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膠片相機,即傳統相機,膠片相機分為單眼相機及雙眼相機,膠片相機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費者要購買底片的費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沖費與相紙的費用,算一算每一卷負片所要花費的成本大約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約是40元上下。數位相機和膠片相機在工作原理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將被攝景物發射或反射的光線通過鏡頭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歷史
膠片相機是現代照相機的一種類型,而所有當今數位相機的原理,皆源自膠片相機。所以,既然說到膠片相機,我們當然要首先了解一下照相機的歷史。照相機簡稱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很多可以記錄影像設備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徵。醫學成像設備、天文觀測設備等等。在2000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
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做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
1839年8月19日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奧托·肖特與光學家卡爾·蔡司在蔡司公司發明了正光攝影鏡頭。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
1948年11月26日美國寶麗來公司(Polaroid)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