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巴仁鎮自西漢時期屬安西四鎮中的疏勒國,歷經回紇汗國、喀拉汗王朝、察合台汗王朝等王朝。1902年7月,正式設“巴仁鎮”建制,定現名沿襲至今。
地理
巴仁鎮平均海拔1208.6米,為喀什噶爾河流域中下游沖積平原,現有耕地面積60.86萬畝,
可耕土地361.3萬畝,可利用草場125萬畝,宜林牧荒灘草原361.3萬畝。屬暖溫帶內陸乾燥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1.7℃,降水量54mm,無霜期233天,晝夜溫差大。
資源
農副土特產豐富,主要有伽師瓜、杏、酸梅、小茴香、紅花、甘草、羊、牛等,被命名為“中國伽師瓜之鄉”、“中國杏之鄉”、“中國酸梅之鄉”。北部山區銅、鉛、石膏等礦產儲量豐富,已開採開發。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已開發利用。
社會經濟
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我鎮以突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這一主題,力爭實現生產總值達到3150萬元,增長24%。其中一產達到1750萬元,增長17%;二產達到350萬元,增長35%;三產達到1100萬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16元,人均增收776元以上。大面積種植蔬菜,是巴仁鎮農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趨勢。2007年,在管好現有110座大棚的基礎上,大力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年內新建大棚500座以上,實現科學管理,加大投入,有效地使大棚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7年全鎮勞務輸出必須達到2500人,其中季節性輸出1200人,長期外出務工人員達400人,向區外輸出500人,同時組建一個100人的“建築小工”隊,加大第三產業的投入,想方設法發展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