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成效
本報訊記者昨天下午從巢湖市環保局獲悉,巢湖北岸中垾至烔煬段人造濕地近日已完成18.81萬平方米,該濕地工程建設的圓滿結束,使巢湖污染底泥疏挖及處置工程營造的生態濕地已達200多萬平方米,占總任務七成。
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巢湖市累計投資3.8億元實施了巢湖污染底泥疏挖及處置工程,既減輕了巢湖內源污染,有效改善了巢湖水質,又在沿湖堤內利用疏挖的底泥建了生態濕地。已建成的濕地為湖區水生物群落的恢復提供了“原生互惠”的繁衍環境。僅位於湖北岸的龜山濕地,就已生成水生維管束植物42屬50種、浮游植物71屬196種。更令人驚喜的是,經檢測,生態濕地生態修復後的水域與對比水域相比,葉綠素水體含量(測量藍藻主要指標之一)降低了50%,氮磷含量降低30%以上。
4
巢湖濕地保護策略
4
1
1
科學規劃、
正確處理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
巢湖流域是重要的農牧業基地
,
協調解決濕地保護與合理
利用的關係
,
是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核心。
建議當地政
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巢湖濕地資源進行科學、
全面的規劃
,
以正確處理濕地保護與農業生產、
礦產開發、
水利建設、
道
路施工、
工程建設等各項事業的關係
,
並納入國民經濟發
展總體規劃之中。
首先
,
要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
,
以保護濕地生物多樣
性和增強調蓄洪水的能力為中心
,
實行退田還湖工程
,
將
低洼地區建設成為長江流域洪水調蓄的生態功能區
;
加強
城鎮環境的綜合治理
,
嚴格控制“
三廢
”
污染
;
建立相應的
保護區
,
為豐富生物多樣性提供良好的生態空間。
其次
,
要調整產業結構
,
改變利用方式。充分利用濕
地有利條件
,
發展種植、
畜牧、
水產、
林業等有機結合的綜
合農業
,
形成多層次的網狀型立體生態經濟模式。大力發
展濕地生態旅遊
,
把巢湖變為城市居民觀光、
休閒的樂園
,
增加當地居民收入
實現產業轉型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