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半工半讀學校

工人半工半讀學校是根據劉少奇的倡議舉辦的一面工作、一面學習的工人學校。1958年5月在天津國棉一廠試辦,以後各地陸續創辦。到 1959年初,據16個省、市的統計,參加學習的約 29萬人。多由工礦企業主辦。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一般職工參加的半工半讀學校,學生在充分利用業餘時間的基礎上,每天占用1小時~2小時的勞動時間學習,實行“六二制”(6小時勞動,2小時學習)、“七一制”(7小時勞動,1小時學習);一種是有豐富生產經驗的四級工以上和高小畢業以上文化水平的老技術工人參加的半工半讀班,要求達到工藝工程師、技師水平,實行“四四制”(勞動與學習各占 4小時);一種是招收國中(或國小)畢業生參加的徒工培訓或中等專業、技工學校,利用企業招工指標招生,由企業發給生活補貼,學習與生產並重,多數實行“四四制”,學習內容與生產勞動密切結合。

到 1959 年,由於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及調整勞動組織等原因,大部分停辦。1964 年到 1966 年上半年掀起第二個辦學高潮,主要是舉辦招收國中畢業生的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並開始試辦招收高中畢業生的半工半讀專科學校。據不完全統計,到 1965 年下半年,全國半工半讀學校達 4000 余所,學生 80 多萬人。1966 年“文革”開始後,這類學校陸續停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