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古鎮石梯

巴河古鎮石梯

石梯鎮位於達縣西部,距縣城48公里,東鄰九嶺鄉,西連石橋鎮,南與渠縣報恩鄉毗鄰,北與橋灣鄉接壤,幅員面積52.8平方公里,共有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21個村民委員會,220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3.6萬人。 境內溝壑交錯,淺丘密布,屬典型的丘陵地貌。轄區內有河流兩條,巴河和蹬子河,其中巴河為達縣境內第一大河流,鎮轄區內全長10公里。 石梯鎮風景秀麗,資源豐富。巴河沿岸淺灘密集,山崖陡峭,風光旖旎;鎮內土質肥沃,土壤大部分為褐壤,適宜水旱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豐富,巴河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砂石資源,鎮內岩層分布廣泛,石材資源亦十分豐富;水力資源豐富,九節灘電站位於巴河固家河段,2010年5月即將發電;漁業資源豐富,有青鱅、岩里䰾等珍稀品種。

交通發展

石梯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巴彭線自東向西穿越全境,巴河由北向南貫穿腹地,是達縣西部鎖渠(縣)營山(縣)平昌(縣)巴中(市)咽喉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水陸交通發達,水路溯巴河而上可達橋灣、江陵等地,順流而下可至渠縣涌興、三匯等地。

陸路東至達州,西至巴中,南至渠縣。石梯大橋長約450米,為達縣境內最大的石拱橋。農村交通網路完備,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歷史人文

名稱由來

石梯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場鎮石梯坎(因巴河邊有巨石被水沖刷成梯狀而得名)建鎮於清乾隆年間。鎮內固家河場,建場於清乾隆三年(1748年)。

1933年,境內建立了石梯坎、稅家場、固家河三個蘇維埃政府,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人民勤勞善良,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原川北行署副主任,國家城建總局副局長覃仲芳生於本鎮磴子河。

文化傳統

石梯鎮文化氛圍尤其是龍舟文化氛圍濃厚。由於地理條件優越,歷史上這裡曾舉辦過無數次的龍舟賽事。比賽期間,巴河兩岸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水裡龍舟競發,健兒爭先,景象十分壯觀。賽事對提升地方名氣,促進商貿流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他文化體育活動比如賽歌會、賽詩會、獅子、車燈、龍燈、燒火龍、籃球、拔河、長跑、登山、下棋亦十分精彩。

經濟發展

石梯鎮經濟活躍,農業基礎雄厚。2009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8512萬元,人均GDP5923元。糧食產量1204.1萬噸,位居全縣前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具雛形,建成了以磨山村為中心的西瓜基地。愉活村葡萄園規模發展,“黑珍珠”葡萄甘甜晶亮,遠近聞名。畜牧業快速發展。

達縣銀宏食品有限公司萬頭生豬場於2005年落戶石梯鎮,年出欄生豬5000餘頭。至2009年,全鎮已有年產30萬隻肉鴨養殖場1個,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養豬場6個,現代化畜牧小區3個,畜牧業產值達到3467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完備。境內有水庫兩座——稅家場水庫和陳家溝水庫,沙灘河水庫左右乾渠約13.6公里。

自2005年以來,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映祥、磴子、四埡、鄧家、愉活、場周、橋東等村相繼開展,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煥然一新。2007年、2008年石梯鎮得到了有史以來國家投資最大的農業發展項目——“金土地工程”,以磴子河、愉活寨為中心的11個村共3萬餘畝土地得到整理,鎮內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徹底改變,為發展現代化農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7年以來,全鎮共硬化農村公路100多公里,紅層找水2000餘口,修蓄水池50餘口,建沼氣池1000餘個,改廚改廁改圈達80%以上。

工業企業歷史輝煌。鎮內曾先後出現過石梯酒廠、石梯塑膠廠、達縣第三印刷廠、達縣石梯農具廠、達縣石梯麻紡廠、達縣石梯絲綢廠等企業。2005年,巴河砂石公司入住石梯,年產值超千萬元。2006年,巴河九節灘電站開工建設,工程投資總額約4億元,建成後將是達縣境內最大的水力發電站。2007年石梯鎮進入達縣“十強工業鄉鎮”,被達縣規劃為綠色食品加工基地。

第三產業興旺發達。由於地處兩縣交接,這裡商賈雲集,市場繁榮,飲食服務業尤其發達。巴河水質潔淨,所產魚類綠色健康、肉質細嫩、口味絕佳。魚飲食豐富,蒸、煮、炒、黃燜、魚湯鍋、魚火鍋等菜餚均各具特色,蔚然形成為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

石梯蒸魚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其材質選自巴河野生上等魚類青鱅、翹口等,菜品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備,尤以麻、辣、鮮、香、嫩見長,實為飲食中的上品。2006年,石梯蒸魚入選達州市十大地方特色菜品,聲名遠揚。近年來,石梯豆瓣、涼粉也是聲名鵲起,享譽縣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