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工作營,英文為work camp,起源於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位叫Pierre Seraole的瑞士人因深感戰爭的破壞以及死亡的影響,建立了“國際公民組織”來平息國家間的仇恨與悲傷。通過藉助來自不同的國家、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的集體力量,重建受創後的歐洲地區。當時,不少大學生帶領著當地居民一同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後來類似的活動逐漸從歐洲傳播至全世界,各地都有相應的組織不定期召集人群提供義務工作服務,由於工作營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巨大,也具有跨越國界和文化差異的深層意義。
如今,工作營的內涵仍延續了“跨越文化差異、義務工作”的傳統,一般是由各個國家或是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建立一個計畫,再由世界各地的相關機構或中介組織將這些信息傳達出去,召集各國人群前往參加不同類型的工作營,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人們實現希望走向世界、扶助各地弱勢群體的善良願望。同時,如今的工作營也新增了許多新鮮的主題,除了進行一些義務性質的慈善活動,如修建探訪學校、為貧困山區兒童上課、照顧孤兒、修葺房屋、到森林中當臨時護林員等,同時也會組織一些主題性的旅遊觀光及學習活動,讓參加者在義務工作之餘比一般的旅行更能深入了解體驗當地生活,開闊眼界,並特別安排學習一些當地的傳統技能。此外,這類工作營一般是短期的,可以在本國內進行,比較多的則是走出國門,短則10天半個月,長則兩三個月。
工作營性質
工作營是一種志願者活動,有著強大的志願者團隊。
工作營在中國
2001年2月,中國第一個工作營在廣東省楊坑漢森病(麻風病)康復村開展。約20名志願者參與了重建公共廚房和食堂。這是第一次有那么多年輕人進入村子工作,並和村民同吃同住。可是當時並沒有中國志願者參加。
2002年~2003年一些外國志願者繼續在中國廣東開展工作營。他們開始與當地的大學生取得聯繫,推廣工作營。
2003年8月在清遠楊坑和潮州嶺後工作營中,首次有中國志願者參加。自此之後,工作營在中國南部開始迅速發展起來。
2004年這一年,在廣東、廣西和雲南三個省一共開展了13個工作營。在當地誌願者的合作下,超過200名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和美國的志願者參加了工作營。同時,越來越多組織加入到工作營活動中。同年8月的國際網路大會之後,為了更好地協調工作營的發展,"家"成立了。除此之外,中國志願者成立了工作營組織,並開始相互協作並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營。
與開展、參加在中國的工作營有關的一些組織
JIA(Joy In Action)象徵“家(JIA)”工作營。
負責組織協調在中國工作營的組織是:家工作營志願者協會,2004年8月於廣州成立,在香港註冊為非營利社團。現已轉型,在廣州有一個JIA工作營辦公室,2012年在廣州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 。
目前主要開展在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海南等地的漢森病(麻風病)康復村及山區學校開展工作營活動。JIA工作營的工作重點:漢森病康復村,是因為現在社會上仍存在著對麻風病康復者的嚴重歧視,他們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大多被隔離在偏遠地區,周圍雖然有山脈、森林及河流環繞,自然環境較好,但住房和醫療條件都非常落後,並且多數居民都是年邁無依的老人,需要幫助。
參加JIA舉辦的工作營活動周期為1~3個星期。每期工作營會集合20~30名志願者前往同一個營地(在漢森病康復村,山區學校等)與當地居民同吃同住。在工作營生活的過程中,參加者需要克服困難,與麻風病康復村民、當地的孩子及來自不同國家的志願者交流,以此了解當地文化。此外,還會協助當地進行工程建築,如修建引水系統、蓋廁所、修房屋、修路等。
在中國工作營開展之前,每個工作營的項目組、工作營地區委員會的志願者們都會想方設法為工作營籌集工程費,如:拉贊助,或通過慈善音樂會、義賣等募集資金。需要參加者積極參與籌備組織,有時還需要出錢出力。
總之,JIA工作營希望通過這些義工性質的工作改善當地生活環境以及村民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何參加
首先,在JIA網站上填寫JIA會員申請表成為會員,
然後,選擇您想要參加的工作營地點,點擊“申請參加”,
接著,工作營的項目組會進一步聯繫參加者。
關於參加費用,JIA工作營的費用約為人民幣100~500元/人,費用包括:交通,保險和生活必需等。
在工作營結束的時候,每個工作營的會計會結算出實際的工作營開支,多退少補。
PS:JIA工作營的志願者不僅來自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還來自國內其他省市,以及世界各地,因此在工作營中需要用多種語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