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簡介
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整個社會經濟福利、改進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而有意識和有計畫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它包括綜合性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國民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物資流通政策等。
政策定義
1、巨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識有計畫地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巨觀經濟運行,以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從西方國家戰後的實踐來看,國家巨觀調控的政策目標,一般包括充分就業、經濟成長、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
2、巨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巨觀調控的政策它對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具有如下作用。
3、巨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運用其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各種巨觀經濟變數而制定的指導原則和措施。
4、嚴格地說,巨觀經濟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屬於微觀調控,所採取的政策都是微觀經濟政策。
5、巨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達到巨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總產品在物質形式上分為生產資料(機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費資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
理論基礎
巨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即IS—LM模型。該模型說明了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利息率和國民收入是如何決定的,並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線和LM曲線的位置變動會對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國民收入水平產生何種影響。該模型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工具。
在LM曲線的不同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著很大的不同。LM曲線可以呈現水平、遞增和垂直三種形式。據此,可以把LM曲線劃分為凱恩斯區域(蕭條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主義區域。如圖1所示。
圖1中,在凱恩斯區域,IS變動對國民收入影響最大,而LM變動對國民收入沒有影響,因而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在古典主義區域,IS變動只影響利息率,不影響均衡國民收入,而LM變動則對國民收入產生最大影響,因而貨幣政策有效,財政政策無效;在中間區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影響均衡國民收入和利息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有效。
基本原則
巨觀經濟政策的選擇原則是: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
巨觀經濟政策就是短期的調控巨觀經濟運行的政策,需根據形勢的變化而作調整,不宜長期化,因為經濟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今天,一國的經濟形勢,不僅取決於國內的經濟走勢,還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經濟的走勢。
“急則治標”是指運用財政、貨幣等巨觀經濟政策處理短期經濟問題,如刺激經濟成長,防止通貨緊縮、應付外部衝擊等;“緩則治本”是指通過結構政策與經濟改革處理長期經濟問題,如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持續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遠期戰略相一致的政策組合。
政策目標
簡介
一般認為,巨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有四個:
1、持續均衡的經濟成長;
2、充分就業
3、物價水平穩定;
4、國際收支平衡。
持續均衡的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它包括:一是維持一個高經濟成長率;二是培育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能力。一般認為,經濟成長與就業目標是一致的。經濟成長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來衡量。經濟成長會增加社會福利,但並不是增長率越高越好。這是因為經濟成長一方面要受到各種資源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地增長,尤其是對於經濟已相當發達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經濟成長也要付出代價,如造成環境污染,引起各種社會問題等。因此,經濟成長就是實現與本國具體情況相符的適度增長率。
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是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充分就業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除了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之外,所有願意接受各種現行工資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消除了非自願失業就是充分就業。二是指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按其願意接受的價格,全部用於生產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業意味著稀缺資源的浪費或閒置,從而使經濟總產出下降,社會總福利受損。因此,失業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西方巨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
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是指物價總水平的穩定。一般用價格指數來衡量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穩定不是指每種商品價格的固定不變,也不是指價格總水平的固定不變,而是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價格指數又分為消費物價指數(CPI),批發物價指數(PPI)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GNPdeflator)三種。物價穩定並不是通貨膨脹率為零,而是允許保持一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所謂低,就是通貨膨脹率在1—3%之間,所謂穩定,就是指在相當時期內能使通貨膨脹率維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這種通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具體分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自主平衡與被動平衡。靜態平衡,是指一國在一年的年末,國際收支不存在順差也不存在逆差;動態平衡,不強調一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而是以經濟實際運行可能實現的計畫期為平衡周期,保持計畫期內的國際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於商業動機,為追求利潤或其他利益而獨立發生的交易實現的收支平衡;被動平衡,是指通過補償性交易即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採取調節性交易而達到的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要求做到匯率穩定,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進出口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不是消極地使一國在國際收支帳戶上經常收支和資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極地防止匯率變動、外匯儲備變動,而是使一國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適度增加外匯儲備看作是改善國際收支的基本標誌。同時由於一國國際收支狀況不僅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對外經濟交往情況,還反映出該國經濟的穩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標相互之間既存在互補關係,也有交替關係。互補關係是指一個目標的實現對另一個的實現有促進作用。如為了實現充分就業水平,就要維護必要的經濟成長。交替關係是指一個目標的實現對另一個有排斥作用。如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就存在兩難選擇。為了實現充分就業,必須刺激總需求,擴大就業量,這一般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由此就會引起物價水平的上升。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就必須緊縮財政和貨幣,由此又會引起失業率的上升。又如經濟成長與物價穩定之間也存在著相互排斥的關係。因為在經濟成長過程中,通貨膨脹已難以避免的。再如國內均衡與國際均衡之間存在著交替關係。這裡的國內均衡是指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而國際均衡是指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實現國內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不利於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於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的目標。
由此,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必須對經濟政策目標進行價值判斷,權衡輕重緩急和利弊得失,確定目標的實現順序和目標指數高低,同時使各個目標能有最佳的匹配組合,使所選擇和確定的目標體系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的整體。
政策工具
工具簡介
巨觀經濟政策工具是用來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在巨觀經濟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國際經濟政策。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巨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以凱恩斯的總需求分析理論為基礎制定的,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是要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與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它的基本政策有實現充分就業政策和保證物價穩定政策兩個方面。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政策措施,刺激總需求增長,克服經濟蕭條,實現充分就業;在有效需求過度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政策措施,抑制總需求,以克服因需求過度擴張而造成的通貨膨脹。
供給管理
供給學派理論的核心是把注意力從需求轉向供給。供給管理是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在短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成本,特別是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成本。在長期內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能力,即經濟潛力的增長。供給管理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經濟成長政策。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過限制工資收入增長率從而限制物價上漲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資和物價管理政策。之所以對收入進行管理,是因為通貨膨脹有時由成本(工資)推進所造成的(參見成本推進的通脹)。收入政策的目的就是制止通貨膨脹。它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工資與物價指導線。根據勞動生產率和其他因素的變動,規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規定工資增長率。企業和工會都要根據這一指導線來確定工資增長率,企業也必須據此確定產品的價格變動幅度,如果違反,則以稅收形式以示懲戒。二是工資物價的凍結。即政府採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工資與物價,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時期採用,在嚴重通貨膨脹時也被採用。三是稅收刺激政策。即以稅收來控制增長。
2)指數化政策。指數化政策是指定期地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各種收入的名義價值,以使其實際價值保持不變。主要有:一是工資指數化。二是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個人收入調節稅等。
3)人力政策又稱就業政策。是一種旨在改善勞動市場結構,以減少失業的政策。主要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由政府或有關機構向勞動者投資,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二是完善勞動市場。政府應該不斷完善和增加各類就業介紹機構,為勞動的供求雙方提供迅速、準確而完全的信息,使勞動者找到滿意的工作,企業也能得到其所需的員工。三是協助工人進行流動。勞動者在地區、行業和部門之間的流動,有利於勞動的合理配置與勞動者人盡其才,也能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地區結構和勞動力的流動困難等原因而造成的失業。對工人流動的協助包括提供充分的信息、必要的物質幫助與鼓勵。
4)經濟成長政策。主要有:一是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二是資本積累。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三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成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四是計畫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畫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國際經濟政策
國際經濟政策是對國際經濟關係的調節。現實中每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開放的,各國經濟之間存在著日益密切的往來與相互影響。一國的巨觀經濟政策目標中有國際經濟關係的內容(即國際收支平衡),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國內經濟政策,而且也有賴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在巨觀經濟政策中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
政策認識
簡介
一、判斷巨觀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經濟成長速度,還要看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要全面地看,不能片面地看,防止出現以偏概全;
二、判斷經濟形勢特別是經濟成長速度,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條件和基礎上,要看到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四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帶來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不能靜止地看;
三、判斷經濟形勢,不能只看增速,還要看經濟效益、經濟結構和民生等方面的改善情況。要從綜合的視角看,不能孤立地看。
相關音像信息
名 稱: 2011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與巨觀經濟政策(音像解讀)作 者: 中共中央黨校 韓保江 謝魯江 梁朋
單 位: 套
類 別: 黨群 組織— 音像
出版單位: 中央文獻出版社
其它介紹: 2010年12月/3盤DVD光碟/3講/每講時長約100分鐘
定 價: 480元
內容簡介
201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2011年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
為了配合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中央文獻音像出版社邀請了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的專家、教授對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深度解析,並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匯到講座中,供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參考。
每講題目與主講人
第一講:深刻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導 韓保江
第二講:2011年巨觀經濟走勢及經濟工作重點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博導 謝魯江
第三講:新形勢下財政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
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財政金融室主任、教授、博導 梁朋
主講人簡介
韓保江 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重點課題的研究,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個人專著和編著20多部。對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收入分配、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等問題有獨到研究。
謝魯江 在中共中央黨校長期從事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工業化道路及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多部學術著作。
梁 朋 國家稅務總局特約研究員。在巨觀經濟、財政稅收、貨幣政策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參與和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有多部個人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