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
近鍾清野寺,遠火點江村。
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孤舟萬里外,秋月不堪論。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七月岑參被免去嘉州刺史後的東歸途中。
鑑賞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
苕溪漁隱曰:浩然《夜歸鹿門寺歌》云:“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跡乘舟歸鹿門。”不若岑參《巴南舟中即事》詩云:“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渡喧。”岑詩語簡而意盡,優於孟也。
《瀛奎律髓》:
句句分曉,無包含而自在,起句十字尤絕唱。
《唐詩歸》:
譚雲“清”字妙。又云:使事妙(“見雁”句下)。又雲“積”字有身份。鍾云:此“論”字著“秋月”上便妙。譚云:“不堪論”三字,於秋月乃是確評,移用三時不得。
《彙編唐詩十集》:
唐云:盛唐所尚,不出二種,一則高華,一則清逸,岑二作兼之,安可謂高、李所選外無詩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撫時寫景,思鄉憶遠,情見乎辭。《玉屑》謂五、六羈旅句法。
《唐詩矩》:
前後兩截格。五、六語稍常,然“積”字卻見盛唐人手法。亦即前篇(按指《晚發五渡》)之意,格法一變。
《唐三體詩評》:
“清”字、“點”字襯出遠近,自覺生動。
《唐詩成法》:
一、二已含思家意,下即當接五、卻插夜景二句一間,然後轉出“猿,”、“雁”、“鄉”、“淚”,氣方深厚。“孤舟”,“夜”還題,“萬里”結五、六。“秋月”補時,兼還題中“夜”字;“不堪論”猶少陵“中天月色好誰看”也。通篇皆寫事。
《近體秋陽》:
結語截然,有氣魄,有斷制,一語使通篇煥發;“不堪論”奇絕。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曰:第五是眼前新語。情事婉出,便成合作。第五最作意,句六對亦見黯然。胡宸詔曰:“枳”字字法有力,結渾。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起二句暗合孟公。同時人,定非相襲。清妥之作,未為極筆。無名氏(乙):得力在首五字。第二句“清”字佳。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世稱岑嘉州。卒於成都。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