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鎮[永泰縣下轄鎮]

嵩口鎮隸屬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位於永泰縣西南部,東臨閩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遊,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面積257.6平方公里,人口29396人(截至2013年),是永泰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樞紐,為永泰重要的農業、林業、李果生產大鎮。

嵩口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張元乾、閭山派道教宗師張聖君的故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100餘座。

2008年10月14日嵩口鎮被國家文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成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2016年10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歷史沿革

嵩口鎮石雕牌坊 嵩口鎮石雕牌坊

嵩口鎮,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第一、二次文物普查中就發現了下寨仔山等8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宋時屬和平鄉英達里;

元時分屬29都、33都、34都,元至正年間設漈門巡檢署;

明、清時分屬中和鄉感應里和英達里、保德里;

民國初屬南區,民國3年(1914年)成立福建省第一個鄉鎮商會,民國15年(1926年)5月,嵩口還自行發行紙幣,設稅卡和鴉片專賣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為嵩口鎮。

新中國成立之初屬三區;1955年設嵩口區;1958年改為嵩口公社;1984年設嵩口鎮。

2008年,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成為福建省福州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行政區劃

嵩口鎮風景 嵩口鎮風景

1984年設嵩口鎮,下轄1個社區,20個村。 分別是:鄒湖村、月闕村、道南村、中山村、蘆洋村、下坂村、東坡村、三峰村、漈頭村、佳洋村、村洋村、月洲村、溪口村、大喜村、里洋村、赤水村、梧埕村、龍湘村、玉湖村、溪湖村、嵩口社區。

嵩口鎮政府位於道南村20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嵩口鎮位於福建省中部,戴雲山脈東麓,北緯25度48分,東經118度35分,距福州12公里,距永泰縣城50公里。面積257.6平方公里,人口29396人(截至2013年)。鎮區處於大樟溪和長慶溪匯流處,閩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橫貫全境。

地形地貌

嵩口鎮境內山巒起伏,峰谷相間,地勢險峻。東面的鯉魚上天(山名),海拔1533米,東南面的烏石山海拔887米,西面的白岩尖海拔1608米,南面的東湖尖海拔1681米,為嵩口鎮也是永泰縣的最高峰。嵩口自古即被稱之為永泰的南大門。

氣候

嵩口鎮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高氣溫38攝氏度,最低氣溫-1攝氏度。年平均溫度20攝氏度,年均降水量1387.9毫米。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嵩口鎮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閩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及其支流月洲溪、長慶溪貫穿境內,截至2011年境內已開發水電站有13座,總裝機容量為9974千瓦;擁有一座小(一)型水庫(大喜水庫),小(二)型水庫三座(蓮蓬里水庫、嶺尾水庫、角坑水庫)。

森林資源

截至2011年,嵩口鎮林業用地38.79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4.32萬畝,森林蓄積量71.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9%;用材林9.17萬畝,薪炭林6.96萬畝,防護林6.98萬畝,特用林5.56萬畝,經濟林1.15萬畝,竹林1.15萬畝,疏林地3814畝,灌木林地7603畝;油茶1.53萬畝,其中新增種植1.12萬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04年,嵩口鎮鎮總人口3.26萬人。轄區內有畲族28戶,165人。

經濟發展

經濟概括

嵩口鎮水稻 嵩口鎮水稻

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86.3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08元。嵩口鎮是全縣李果生產地,現有李果面積2萬公頃,總產量達9000噸,西甜瓜120公頃,年產量3600噸。柑桔、青梅、橄欖、香蕉、甘蔗、柿子等水果生產也逐步得到發展。

2011年,全鎮總32852人,農業總產值達28889萬元,工業總產值達23878萬元,財政總收入537.19萬元,其中預算外收入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5823元,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87萬元。

2013年,全鎮總人口29396人人,農業總產值達37259萬元,工業總產值達33878萬元,財政總收入715.69萬元,其中預算外收入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56元。

第一產業

嵩口鎮耕地面積2.6178萬畝,糧食播種面積2.458萬畝,總產量9768噸;果樹種植面積3.064萬畝,總產量1.373萬噸,其中李果種植面積2.697萬畝,產量1.1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265萬畝,總產量4.9129萬噸。

第二產業

鄉鎮企業主要有竹編、造紙、翻砂、棕麻、印刷、建築、水電、縫紉、糕餅等。1987年總產值為865.45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0%強。2013年總產值12384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48.76。

第三產業

理優勢作用明顯,轄區內共有各種工業、企業284家,蜜餞加工16家,木製品加工21家。主要靠手工業為主,居民以印刷廠、五金社、修理鐘錶、製衣廠、商貿、服務業、修理業為主。部分居民外出務工經商。

區域交通

嵩口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西南部,地處閩中腹地,是永泰、閩清、德化、尤溪、仙遊四市五縣的結合部,古時便為閩中南水路、陸路交通樞紐;省道203線和縣道125線交匯於鎮區,鎮區距永泰城關56公里,距福州市區128公里,距長樂國際機場160公里。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截至2004年,嵩口鎮完成鎮區水泥路的拓寬改造1650米,完成大喜至白灣、村洋至月洲、溪湖至蘆洋12公里水泥路面鋪設,建成150米長的玉湖大橋以及文化中心站、影劇院、廣播站、業餘閩劇團等。

教育事業

2004年,嵩口鎮完成永泰二中多功能試驗樓和中心國小綜合教學樓的建設。截至2014年,鎮內有中學1所、國小43所、幼稚園1所等。

衛生工作

醫院1所,在2007年4月3日召開的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嵩口鎮被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領導小組授予“福建省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範鎮”榮譽稱號。

地方文化

嵩口古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西南部,以傲人的歷史文化和古代建築藝術而被世人所知,但其文化藝術也是值得研究的,中原南下移民遺風與閩越土著文明相揉合的文娛活動、民俗民風民情、飲食文化等都極具魅力。

虎尊拳

虎尊拳 虎尊拳

根據《永泰縣誌》所載乃清代乾隆年間福建永福縣李元珠在牛法、獅法基礎上創下虎尊母拳。清末,嵩口人鄭步恭吸取永泰虎尊拳精髓,加以發展提高,“日月連環腿”是其傑作。後日本 琉球人上地完文求教於鄭步恭,虎尊拳因之傳到日本,發展為實力雄厚的“上地流空手道”,並傳到西歐和北美。因永泰是虎尊拳等十幾種南拳的發源地,1992年,被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嵩口是虎尊拳的重要傳播地。

“陳埔紙獅”

在明末清初,由陳姓祖先在自娛自樂中創作的一個娛樂項目,距今已有300多年,當地民眾多在春節、元宵期間進行,意在消災驅邪、祈求吉祥、和順、豐收。紙獅表演是全國不可多見的民間娛樂項目。

主要景點

觀音寺

觀音寺位於永泰嵩口鎮東面3公里處,大樟溪畔。據查明萬曆年間由鄉賢募資建廟於陡壁懸岩的獅子口,年久寺廢。後鄉賢又在舊寺後建一觀音亭,但因修建公路又毀。現為1985年夏秋,鄭氏重建。由於此地威靈,香火鼎盛,寺廟逐年擴建,建築物有觀音殿、念佛堂、宿舍、廚房等。 1994年列入宗教登記管理活動場所。

民俗博物館

民俗博物館 民俗博物館

2012年,民俗博物館建設工作啟動,博物館位於嵩口直街,占地面積646平方米,建築面積420平方米,總投資約230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仿古風格將原醫藥公司進行設計裝修,陳列農耕物品、嵩口古鎮珍貴歷史文物和相關文物、民俗等攝影作品,突出農耕文明、古鎮歷史風貌以及鄉土特色文化等主題。

永泰嵩口古鎮民俗博物館2013年1月29日正式開館,古石槽、古瓷缸、土礱、輾餅等各式各樣的民俗和農耕物件近600件展品與觀眾見面。據悉,這是福建省開放的首家鄉鎮級博物館。

人文公園

嵩口鎮人文公園是以古鎮門樓為中心,利用溪畔坡地,沿大樟溪畔一線展開,形成山水相連、山擁水抱的優美自然形態。公園占地面積1萬3000多平方米,主要以古鎮文化為主題,建設有文化牆、聖賢走廊、寒光閣、半月亭、步行道、綠化帶、親水台等。

明清古建築

明清古建築 明清古建築

截至2010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65座,建築面積210000平方米,其中核心保護區內的歷史建築面積189000平方米。主要有:壠口厝,修建於宋代,一級,建築面積7180平方米;以及下坂厝、端公坂厝、下車碓、庵前宮、五顯宮等明清建築。其中下坂厝為典型代表,清乾隆年間(公元1792年)陳用坦建,系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080平方米,200多個房間,大八扇厝,每扇夾牆有火牆相隔,建有大廳、下落廳、橫廳、書齋、內外埕、雨水井、後花園等。大廳面積56平方米,內有木雕古人物4幅,一色餾金,人物形態維妙維肖,雕工精細。正堂大廳懸掛有鹹豐二年(1852年)二月禮部題請奉旨,旌獎太歲貢生欽加八品銜陳上珍(即陳用坦)的“孝友”匾;還有石雕、磚雕、泥塑、彩畫等,刻有字、畫、花、草,工藝精緻,保存尚好。

特色美食

蛋燕

蛋燕 蛋燕

蛋燕是嵩口地道的風味小吃,嵩口人逢年過節都會備上一大碟。

鍋邊糊

鍋邊糊 鍋邊糊

鍋邊糊屬於風靡福州地區的特色小吃,將磨好的米糊在燒熱的大鍋上澆上一圈,自然捲曲,再加入香油、蝦 米皮、香菇等各種配料,就形成香氣濃郁、一年四季皆宜的鍋邊湖啦!鎮上的居民每天的早餐就是一碗濃香的鍋邊加一個“蚝煎”。

清明粿

嵩口鎮[永泰縣下轄鎮] 嵩口鎮[永泰縣下轄鎮]

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

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著名人物

古代有張沃、張肩孟、張元乾、張聖君、張仕涇、盧公祖師等,近現代有陳增輝、俞新妥、張依韻、郁秀、鄭垂勇、林愛仁、林有光、林愛枝、陳超、陳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