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多明

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1663—1741),1665年生於法國杜城;1741年卒於中國北京,巴多明憑藉其語言天賦、外交才能與廣泛的科學知識,博得了康熙的青睞,得以常侍御側,因而有機會向康熙獻策。

基本信息

簡介

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1663—1741),1665年生於法國杜城;1741年卒於中國北京,巴多明憑藉其語言天賦、外交才能與廣泛的科學知識,博得了康熙的青睞,得以常侍御側,因而有機會向康熙獻策。如清初進行的全國大地測量即由他提議,這件事在今天看來仍是一項了不起的大工程。巴多明曾擔任教廷、葡萄牙和俄國使臣的翻譯,又在宮中教授拉丁文,培養外交人才。
巴多明的科學活動,主要表現於對中國醫學的研究。他認為,在《內經》時代,中國人已認識了血液循環的原理,他的看法引起了一些法國人的興趣。巴多明認為,中醫理論不夠完善,但在實踐中卻較為有效。他對中國的本草學也進行了研究,並研讀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723年,巴多明在寫給法國科學院的信中報告了大黃、冬蟲夏草、三七、阿膠等中藥的藥性。其中冬蟲夏草是法國科學家最感興趣的,1726年,有人專門對這種中國特產的藥物進行了研究。巴多明對冬蟲夏草的記載與法國人的研究,都早於中國醫書,故彌足珍貴。後來在J.B.杜赫德(duHalde)的《中華大帝國志》(1735)中也收錄了上述中藥,顯然是根據巴多明的通信編寫的。巴多明還就法國醫界感興趣的中國性病的起源、命名、特徵及治療方法作了研究,被收入J.阿斯特呂克(Astruc)的一本關於性病的書中。阿斯特呂克的結論中包括了巴多明提供的信息:中國在15世紀已認識梅毒;性病的症狀及控制方法;性病的預防方法,包括含汞治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