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節度使,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定嶺南五府經略討擊使。後為天寶十節度使之一。至德二載(757年)為嶺南節度使。治所在廣州。直轄廣管各州,即今欽山港以東除連州市、連山、連南之外的廣東省。兼領桂州、邕州、容州、交州四管,所以號稱五府(都督府)。鹹通三年(862年)分為東西二道,廣管為嶺南東道節度使,邕管兼桂、容、交為嶺南西道節度使。895年,改為清海軍節度使。917年,清海軍節度使劉岩建立南漢。廣22州容14州,邕13州,桂15州,交11州。
相關詞條
-
節度使
節度使,我國歷史時期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
簡介 制度 發展 沿革 起源 -
嶺南東道節度使
唐朝官名。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設節度使1員,為本道統掌軍、政、財大權之最高長官。駐廣州。轄廣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屬官有行軍司馬、掌書記各1人,判官2人,及參謀等。 [1] ...
-
嶺南西道節度使
862鄭愚 871辛讜 892李鐬
-
淮南節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
節度使介紹 節度使功能 唐朝淮南節度使 -
幽州節度使
幽州節度使,又稱范陽節度使、盧龍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區設定的節度使,天寶十節度使之一。安史之亂的根據地,後直到五代割據河北,為河北三鎮之一。
歷史沿革 轄區 割據特點 -
天寶十節度使
節度使制度的開端,是從唐開元天寶年間所設立的緣邊節度使。天寶十節度使是唐天寶年間設定在邊陲的十個軍區長官。
簡要介紹 十節度使 主要表現 -
盧鈞[唐代節度使]
盧鈞(778—864),字子和,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人。文宗時任左補闕、給事中、華州刺史(治所在今陝西華縣)、嶺南節度使(治所在今廣東廣州)。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人物評價 逸聞趣事 個人作品 -
嶺南東道
在唐朝時,以在廣信東稱為廣東,在廣信西稱為廣西。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嶺南劃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不僅囊括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外,還統管今廣東的雷州...
-
《謫嶺南道中作》
《謫嶺南道中作》是唐朝名相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後貶嶺南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的內容是: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格律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