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八大古景

嵩縣古有八大景:西岩戴雪、七峰疊翠、九皋鶴鳴、陸渾春曉、曲里溫泉、源頭活水、伊水秋聲、三塗霧雨。

歷史

每逢春節,民眾都愛依據八景編寫對聯,如:"左鳳山右伊水相處陸渾春曉,遠七峰近溫泉耳聞九皋鶴鳴。""左霧雨右戴雪見七峰疊翠舉目觀陸渾春曉,依活水望溫泉聞九皋鶴鳴傾耳聽伊水秋聲。"多方察問,方知八大景不但景好,而且還都有一段奇妙的傳說。

西岩戴雪

閻莊鄉有座山叫西岩山,也叫思遠山。據說,這個名子還是武則天給起的。站在伊河灘,遙望西岩山,山頂上白雪皚皚,閃閃發光,人們都覺奇怪:五黃六月天,酉岩山上怎么會有一層雪呢?說起這個奇景,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唐朝的時候,并州文水出了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名叫武媚娘。十四歲便被選入官中,作為才人。誰知好景不長,唐太宗宴駕,武媚娘被貶法華寺為尼。卻說武媚娘青春妙齡,芳心正艷,怎禁得尼庵冷清?幸好,法華寺中有個和尚名叫法明。這法明精明俊秀,聰穎過人,詠經不忘,十分招人喜愛。一來二往,武媚娘便與法明難捨難分。言談之申,法明知道武媚娘是個女中英才,不會久居人下用後定要重返宮廷"後高宗把武媚娘召回宮中,立為皇后,參罰朝政。沒有幾年,武媚娘廢了唐朝皇帶,自立國號為"周",大權在握,心生殺機,貶誅老臣,人心惶恐"此時的法明怕武媚娘不念舊情,反而要殺人滅口?終日坐臥不安,心神不寧,匆忙打點行裝,逃出長安,一路奔波,來到嵩縣地界。他見這裡山明水秀,幽靜宜人,便又蓋起法華寺,自稱長毛,閉門詠經,再不與紅塵來往。
武媚娘當了皇帝,苦心經營,煞費心機,自覺心中煩悶。忽一日,想起往日與法明和尚在一起時頗有趣味,欲請法明和尚--敘舊情。誰知差人一打聽,法明和尚跑了,且不知下落。武頓覺淒楚,人真有點奇怪,愈是得不到的東西,愈想得到。武憑著自己的權威,明察暗訪,終於得知法明和尚竟在嵩縣。她找了一個借叫便到嵩縣法華寺來降香。全幅婪駕儀仗,浩浩蕩蕩,離了長安,來到嵩縣,把鑒駕停在閻莊一帶。後來,閻莊蓋起房屋,成了村莊,因武則天曾在這裡放過鑒駕,起名"簽駕鎮"。以後蔡駕鎮、古垛莊等五村合併為閻莊。
且說,武則天到法華寺降香,待到夜深人靜,武則天傳渝法明晉見。二人見面,訴說別情,另有一番綢謬,這裡不再細說。且說次日,法明和尚領著武則天遊山玩水進了九女溝。這九女溝是九天仙女洗澡的地方,清泉細流,香飄四溢。武則天剛下水洗澡,誰知刮來一陣風,把她的裹腳布吹跑了。侍女們追一陣,風颳一陣,裹腳布落過的地方,今還留下許多白條子。武則天洗完澡,頓覺身上清爽,一心要登山而望。法明和尚說:"山陡路滑,你就別上了。"武則天遊興正濃,更欲逞強,要和法明比試比試,看誰先上去。經過一片酸棗林,棗刺的鉤掛住了武則天的裙子,干著急過不去。武則天氣急地說:"何勝你這棗刺沒有鉤!"人們都說皇上是金口玉言,經武則天這么一說,這一片棗刺果然脫鉤。直到如今,這一帶的棗刺還是沒有鉤。
武則天鵬到半山腰,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坐下來休息,侍女們說:"你的裙子破了。"武則天便叫侍女取來針線將裙子補好。
因為武則天在這裡補過裙子,所以這個地方就叫"補裙摺"。武則天登上山頂,汗流滿面,頭髮也亂了,就叫侍女端水來洗,重新梳洗打扮,後來這裡就叫"梳妝檯"。
武則天和法碉和尚坐在山上看風景,往東看到龍門、洛陽;往南看到九皋、陸渾;往北看到烯函大道;往西一看崇山峻岭,深谷幽窒,森林茂密,山花爛饅。武則天高興極了,順手抓起脂粉往山上撒了起來,一一時間,酉岩山頂一片銀白,好象下了一場雪。武則天問法明和尚:"這山叫什麼名字蘆法明說:"叫西岩山。"武則天說:"我千里迢迢來尋你,今日一見不知何時才能相會,這山就叫思遠山吧!"後來,西岩山果然改名叫"思遠山"了。

七峰疊翠

相傳,遠古的時候,龍門以內便是"五洋江",陸渾以上也是一片汪洋。老天又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人幾乎都淹死完了。幸好伏牛山上還剩下兄妹兩個。"兄妹二人相依為命,采野果,挖野菜,免強度日。
日子一天天過去,兄妹兩個都長成二十幾歲的大人,心思也一天天多起來。他們想:這方土地這么大,只有我們兩個人,再過幾十年,我們都老死了,豈不斷了人煙?有一天晚上,他們兩個同時都做了一個夢,夢見老天爺要他倆結婚。兄妹怎么能結婚呢?他
們兩個都羞得滿臉通紅。
第二天,兄妹兩個見了面,都紅著臉,羞答答的,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誰都沒啥說,又各自分開去采野果了。又隔了幾天,他們又都做了一個夢,還是老天爺催他們結婚。真奇怪,哥哥見了妹妹,張了張嘴,話沒有說出口,臉先紅了;妹妹見了哥哥,臉紅得象朵花,幾次張口,也說不出話來。哥哥間妹妹:"妹妹,你有什麼話要說嗎?"妹妹說:"俺有句話想問問你,可不知怎么,話到了喉嚨口就是說不出來。"哥哥說:"俺也有句話想問問你,就是張不開嘴。"兄妹兩個沉默了好一會兒,各自嘆了一口氣,都說:"我做了一個夢,真奇怪,老天爺非讓咱倆結婚不可?你說怎么辦?"兄妹倆說完,又都紅著臉低下頭,不言聲了。哥哥說:"咱倆結婚看來是天意,這樣吧,咱倆各扛一扇晃磨,你上北山,我上南山,我喊一聲,咱同時往下滾。若是兩扇磨子合在一起,咱倆就結婚。若是兩扇磨子合不起來,說明咱倆無緣,各自外出逃命。"妹妹說:"這樣也好,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第二天,妹妹扛著晃磨上了北山,哥哥扛著晃磨上了南山。正當午時,哥哥喊了一聲:"放!"兩扇晃磨軸軸輾輾從山上滾了下來,滾到了陸渾口晃磨不偏不斜合了起來。兄妹二人跑去一看,都說這是"天作之合"。兄妹二人當即結為夫妻,開荒種地,生兒育女,人煙慢慢發展起來。過了幾十年,兄妹倆郡上了年紀,活也做不動了。一天,妹妹爬上北山去看放晃磨的地方,怕以後忘了,就在山上插了幾十株柏枝,表示紀念。後來,這些柏枝都生根發葉,長成了大樹,這個地方就叫"疊翠山"。哥哥也爬到他放晃磨那個地方,為了表示紀念,就搬了些石頭壘了七個石垛。
後來,這些石垛就變成了山峰,因為是七個山峰,就起名口U"七峰山"。七峰山在南,疊翠山在北,遙遙相對。嵩縣人都說:"這是七峰對疊翠。"

九皋鶴鳴

相傳,殷紂王荒淫無道,整日裡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軒轅墳里的狐狸精乘機鑽了空子,變成美女 姐姬迸入宮中,時時不離紡王左右。殷纖王自從得了姐姬,更是鬼迷心竅,姐姬說什麼他就聽什麼,連自己的結髮妻子也挖了心肝。紂王的兒子殷蚊,見父王這樣慘無人道,知道江山難保,又見母親被害,更加痛心疾首,乘夜逃出朝閣,四方雲遊。
這天,他來到九皋山,見這裡伊水九折從山中溢出,風光秀麗,林木茂盛,山花錦簇,便登上山頂,但見山頂有洞,既避風又向陽,溫暖如春,於是就在洞中住了下來。卻說太上老君李耳雲遊至此,他見殷蚊一個人在這裡十分清苦,就住在洞中與他作伴,每天與他講道論經,傳播學業。殷蚊受了李耳教導,學問大進,而且又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身體十分康健。一日,李耳見殷蚊學業有成,就對殷蚊說:"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你哪裡也不要去了,只在此山修煉,殷商馬上完結,周朝就要興起。只要你熟讀經書,潛心修煉,日後定成正果。我今西去,留下金丹一顆,無事便罷,若要有事,吞下此丹,一喊便到。"說罷李耳騎青牛下山而去。
再說殷蚊在山上每日讀經,潛心修煉,還經常下山來到民間,幫助百姓除災秩病,做些善事。四方百姓有什麼疾苦也來求殷蚊幫忙,總是有求必應。天旱了,殷蚊便行風落雨。瘟疫流行,殷蚊便親自采些草藥撒於水中,百姓喝了此水,可以免災棧病。百姓對殷蚊十分感激。
不知過了多少年,伏牛山出了一隻怪鳥。此鳥九頭,色赤,似鴨,九買皆鳴,常使伊水泛濫,淹沒莊田。此鳥路過誰家見人便啄,滴血成火,撲滅不下。百姓們個個膽,法,人人害怕,都來求殷蚊幫忙。殷蚊與九頭鳥交戰,『殺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誰知那鳥詭計多端,眼看戰不過殷蚊,便騰空而去,晝去夜來,殘害百姓。殷蚊見百姓受害,心中著急,便吞了金丹,站在山頂大呼一聲,聲聞於天,變作一隻鶴,騰空追去。再說,李耳在老君山,聽見殷蚊呼救,忙騎了青牛,前來助戰。他搖動佛塵,一下子把九頭鳥打落下來。
九頭鳥被打死了,為民除了一大害。然而殷蚊也變成了一隻鶴,九皋山一帶出了什麼事,他都站在山頂呼叫。
後人為了紀念殷蚊,就在山頂蓋了一座廟,名叫"祖師廟"。殷蚊站著呼叫的地方也建起了"鶴鳴觀"。《詩經》上的"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便緣於此。

陸渾春曉

戰國時期,因連年戰亂,中原地帶人煙稀少。秦朝統一全國後,將西北敦煌一帶的遊民陸渾戎人遷到這裡。原來這裡是荒草一片,並無人煙。陸渾戎人遷來以後,這裡便起名叫陸渾戎(中原漢人把西方的少數民族稱作戎人)。戎人喜歡養羊,家家戶戶都以放牧為生。據說,現在遷居宜陽縣的眉姓,便是戎人後代,仍然喜歡牧羊。
戎人里有個姑娘,名叫巴春,天天趕著羊群到陸渾嶺上去放牧。這一天,突然下起雨來,巴春無處避雨,跑進一間茅魔。茅庸里住著一位少年,名叫義男,證在讀書。巴春進了茅魔見桌子上放著許多竹簡,就問那少年:"這是什麼東西蘆義男說:"這是書。吧春說:"有什麼用處貿義男笑著說:"這書是叫人讀哩!""讀書有什麼用處?"義男說:"讀書使人增加知識,明辯事理,知書達理,以後可以作大事情。吧春覺得這少年面善,說話和氣,每天上山放羊,總要到這裡聽這位少年講書。有時也跟著他學幾個字,一來二往,
兩個人慢慢熟了,巴春從家裡帶些羊肉叫那少年吃,義男也用五穀雜糧做成模飯請巴春嘗,有時巴春乾脆住在山上跟著義男學種地,學寫字,隨著年齡增長,兩人都產生了愛慕之心,誰也離不開誰。
這件事叫雙方老人知道了。巴春的父母把巴春鎖在屋子裡,不叫出門。義男的父母也把他叫回家來,不許他上山讀書。因為漢人不許和戎人結親,戎人的姑娘也不許嫁給漢人。兩個人數日不見,如隔三秋,哭得死去活來,尋死覓活。雙方老人無奈,只得相約到一處說合。老人見兩個孩子十分般配,也就同意了。巴春和義男都很高興。他們又到陸渾嶺茅草魔內相會,二人說定在"打春"這一天拜堂成親。
這件事叫族長聽說了。漢人族長,召集全族人,把義男綁在桐堂,要他向祖宗認罪。義男一定要娶巴春,族長說他不守族規,敗壞族風,喝令眾人活活把他打死。戎人的族長,也把巴春鎖在廟裡,聲言巴春若要嫁給漢人就要把她燒死。到了"打春"這一天,巴春悄悄逃出廟院,上了陸渾嶺,單等義男來,就可以拜堂成親。
左等右等不見,心急如焚。忽然聽說義男被活活打死了,就在茅草淹內大哭一場,跑回村里,一共栽進井裡淹死了。
巴春死後,井裡生出一束迎春花,枝葉茂盛,伸出井外,每年到了"打春"這一天,必定開花,金光燦爛。因為這柬花是"打春"這天開的,所以就叫"迎春花"。
之後,人們把巴春姑娘從井裡打撈上來,采些迎春花,熬成藥湯,灌進肚裡,巴春姑娘喝了迎春花湯,慢慢又甦醒過來。義男家的父母見巴春又活了,也采些迎春花,叫義男喝。義男喝了迎春花湯,長出一口氣,也復活了。兩人抱頭大哭,雙雙搬到陸渾嶺茅草魔去住,結為仇麗。自此,漢、戎開始通婚。
因為迎春花"打春"這一天

曲里溫泉

相傳,伊尹學著堯舜的辦法治理鄉郡,篙縣這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歌舞昇平。人們都稱伊尹為"聖人",伊尹說什麼,百姓聽什麼,伊尹叫怎么乾,百姓就怎么乾。這下子,可惹惱了伏牛山裡的病世魔王。他苦思螟想,要給百姓降災,給伊尹出點難題。病世魔王念動咒語,把山申的毒蛇、麻蜂、地雷子、葫蘆包全都趕下山來,見人就咬,遇畜便蟄,頓時,人們鼻青臉腫,奇癢難耐,撓搓不下。牲畜在圈裡長嘶低鳴,又踢又咬,鬧得雞飛狗跳,不得安卜丁。
人們都來尋伊尹,求他想個辦法。伊尹知道這是病世魔王在作怪。他先叫百姓砍些青皮柳棍,與病世魔王交戰。青皮柳棍真厲害,打得病魔抱頭鼠竄。又派人去挖桑、假、糠根,再采些山菊花、連翹、二花、公英等熬湯服洗。但是有病的人太多了,怎以辦呢?伊尹就派人在山凹里挖個大池,人們挖呀!挖呀!不一會兒大池裡冒出一股青泉,晶瑩剔透,溫暖如湯。伊尹把采來的草藥樹皮放大池內,人們爭相下池沫浴。說來也怪,凡下池洗過的人,身上不癢了,疥瘡全好了,皮膚又白又嫩,個個容光煥發,人人喜氣洋洋。後來,人們又把牲畜牽來測洗,牲畜的病也全好了。
病魔治服了,身體健康了,人們又過上了好日子。人們害怕病魔再來降災,家家門坎上都別著一根青皮柳棍,病魔一見便不敢迸門。
第二年,伊尹叫人們在山凹里挖了三個大池,一個男池,一個女池,一個專門洗測牲畜。不知隔了多少年,湯王來訪伊尹時,伊尹跑到曲里藏起來。湯王找不到p尹,見這裡池水清沏,便解衣沫浴。洗過後,渾身輕爽,精神大振。聽說這是伊尹挖的藥池,隨即豎起大拇指說:"伊尹真神人也,吾不得他,誓不罷休。"因為這個水池,湯王曾來洗過澡,遂起名叫"湯池"。湯池座落在曲里村,水溫常年保持4s度以上,人們便又叫它"曲里溫泉"。

源頭活水

相傳,有一年,天氣大早,大坪嶺上滴水皆無,禾苗枯黃,人渴得直喘粗氣,再不弄點水來,人就要渴死了。
村裡有個小伙子,名叫水娃,長得五大三粗,氣力過人。他想:我就不信咱這嶺上挖不出水來。夜裡他召集一群小伙子,在嶺共上挖刨起來。挖呀!刨呀!越挖越硬,地底下的土全是千的,連一點水星也沒有,撅頭下去只刨一個白茬,一杴鏟不了一把土。這可
怎么辦呢?水娃想了一個辦法,叫姑娘們拿著碗、瓢、勺、盆到伊河去舀水,把舀來的水倒在坑內,接著再往下挖,一夜不中兩夜,兩夜不中三夜,整整挖了七七四十九夜。小伙子們累得滿頭大汗,手上磨出血泡,姑娘們跑得腿腫腳疼。這天夜裡他們實在乾不動了,就躺在坑內休息,不知不覺郡呼呼地睡著了。
夜裡水娃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東海龍王來向他求情:"不是我不給你們下雨,是玉皇大帝不讓我給你們下雨。這坑下邊是龍宮水庫,龍宮水庫是匯集各方之水的藏水寶地。你們若是挖透水庫,各方之水從這裡溢出,玉帝是會怪罪的,那時我龍王就得吃不完兜著走。"水娃說:你身為龍王管著那么多水,卻叫俺這嶺上早得一滴水也沒有,莊稼早幹了,人也渴死了,你也不管,卻怕玉帝怪罪,我們這些小百姓什麼也不怕,不怕玉帝,也不怕你龍王,我們只管往下挖,啥時挖透龍宮水庫,我們就不缺水了。"他大呼一聲:"兄弟姐妹們,起來挖,挖不到龍宮水庫誓不罷休!"睡在坑內的小伙、姑娘都起來了,揮撅的揮撅,拿杴的拿杴,姑娘們端起盆盆罐罐,幹了起來。龍王一見勢頭不好,急忙逃回東海去了。
龍王逃回東海,連忙召集四海龍王及各河流的小龍王開會,把大坪人挖水的情況講了一遍,最後說:"乾脆,我們也來個瞞上不瞞下。玉帝不叫降雨,我們各海各河都擠出點水從地下送到大坪嶺上。這樣他們有了水吃,玉帝又不能降罪,你們說好不好蘆四海龍王都說好。於是確定今夜五更一齊送水。
再說水娃領著眾人,挑燈夜戰,一直乾到五更。忽聽得鼓哪哪嘩啦啦一片水聲。大家急忙跳上坑來看時,點見坑內四面八方一齊冒出水來,因為坑小水大,水在坑內直打旋,不一會兒水坑滿了,水直往外流。水娃急忙回村敲起銅鑼,叫各家各戶都出來開渠澆地。眾人聽說有了水,一齊跑出來,端水的端水,開渠的開渠。這一年,大坪一帶水源充足,莊稼獲得了好收成。
源頭活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至到如今,源頭舀出來的水還在碗內直打旋。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嘉看了源頭活水,還寫下了一首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徊徘。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伊水秋聲

相傳,大禹治水,鑿開崖口、陸渾、龍門三道閘,伊河暢通,再無水患,兩岸良田千頃,人們種桑養蠶,安居樂業。
伊河南岸有個採桑女,名喚有苹氏。此女長得花容月貌,身材苗條,而且心靈手巧,善良嫻淑。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一位老翁對她說:"桑園空桑樹內有個孩子,由你抱養,抱住孩子只準往前走,不許朝後看,走夠一百步便是你母子的安身處。"採桑女
醒後覺得溪饒。
第二天,陰雲密布,雷鳴電閃,山風呼嘯。她獨自一人來到桑園,果然聽到嬰兒哭聲,她順著哭聲去找,一顆老桑樹洞內放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孩,二話沒說,抱上就走,那嬰孩見有人抱,停了哭聲,乖乖地在她懷裡睡著了。採桑女低頭看那孩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園,心想:這是誰家的嬰兒?我今抱去,後面是否有人追趕?回頭一望,可不好了,頓時大雨傾盆,伊河猛漲,洪水湧來,把她母子吞入水中,緊急之中,採桑女急忙抓住一個木盆,順水而下,懷中嬰兒又哇哇大哭起來,誰知這孩子異於常兒哭聲,"嗚哩哇啦"象彈琴一般,叮叮咚咚猶如千軍萬馬向前奔騰,兩岸皆聞。過了龍門,到達洛陽伊河與洛河交匯處,才把他母子灘了出來。採桑女顧不得許多,抱了孩子翻山越嶺,回到篙縣。可是村莊已被洪水沖毀,方園幾十里絕無人煙,採桑女無法,『好將孩子抱進洛溝住進一座山洞,千方百計總算把孩子養撫成人。
也是採桑女有福,孩子長大以後,取名叫伊尹,聰穎過人,做了殷商宰相,採桑女也被召入宮中。因為伊尹生於空桑洞中,又有有苹氏抱養,所以商朝的時候,篙縣這塊地方就叫"有宰之野",又名"空桑"。伊尹在伊河中從嵩縣哭到洛陽,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還能聽到伊河內叮咯錘粥之音,這就是"伊河秋聲"。據說,自打建了陸渾水庫,伊河秋聲再也沒人聽到了。

三塗霧雨

大禹治水,流傳千古,家喻戶曉,而大禹娶妻塗山女的卻知者甚少。《尚書·皋陶漠》和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中都有記載:相傳,大禹的父親名叫鯨,受舜王之命去治水。鯨帶領大夥見水口就堵,結果申原地區一片汪洋,老百姓唾死無數。舜王見狀,大怒,立刻把鯨綁縛斬首。
大禹繼承父親末完成的治水事業,總結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在治水上採用"疏"的辦法。大禹來到龍門向南望,全是一片汪洋,就命人把龍門口鑿開。"打開龍門口,放出五洋江",陸渾以下成了一片肥沃的平地。大家都說這辦法好,接著又鑿開陸渾口,嵩縣一帶又成了"糧倉"。禹越乾越有勁,帶領人馬來到崖口,自己住在山塗一帶的山上,每天帶人鑿石開山。禹太累了,每天回家還得自己做飯。有一天,他回家一看,飯已經做熟了,他端起來就吃,後來一連幾天,每次回家都有熱氣蒸蒸的現成飯。禹覺得很奇怪。
這一天,他提前回家一看,見一個姑娘,如花似玉,手腳麻利,正在燒火做飯。那姑娘見禹回來躲藏不及,二人碰了個照面,於是就攀談起來。原來,姑娘就住在山塗村,人稱山塗姑娘,父親也跟著禹在此鑿石開山,她一個人在家,見禹每天回來自己做飯,十分辛苦,出於對英雄的崇拜,就自動來替禹做飯。禹見她心靈手巧,又十分賢惠,就有心要她為妻。此事累報舜王,舜王應允,禹和山塗姑娘就喜結良緣。成親後,禹仍然帶領眾人治水,一晃一年過去了,山塗姑娘生了個兒子起名叫啟。孩子滿月那天,禹召集治水大軍在崖口山下召開誓師大會,總結了治水經驗,然後就帶領人馬浩浩蕩蕩向黃河三峽進發。禹又在三門峽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後,禹擔任了聯盟部落的領袖,鑄造九鼎,以安天下。
三塗即嵩縣的三塗山,大禹治水在嵩縣喜結良緣,娶塗山女為妻,便成了一段美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