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01年,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學教授、國際工業工程領域著名學者沙爾文迪先生到清華大學任教,擔任工業工程系的講座教授和系主任。當時他送了我一本由他編著的《工業工程手冊》最新版。這本手冊編於2001年,已是第3版,不僅總結了成熟經典的工業工程成果,而且有大量章節反映了當今國際上工業工程的最新發展,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手冊。2002年,在一次談話中,沙爾文迪先生跟我說:“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工程一定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應該翻譯手冊,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和套用工業工程。”這是一本有著2800頁篇幅的較大手冊,同時內容覆蓋非常廣泛。受到沙爾文迪先生的鼓勵,我感到年輕的一代工業工程學者,應該以汪應洛院士等為代表的老一代工業工程學者為榜樣,為中國的工業工程發展做一點實事。同年,我與幾位年輕有為的工業工程學者聯繫此書的翻譯工作,得到大家的熱烈回響,由此組成了6人的主譯班子。
工業工程起源於19世紀末的泰勒和吉爾布瑞斯的工作: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在20世紀40年代引入運籌學等定量分析方法作為基礎後,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科學體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又為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工業工程出現100多年來,眾多工業工程學者為產業效率的提升、產品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說:“20世紀工業取得重大成就,在管理技術上貢獻最大的莫過於科學管理(工業工程),這是一個由美國人創造,被世界接受並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不論什麼時候套用它,生產率就會提高,在減少工人工作負荷的同時,他們的收入就會上升。它已經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超過百倍。”工業工程最成功的套用領域是製造業,不論是福特的汽車流水線,還是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不論是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還是哈默的業務流程重組,背後無不大量運用工業工程的原理與方法。今天的工業工程套用領域已經大大擴展,在交通運輸、物流、醫院、銀行等越來越多的領域看到工業工程的身影。
工業工程在中國只有短短20餘年的發展歷史,但近些年來發展很快,在一些領域甚至是領先的,比如手冊中的計算機集成製造一章,就由吳澄院士撰寫。作為學者和教師,我也深切感受到工業界對工業工程人才和工業工程研究成果的迫切需要。
工業工程是一門旨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工程技術,它主要研究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系統,通過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學和管理學的知識,對這些系統進行有效的設計、規劃和管理改善,從而達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確保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標。
中國在倡導科學發展觀,實現“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的路子”的進程中,提高“效率”成為企業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產率,企業效益才會提高,員工和企業的實際收入才會增加。目前,人工費用低是中國製造的一大競爭優勢,但只有不斷提高效率,並將工作效率高作為競爭的優勢,中國製造才會有核心競爭力。新興工業化的另一個關鍵是要進行“系統最佳化”。因為全球化的浪潮,使得系統的範圍越來越大;小到企業內的各種資源組合,大到國家能源/礦產,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毫無疑問是企業和經濟發展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關鍵,有效地最佳化系統,既是新型工業化的關鍵也是難點。新興工業化又需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新型工業化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工業工程正是解決上述關鍵的鑰匙。它從系統、人本的角度研究工業生產效率提高的工程方法;強調安全、效率和愉悅3個層次的工作環境;通過“效率科技”、“運籌和系統科技”以及“人本科技”三大視角,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在西方經濟的發展歷史中,工業工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也開始大量地套用工業工程技術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本書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希望能為工業工程的研究和套用提供比較全面、系統的幫助和借鑑。
本書共有102章,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工業工程所涉及各種領域及其知識方法,比較前兩個版本,除增加了各個研究方向的新進展、新方法以外,還增加了對供應鏈管理和服務系統的闡述。本書的各個章節都經過了專家詳細認真的校訂,文中的內容來自全世界在工業工程或者相關領域從事研究的176位優秀的專業人士,囊括了工業工程領域的各個方面。
編輯推薦
工業工程作為工程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它的有效利用已經在生產力提高、工作質量、服務質量改善以及工作環境改善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這本《工業工程手冊》正是為提高生產力和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全球商務以及改善工業服務業工作質量等方面提供了適時有用的方法,它對工程師和管理者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作者簡介
沙爾文迪先生是普渡大學的教授,發表以及合作發表的出版物超過380篇,其中包括190多篇期刊文章,24本著作。沙爾文迪教授主要從事提高網路的可用性研究。他的出版物目前已經被翻譯成6種語言。他是人機互動國際期刊、感知功效學國際期刊以及製造業人因與功效學3個期刊的創刊編輯,是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計算機科學中人的因素國際研究協會的創立主席。1990年,由於他“對工程系統中人因科學認知科學的發展做出具有帶領作用的貢獻”,沙爾文迪被選舉成為人因功效學協會以及國際功效學協會中首個美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俄國工程院授予他“MikhailVasilievichLomonosov”獎牌,這是該獎牌第一次授予USSR以外的科學家。1995年,因為他“給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巨大貢獻和影響”,中國科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成為45年來科學界和工程界各個領域中第4個得到這種榮譽的人。
目錄
Ⅴ技術
A 信息技術
74 建立信息系統的工具
75 決策支持系統
76 自動化技術
77 計算機集成技術和知識管理
78 計算機網路
79 電子商務
80 企業建模
B 製造和生產系統
81 工廠的未來:支持可變生產的結構和方法
82 製造業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
83 自動化與機器人
84 裝配工藝
85 製造工藝過程規劃與設計
86 計算機集成製造
87 清潔生產
88 準時制生產、精益生產及其補充模式
89 近淨成形工藝
90 環境工程:法規及遵守
91 協同製造
C 服務系統
92 服務業體系與服務質量
93 服務系統的評估與設計
94 顧客服務與服務質量
95 定價與促銷
96 大規模定製
97 客戶機/伺服器技術
98 工業工程在醫療系統中的套用
99 工業工程在金融資產管理中的套用
100 工業工程在零售業的套用
101 工業工程在運輸業的套用
102 工業工程在賓館和餐館業中的套用
《工業工程手冊》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