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洞庵

川洞庵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場鎮以南約3千米的川主山,海拔約1400米。由於地下岩溶水作用,川洞庵形成天坑、瓮形豎洞和天生橋三絕共生的地質奇觀。 川洞庵屬白堊紀地層,它由兩級漏斗組成,即天坑和瓮形豎洞。天坑長寬約為100米,深約50米,坑內容積約50萬立方米,是川北地區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高山天坑;而瓮形豎洞成因類型和形態特徵國內罕見,規模令人稱奇,觀賞和研究價值很高。豎洞洞頂天窗流水潺潺,水珠下落過程中散為水霧,陽光照射,五彩繽紛;洞底水池與暗河相連,雨季池中水深約2米,冷暖氣流在天坑交融形成氤氳之氣,蔚為壯觀。 川洞庵周圍青山疊翠、綠樹環繞,棧道凌空、曲徑通幽,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旅遊觀景必去之地。

景區簡介

川洞庵風光 川洞庵風光

川洞庵在川主山里,川主山上因舊有川主廟,故得名。該景點位於東經106°04′,北緯32°36′。

川洞庵是一種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集地質塌陷、地下溶洞、暗河於一體,經過上億年漫長的地質演化和複雜的地理環境變遷,石灰岩在地質活動中,石體不斷受到外力擠壓作用,斷裂塌陷而形成現在的獨特景觀。川洞庵天坑的飛天宮是一個瓮形豎洞,其成因類型和形態特徵國內罕見,規模令人稱奇,觀賞和研究價值極高。

2014年5月7日,川洞庵被四川省旅遊局、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和《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共同授牌為“四川最美觀景拍攝點”。以川洞庵為核心景點的曾家山,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地理位置

景區特點

綠樹掩映下的川洞庵天坑 綠樹掩映下的川洞庵天坑

距廣元市朝天區城東42千米的曾家鎮響水村川主山腳,綠樹掩映著一個巨大的天坑,那就是川洞庵。川洞庵是一種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集地質塌陷、地下溶洞、暗河於一體,適宜於探險觀景和地質科考。

世世代代很少走出大山的當地人,並不知道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那個地方竟然會是一處世界奇觀。

他們將天坑稱之為“洞”,是因為在天坑的底部,有一個巨大的溶洞,洞口不大,進去之後卻豁然開朗。可容納數千人的洞底又是一個深約百米的天坑,抬頭仰望,一束陽光從溶洞頂上天然形成的巨大圓形穿洞口上直射下來,形成百米光柱,透過光柱,藍天白雲清晰可見。坑內天窗流水潺潺滴下,散為水霧,陽光照射,彩虹繽紛,玉珠落盤,頗為壯觀。洞內另有白蓮教當年抗清而遺留下的營壘、炮台遺蹟。

餘暉灑落川洞庵 餘暉灑落川洞庵

2014年,川洞庵景點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等評為“四川最美觀景拍攝點”。

川洞庵所在的曾家山,由於雨量充沛,常年雲遮霧繞,即使在炎炎夏日,川洞庵也冷氣浸人。

會仙橋下棧道盤旋 會仙橋下棧道盤旋

說到川洞庵,不能不提這裡的漏斗群。川洞庵共有大大小小漏斗12個,囊括各種類型,堪稱一座天然的漏斗博物館。其中,最大的飛天宮屬世界級大漏斗,飛天宮容積約0.16億立方米。天氣晴朗時走入漏斗內,陽光自頭頂傾瀉而下,似月光般柔和,堪稱奇景。此外,還有將軍橋、會仙橋、望月台、仙女池、飛天宮蓮池、煙雲洞等

自然景觀。
更鮮為人知的是,這片宛如仙境之地,因其幽僻險峻,曾發生過多次大戰。清嘉慶二年,農民起義軍首領王聰兒率領大軍駐紮洞中抵禦清軍,憑著險要地勢,使清軍久久未能攻克。如今,當年抗禦清軍所築的寨門和炮台仍留存洞口。另外,這裡也是當年白蓮教設立分教和傳教授徒之地。川洞庵內的觀音像、彌勒佛像等留存至今。

這裡還是紅軍在曾家山地區初建根據地時議事的秘密場所。

1933年6月,紅軍進入曾家山地區,在川洞庵望月台召開了秘密軍事會議,制定了“清匪、減租,建立蘇維埃”的行動方案。同年7月,紅四方面軍73師在朝天境內建立了中共嘉陵縣蘇維埃李家壩區蘇維埃委員會和李家壩區蘇維埃政府。

主要景點

將軍橋

將軍橋 將軍橋

將軍橋又名天生橋,是一座天生的石橋,石橋長約6米,寬1.5米,橋面厚約1米,是一塊齊整的巨石橫跨於兩端的石壁,呈拱形,可與現代鋼筋水泥橋樑相媲美。

將軍橋是石灰岩經流水長期侵蝕後,底部塌陷而形成,是大自然巧奪天工饋贈給人類的藝術品。該橋因當年清朝官軍首領帶領部隊在這裡圍剿駐紮於坑底飛天宮的農民起義軍而得名。

會仙橋

蘇維埃會場遺址 蘇維埃會場遺址

會仙橋由一座天生橋和溶(岩)洞組成,位於天坑西北部的半坑絕壁上。有的地方寬大平坦,其中一個大岩洞能容納上百人活動,曾被當年的紅軍作為了秘密會址。

在中國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山高林密、地廣人稀的曾家山,曾經是紅四方面軍活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3年,紅軍進入曾家山地區,因地勢險要,徐向前部經常在這裡舉行秘密會議,“清匪、減租,建立蘇維埃”的行動計畫就是在此處制定出來的。現仍留存有紅色革命遺蹟。

煙雲洞

煙雲洞 煙雲洞

煙雲洞在天坑底部,位於駱駝山腳下。煙雲洞是一個半月形洞,由地下河溶蝕而成,面積約400平方米。煙雲洞溶洞分布於2.5億年前的中二疊世灰岩中,它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侵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由於碳酸氫鈣可溶於水,就造成石灰岩的不斷溶蝕,空間逐步形成和擴大。

煙雲洞洞口峭壁嶙峋,頂部有飛瀑下瀉,猶如串串玉珠垂簾。深不可測的洞內有眾多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洞底能聽到水聲轟鳴卻不見流水,暗河流水與不遠處的飛天宮相通。

飛天宮

飛天宮 飛天宮

飛天宮位於天坑底部東面旁邊的石壁內,一個與主天坑相連的獨立的穿山溶洞(當地人習稱這類溶洞為穿洞),也是川洞庵天坑的最低點。

飛天宮又名瓮形豎洞,高50米,分為天眼、平台、蓮花池三層,中間大,兩頭小。第一層是石灰岩塌陷而成的天窗,面積約100平方米,第二層為平台,約3000平方米,第三層為平台中央塌陷形成的橢圓形池子,面積40平方米,深約10米,底部有溶洞,水流由此滲入地下暗河。

頂部天眼有山泉傾瀉,當陽光照射時,洞內氣體升騰,猶如飄飄起舞的仙女升天,故名飛天宮。據說這裡還是當年白蓮教的隱蔽營區,洞口還修建了石寨牆,安放有禦敵的大炮。飛天宮內面積很大,可同時容納成千上萬的遊人駐足參觀,現建有環形棧道和觀景平台。

攀雲梯

攀雲梯 攀雲梯

攀雲梯是一條人工搭建的木梯棧道,整條棧道全部由粗壯的圓木頭和厚實的木板搭建而成,長約500米,呈“Z”形走勢,從天坑底部一直蜿蜒迂迴、曲折延伸到頂部,如同一掛天梯攀上雲端。這也是出入天坑的道路。

由於木梯順著坑壁搭建,有些部位的梯子就十分陡峭、曲折。體力不太好的遊客,需要在整個棧道上歇上幾次,才能走出這個天坑。

基礎建設

為進一步提高曾家山景區形象,朝天區對曾家山景區基礎設施、“曾家山”旅遊品牌等進行全面提升和打造,2014年快速推進了曾家場鎮至川洞庵公路的改建工程。

該道路起於朝天區曾家鎮場鎮,向西南延伸至設計終點——響水村李家灣附近交叉口。路線全長3.09千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路肩牆、涵洞、安全設施、水泥穩定基層和瀝青混凝土路面、停車場,項目總投資達1855.92萬元。這條雙向兩車道的旅遊公路建成後,成為了川洞庵景區對外的核心通道。

交通信息

自駕線路:廣元城區方向沿G5京昆高速公路向北、漢中方向沿G5向南,在棋盤關收費站下道,過中子鎮開行13千米,到曾家山上的曾家鎮,曾家鎮到川洞庵約3.5千米柏油和水泥路到達川洞庵景區。

乘車線路:廣元城區——曾家場鎮約60千米,有班車直達,票價21元/人;

曾家場鎮到川洞庵無班車,但可租麵包車,約80——100元,可乘坐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