioplan鏡頭、B,1-1/400秒康盤快門、雙像測距),1938年前後生產的寶石II型大8張6×9mm折合式皮腔相機(巴爾達1/25-1 /100秒快門)等產品來看,顯然這一時期的巴爾達公司相機產品涵蓋了低、中、高不同級別的產品線,是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檔產品兼顧的方針,來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其同類產品與蔡司公司相比,一點不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位於德勒斯登的巴爾達工廠與其它位於該地區的德國照相機企業一樣,幾乎被盟軍的戰火摧毀。1946年,巴爾達的主要管理、技術力量移師德國西部的小城本德(Buende),重建巴爾達廠,而留在德勒斯登的舊廠也在戰後得以恢復,仍然生產著品牌為巴爾達的相機,直到1951年才改名為貝爾卡(Belca)光學工廠,以後於1957年由合併到了其他國營公司,那是後話。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巴爾達公司的相機類型涵蓋了120、135、110、127等篇幅類型,還生產過大型座機,以及大量的攝影附屬檔案和暗室設備,差不多有上百個品種,可謂琳琅滿目。其中不乏象1953年生產的拍6×6cm片幅、裝置 Baltar75mmf/2.9鏡頭、取景器一體化設計的巴爾達-巴爾迪克斯(Baldix)這樣的折合相機美品,以及1965年生產的、價格低廉的巴爾達104 這樣的126相機入門產品(彎月鏡頭、固定快門、內置硒光電測光表)。可見其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檔產品兼顧的方針未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