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男女幽會。戰國·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號曰朝雲 。”後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故。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詞之七:“心若垂楊千萬縷,水闊花飛,夢斷巫山路。” 明·梁辰魚《浣紗記·通嚭》:“今夜同歡會,夢魂飛,巫山 一對暮雲歸。”《西湖佳話·西泠韻跡》:“但求一見,為榮多矣,誰敢妄想巫山之夢。”
先秦辭賦中的巫山,非今日巫山縣,“巫山雲雨”亦非“巫山縣雲雨”。多為後人附會。
因現在三峽地區的“巫山縣”與歷史上的“巫山文化”同名,有些人喜歡望文生義,張冠李戴巫山的歷史和文化。見到“巫山”二字就會誤以為是今三峽地區的“巫山縣”,甚至直接把中國古代的“巫山文化”與今天三峽地區的“巫山縣”混為一談!比如,經常把湖北雲夢“巫山雲雨”、“巫山神女”有關的詩詞及民俗傳說,張冠李戴為今三峽地區“巫山縣的雲雨”、“巫山縣的神女”。
實際上,宋玉《高唐賦》:昔楚懷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漢書·文苑列傳》:“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這裡所指的“巫山”均是湖北雲夢的巫山,又稱陽台山!根本不是今三峽地區“巫山縣的山”。
《方輿勝覽》:“陽台山,在漢川縣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賦》處,有裴敬碑載其事。”《太平寰宇記·淮南道》:“陽台廟在縣南二十五里,有陽台山。山在漢水之陽,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賦》雲楚襄王游雲夢之澤,夢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遂有廟焉。今誤傳在巫峽中縣。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當代學者趙逵夫也認為楚人所說的“巫山”在漢水以南的雲夢澤一帶,故登雲夢之台可以望見“巫山”的高唐觀。
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