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內遷

工業內遷

工業內遷構成我國工業布局的一個重大的變革。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由於戰局惡化,作為大後方的四川迅即為沿海省份大批工廠內遷創造條件。

簡介

工業內遷示意圖工業內遷示意圖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由於戰局惡化,作為大後方的四川迅即為沿海省份大批工廠內遷創造條件。
東部工業大規模內遷,構成我國工業布局的一個重大的變革。1937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工廠聯合遷移委員會和工礦調整處共同努力下,共遷出民營工廠148家,工人2100多名,機器物資12400噸(未遷出上海的工廠有2270家)。內遷的工廠第一步先遷到武漢,第二步再遷四川,據統計:到1940年6月沙市、宜昌失守時,沿海沿江遷入四川的民營工廠總計245家,物資總約9萬餘噸。這批遷川廠礦企業分屬的行業系統是:冶金工業1家;機械工業103家;電氣工業18家;化學工業40家……遷川廠礦主要來自上海(104家)、漢口(90家)、南京(10家),其余來自南北各省。遷移地址90%以上均在川東重慶、巴縣一帶,少數在成都和川西各縣。自抗戰爆發,沿海沿江的民營廠礦渝鑫鋼鐵廠、順昌機器廠、大公鐵工廠、天原電化廠、龍章造紙廠等40餘家率先遷移重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