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審稻2009006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8.0天,比對照Ⅱ優838長2.7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劍葉挺直,穀殼稈黃、無芒、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16.9萬穗,株高113.0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62.7粒,結實率75.1%,千粒重28.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2.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3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5%,長寬比2.8,堊白粒率20%,堊白度2.8%,膠稠度6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6%,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6.31千克,比對照Ⅱ優838減產5.58%(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3.4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減產3.5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9.87千克,比對照Ⅱ優838減產4.57%,增產點比例28.1%;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4.96千克,比對照Ⅱ優838減產2.0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育秧。2.移栽:一般每畝栽插1.6-2.0萬穴、10-12萬基本苗為宜。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水漿管理參照各地中稻生產要求。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一般,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優。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川審稻2007011
2007年四川審定,編號:川審稻2007011
品種來源:用自育不育系川香31A與自育恢復系成恢17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特徵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2天,比對照汕優63長4.2天。株高118.6厘米,苗期長勢較旺,葉色濃綠,株型緊散適中,劍葉挺立,主莖葉片數為17葉左右,劍葉長50厘米左右,寬2厘米左右。穗長25.5厘米,穗抽出時呈紡錘形,穗藏於葉下。分櫱力較強,穀殼稈黃、無芒、穎尖紫色,穀粒長粒型。畝有效穗16.72萬,穗長25.5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57.4粒,結實率73.2%,千粒重27.8克。品質測定:糙米率82.1%,精米率75.5%,整精米率44.9%,粒長6.7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32%,堊白度5.1%,透明度2級,鹼消值6.3級,膠稠度4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7%,蛋白質含量8.5%。稻瘟病抗性鑑定:2004年葉瘟2、3、4、5級,頸瘟1、1、1、3級;2005年葉瘟2、3、4、4級,頸瘟0、1、1、3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C1組區試,平均畝產535.2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10%;2005年中秈遲熟一組續試,平均畝產484.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84%。兩年平均畝產505.4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25%。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8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80%。
栽培要點:①3月底至4月初播種;②一般畝栽1.5-1.8萬穴,基本苗12萬左右為宜。③中等肥力田塊,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20公斤;④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測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新品種權信息
新品種權申請或公告信息 | |
申請日:2008/11/6 申請號:20080632.7 申請公告日:2009/3/1 申請公告號:CNA005105E 授權日:2013/5/1 品種權號:CNA20080632.7 授權公告日:2013/5/1 授權公告號:CNA003903G 培育人:陸賢軍;任光俊;高方遠;劉光春 品種權(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權共有人:四川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權(申請)人地址 | 本申請品種是以川香31A為母本,以成恢178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