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廠問題輕鬆解》以山水作比喻,從工廠整體結構入手,將工廠運作比做由“五指山”(現場、質量、成本、交貨期、柔性)和“六道河”(人才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組成的立體山水畫,通過“案例導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具體解決方式+常用工具”的模式,對現場、質量、成本、交貨期、柔性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工廠問題輕鬆解》適合生產企業的各級管理者閱讀。
前言
工廠是一個問題的結合體。
工廠本來是以贏利為目的的組織,但是事情似乎總是與構想背道而馳,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能按時交貨、質量問題不斷、制度形同虛設、倉庫的存貨越來越多……
管理人員成了救火隊員,四處滅火,但是火勢不減,問題層出不窮,舊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問題又產生了。本來希望賺錢,結果卻在生死線上掙扎。
工廠問題應該如何解?
思路決定出路,一開百開,一通百通。就像參禪悟道一樣,茅塞頓開,就進入了自由的境界。
宋代有青原惟信禪師,在講到自己修佛悟道的歷程時,他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指佛學所謂的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由此,引出了佛教的人生三重界之說。
工廠的問題與解,也是同樣的。
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簡單地理解工廠運作,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憑藉常識和表象來分門別類。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無論搬到哪裡都是那座山、那道水,黑白分明,清晰可辯,在眼中就是那么簡單,並且固執地相信,我們所見所聞都是最真實的。
世界本來是一體的,為了認識世界,才進行分門別類的區分,區分出山啊水啊等不同的事物,但是這樣的認識同時也把客觀世界肢解了,低級的問題就容易發生了。
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隨著對工廠理解的深入,感到表面現象的背後,隱藏著太多潛在的規則,不在掌控之中。所以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亦真亦幻,似真似假。
很多工廠就在這一階段迷失了方向,迷惑彷徨、痛苦掙扎,問題頻繁,顧此失彼。
第三重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山重水複、更上層樓。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茅塞頓開,返璞歸真。這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此山此水,在我們眼裡,已經有另一種內涵在裡面。一切都恢復了自己的本然,都顯得那樣自然、從容、平淡。
所以,對工廠問題的解需要在第三重界,理解規律,順勢而為,春來草自青。
我們以山水作比喻,從工廠整體結構入手,將工廠運作分為“五指山”(基礎、質量、成本、交貨期、柔性)和“六道河”(人才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六道河”環繞在“五指山”,組成一幅山水畫,就像坐標一樣,形成縱橫思考的方向和思考區域,形成一幅思維導圖。
有山有水,山水相連,融為一體,造就好風景。山水相隔,窮山惡水,必有大問題。這是自然規律。
成功一定有辦法,失敗一定有原因。工廠問題能夠輕鬆解,就在這山水之間;沿著山水畫縱橫思考,就能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遊山玩水”之間,就能輕鬆、快捷地解決問題。
思路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只要思想之樹常青,我們的思路就會噴涌而出,我們腳下就會有路,而且越走越寬,我們的前途就會無限光明。
節選
引讀案例: 怪異的豪華車
奧克拉荷馬州是美國的一個州,有著美國最大的印地安原住民人口,這個州名就來自印地安語,其意義為“紅種人”。
多年前,在這塊土地上發現了石油,該地的所有權屬於一位年老的印地安人。這位印地安人終生都在貧窮之中,發現了石油以後,頓時變成了有錢人,於是他買了一輛凱迪拉克豪華旅行車,買了一頂林肯式的禮帽,結了蝴蝶領帶,並且抽一根黑色大雪茄,這就是他出門時的裝備。
每天他都開車到附近的業奧克拉荷馬城。他想看到每一個人,也希望每個人能看到他。他是一個友善的老人,當他開車經過城鎮時,會把車一下子開到左邊,一下子開到右邊,來跟他所遇見的每個人說話。有趣的是,他從未撞過人,也從未傷過人。理由很簡單,在他那輛大汽車的正前方,有兩匹馬拉著。
當地的技師說,那輛車一點兒毛病也沒有,這位老印地安人永遠學不會插入鑰匙去開動引擎。汽車內部有一百匹馬力,而現在許多人都誤認為那輛車只有兩匹馬力而已。
*********************************
工廠,又稱為“製造廠”、“生產企業”。
它是一個永遠存在問題的組織。沒有一個企業沒有問題,任何企業都是問題的集合。現實中的企業就像這個印地安人的豪華車,本身有著很大的潛力,卻被自己無形的消耗掉了。
在每個製造企業背後,幾乎都有一個“隱性工廠”。傳統的財務和成本會計體系無法識別隱性工廠的規模和類型,但是造成的虧損卻是實實在在的。
隱性工廠的成本隱藏在於顯性工廠的盈利部分中。“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就是指這種情況,事物的對立面往往產生於內部。
顯性工廠,產出的是利潤,創造著利潤。
隱性工廠,產出的是負利潤,吞噬著利潤。
一邊是火焰,激情燃燒;一邊是海水,澆滅激情。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前門進錢,後門漏錢。
最終,企業的實際利潤,就是這兩者之和。這是企業的現實。
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是永遠被問題纏身和困惑的人。管理就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管理的本質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解決問題才能提升績效。企業出現問題,甚至出現困境是完全正常的,關鍵是我們如何正確地理性地面對問題,如何去“解”。
解,是會意字,從刀、從牛、從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開,分解牛,後泛指剖開、解開。古語有云,庖丁解牛,遊刃有餘。正確的“解”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謀略。思路決定出路,“做正確的事”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更有難度,也更有價值。
在這裡,我們借用兩個地名:五指山和六道河。海南的五指山,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五指,巍峨聳立。六道河也是地名,在濟寧、遼陽等地都有叫六道河的地方,流水潺潺,清波蕩漾。不論現實之中它們是否相聚,借用到這裡來說明工廠問題,就讓五指山和六道河糾纏到一起了。
我們從工廠整體結構入手,以現場、質量、成本、交貨期、柔性(即靈活性)為“五指山”,以人才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為“六道河流”(簡稱“六道河”),“六道河”像六條玉帶環繞著“五指山”,山環水抱,組成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就是工廠的運作圖。它是診斷工廠問題的特殊視野。
在這章中,我們首先討論輕鬆解所針對的對象——工廠問題表現,以及錯誤的解衍生的新問題;接著討論輕鬆解——輕鬆解的出發點、基本原則、構成、實施程式。
第一節 工廠問題表現
我們首先看看輕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工廠存在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有調查結果顯示,工廠運作過程中80%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只有20%是不同的。然而工廠的最終命運正是取決於這20%的差異。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工廠運作是一幅山水畫,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工廠都是好畫,都有市場價值。有山有水,山水相連,融為一體,造就好風景。山水相隔,窮山惡水,必有大問題。問題越糟糕的工廠越難看,慘不忍睹。
從外部看,難越的“五指山”,山高路險,溝壑縱橫,難以翻過去;
從內部看,難渡的“六道河”,河水險急,泛濫成災,難以渡過去。
我們就從這兩個角度談起。下面談的是工廠的常見問題,這相當於一個問題對照清單,可以對照檢查工廠中存在多少問題。
一、難越的“五指山”
“五指山”是指基礎、質量、成本、交貨期、柔性(也稱為靈活性),它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競爭力就是超過對手的能力,在市場中、在顧客面前,比對手表現得更優秀、更具有吸引力。
一般來說,顧客對產品或者服務主要有四條要求,即質量、成本、交貨期和柔性,圍繞這四條還有現場的管理,這些都是顧客可以觀察到並進行評價的指標。
這五個方面的問題,客戶能夠觀察到,甚至會提出相應的要求,或者報怨,希望企業能夠進行整改。我們討論工廠問題的輕鬆解時,就是圍繞這五個方面進行展開的。
1、現場的問題
現場是現實的工作場所。現場實現企業多數資源成本的消耗,並實現企業的經營利潤。現場每生產一件產品的同時也在製造一份浪費,在生產運作中各環節存在著大量不被察覺或不被重視的浪費。
現場的問題用肉眼就能直觀地看出來。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看:
①看生產現場,現場的布置是不是有序、物品的擺放是不是有序、人員的安排是不是有序?
②看庫房,庫房的陳列是不是有序,貨物是否在流動,庫房是不是塞滿了?
③看清潔衛生,各處是否打掃乾淨、垃圾堆是否堆積如山?
看一個企業的現場管理,應該信賴我們的眼睛,直觀的感受往往是正確的。問題嚴重的現場給人的感覺是: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亂糟糟,呈現出一種無序狀態。
2、質量方面的問題
質量對於企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具備優秀的質量,是產品維持強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質量管理,追求的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樣成本最低。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質量沒法保證,大家總是把事情做不對,甚至永遠做不對。這樣,事情的結局有三種:
①在多次返工之後,總算把產品交出去了,這算一種結局;
②糟糕的情況是,事情總是處在返工過程中,沒完沒了;
③更糟糕的情況,就是把事情徹底搞砸了,也就結束了。
由此而造成的損失(包括客戶索賠),沒有進行統計,沒有數據說明,於是大家也就熟視無睹,習以為常。一旦產品出了問題,企業不是歸罪於質量人員,就是歸罪於工人責任心不強,於是質量管理部門和工人就成了企業里的兩大“竇娥”群體。
3、成本方面的問題(略)
4、交貨期的問題(略)
5、柔性方面的問題(略)
二、難渡的“六道河”
我們把人才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信息流、文化流比喻為“六道河”,它環繞著“五指山”。我們期望這“六道河”作定向流動,而不是停流或亂流。
1、人才流的問題
現代漢語中,人才的含義是指德才兼備的人和在某個領域有特長的人。人才流是指企業運營過程中人才的選、養、育、用、留,因勢利導,合理開發人才資源。它代表企業正常的新陳代謝。
(此處案例,在書上是加了框的,傳上來就變形了,所以省略)
人才流的問題,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
所謂外出血,是指劣幣驅良幣,如大浪淘沙,淘汰優秀人員,留下劣質人員。這類企業往往會在同行業內贏得黃埔軍校的稱號,專門為競爭對手培養人才。
所謂內出血,是指企業留下來的人才,沒有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典型的現象是:
①等待
等待分為顯性的等待和隱性的等待。
顯性的等待是大家都容易發現的。計畫不周到、計畫不詳細、客戶多變、供應商失信、運輸發生意外、採購人員失職等,都會造成停工待料,這是顯性的等待。
還有生產現場的隱性等待,讓生產節奏慢下來,例如下工序等上工序,下級等上級,出了問題等待解決……
等待是一言難盡的無奈,被迫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漸漸失去信心,漸漸疲勞,漸漸麻痹,習以為常。
②返工
採購、生產只管數量,不管質量。質檢成了挑選,選出好的,留下壞的,返工重來。生產就像做遊戲——堆結木,堆好了又推倒重來。產品成了辛苦的旅行者,在生產車間的工序之間往返,在成品庫與生產車間之間往返,在客戶與工廠之間往返。
③產生呆滯品
呆滯就是不流動。外部原因:由於客戶更改或取消訂單、供應商送貨質量問題、客戶退貨等,產生呆滯品;內部原因:由於工程變更、過量採購或錯誤採購、試驗或生產材料剩餘、產品不對路、產品不合格等,產生呆滯品。這些都直接進入庫房,成為長期庫存,不再流轉。
庫房變成垃圾收購站,越搞越大,掩蓋許多問題。企業就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地慢慢爬。
3、資金流的問題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資金流主要是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賬等過程。
標準的企業運作流程是:錢→物→錢→進入下一個循環。對於工廠來說,前面的採購活動伴隨著資金流,後面的銷售活動伴隨著資金流,於是大家就認為這中間的過程沒有資金流,其實這中間的物是另一種形式的資金流,如果用資金來量化,企業的管理和效益將會上一個台階。套用詩人顧城的一句詩來說,就是“金錢給了我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利潤。”
資金流的問題,表現出的現狀是流動資金短缺,少於維持企業正常生產所需要的資金量。帳面上反映還可以,甚至還贏利,但是就是缺少流動資金,越來越轉不動了。於是通過借款、貸款再投入,運營一段時間之後又不夠了。這樣的流動資金流向了兩個方向:
一是不合理使用。沒有資金時間價值觀念,不注重對現金流量的分析。流動資金占用過多,固定資產利用率低,材料採購多多益善,產品不是適銷對路,資金周轉緩慢,使資金積壓與資金短缺並存,再加之盲目投資、擴張,增加了經營風險。資金支出不與相應的收入匹配,造成資金使用不合理。
二是沉澱。沉澱成為庫存和應收款。這是企業的兩大死點。
庫存是從企業表面看不見的死結。庫存管理失控的結果是,企業越做越大,倉庫也越建越大,銷售額翻了幾番,帳面上的流動資金卻沒見增長多少,幾年辛苦的積累,都跑到倉庫去了。
(此處案例,在書上是加了框的,略)
庫存的問題主要是:①庫存就像黑洞一樣,再多的資金都會被吸引進去,凍結起來,不再流動;②庫房越來越大,增加盤點的難度,造成盤點不清,連企業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庫存;③庫存資產貶值、損耗。
應收款的問題主要是:①結款帳期太長,導致無法保障快速順利回款;②不能回款或零回款。由於客戶經營不善導致其經營難以為繼,客戶一夜蒸發等,造成一些款項再也不能回收,就產生了壞帳或呆帳。
於是,流動資金的需求就像無底洞,究竟有多深,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填滿,何時才能填滿?無法說清。資金流對於企業,猶如血液之於人體,無論外在看起來多么健康魁梧的身體,血液突然不能暢通了,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
3、物流的問題
物流是指商品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移,包括這個過程中的採購配送、物流性加工、倉儲和包裝等環節中的流通情況。其目標是:將所需的正確的產品、能夠在正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並使總成本最小。
問題中的物流不是常規的定向流動,而是混亂的。典型的情況是:
①停滯不動:貨物停滯在經銷商的手中,停滯在庫房中,停滯在生產線和車間的角落,不流動。
對物流沒有人進行跟蹤、追溯、考核。常見的情況:產品因不合格返回車間重新加工,或者原料發到車間而生產計畫取消——於是這些物料到車間之後,無人跟蹤,任其無序停滯或流動,結果車間的角落到處都是物料,數據不清。
②反向流動:因為質量、交貨期等問題,貨物不斷返回起點,從生產線上返回,從經銷商手中返回,從顧客手中進行全面召回等等,形成與傳統的供應鏈方向相反的物流。
③歧向流動:貨物因為管理不善、損壞、質量不合格、報廢等情況,流向垃圾堆、流向下水道、流向不易發現的角落,甚至被偷盜,通過非法手段流向市場。
(此處案例,在書上是加了框的,略)
4、工作流的問題(略)
5、信息流的問題(略)
6、文化流的問題(略)
第二節 錯誤的解衍生新問題
“解”是用來改正錯誤的,但是錯誤的“解”是錯上加錯,雪上加霜,產生1+1>2的破壞效果。
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結果針對問題的整改就陷入怪圈之中,剪不斷,理還亂;即使很努力,花再多的精力,花再多的錢,也難以得體會到成功的感覺,反而越整越亂,越陷越深。成功的希望如同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產生的原因
“解”的關鍵,是在現場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錯誤解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方向,亂開槍,結果造成誤傷,就撞禍了。
這其中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現場,二是能力,三是評價。以打獵來作比喻,①現場:打獵必須上山,靠近獵物;②能力:必須是獵手,能夠熟練找到獵物、瞄準、射擊;③評價,包括過程與結果的評價:用了多少時間、多少子彈,打下什麼,打下多少,能賣多少錢?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錯誤的結果。
(此處案例,在書上是加了框的,略)
目錄
第一章 工廠問題輕鬆解概論
引讀案例:怪異的豪華車
第一節、工廠問題表現
一、難越的“五指山”
二、難渡的“六道河”
第二節、錯誤的解衍生新問題
一、產生的原因
二、新問題的表現
第三節、輕鬆解的出發點
一、開源
二、節流
三、效率
第四節、輕鬆解的基本原則
一、重心下移
二、回歸基本
三、捍衛底線
四、追求無限
第五節、輕鬆解的構成
一、思維方式
二、輕鬆解示意圖
第六節、輕鬆解的實施程式
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二、建立團隊和平台
三、建立目標、願景
四、對策分析與施行
五、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六、常用工具
第二章現場問題輕鬆解
引讀案例:在陽光下檢視
第一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一、常見問題
二、顯現差距
三、問題的影響
第二節、建立團隊和平台
一、領導層
二、執行層
第三節、建立目標、願景
一、三個方面
二、兩個層面
三、三個台階
第四節、對策分析與施行
一、著眼處
二、五大重點
第五節、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一、職責
二、儀式
三、制度
四、檢查
五、評比
第六節、常用工具
一、5S管理
二、定置管理
三、目視管理
四、標準作業流程
五、OEC管理
第三章質量問題輕鬆解
引讀案例:轉變的信號
第一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一、問題表現
二、差異表現
三、迫切性
第二節、建立團隊和平台
一、領導層
二、執行層
第三節、建立目標、願景
一、常用質量指標
二、質量成本指標
第四節、對策分析與施行
一、著眼處
二、四個環節
第五節、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一、職責
二、SOP
三、制度
四、檢查
五、評比
第六節、常用工具
一、QC七大手法
二、防錯法
三、TPM
四、內部市場鏈
五、6西格瑪
第四章成本問題輕鬆解
引讀案例:猴子砍尾巴
第一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一、問題表現
二、差異表現
三、迫切性
第二節、建立團隊和平台
一、領導層
二、執行層
第三節、建立目標、願景
第四節、對策分析與施行
一、著眼處
二、實施過程控制
三、削減成本的重點
第五節、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一、職責
二、檢查
三、樹典型
第六節、常用工具
一、定額成本法
二、標準成本法
三、目標成本法
四、預算成本法
五、作業成本法
第五章交貨期問題輕鬆解
引讀案例:楊貴妃與荔枝
第一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一、交貨期的構成
二、問題表現
三、迫切性
第二節、建立團隊和平台
一、領導層
二、執行層
第三節、建立目標、願景
一、總的目標
二、衡量指標
三、指標體系
第四節、對策分析與施行
一、著眼處
二、六個環節
第五節、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一、職責
二、制度
三、檢查
四、評比
第六節、常用工具
一、IE手法
二、信息化
第六章柔性問題輕鬆解
引讀案例:鯊魚的進化
第一節、認識問題,建立緊迫感
一、形勢所迫
二、生產方式轉變
三、常見問題
第二節、建立團隊和平台
一、管理者的任務
二、界定範圍
三、柔性的組織
第三節、建立目標、願景
一、柔性的衡量
二、適度的柔性
三、柔性的方向
第四節、對策分析與施行
一、著眼處
二、人的柔性化
三、模組化設計
四、設備的柔性
五、現場布局
六、快速換模換線
七、工廠信息系統
八、柔性的文化
第五節、形成儀式,固化成果
一、總結
二、儀式
第六節、常用工具
一、精益生產與準時化生產
二、敏捷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