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莊村[山東萊蕪張家窪轄村]

崔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位於萊蕪市西北10公里,張家窪街道辦事處西北2公里處:東鄰御駕泉,西到茅茨,南接張家窪,北與南山陽相望。全村90戶,296口人,耕地300畝。 據村碑記載,明洪武年間,崔姓從河北棗強縣遷來,以姓名村崔家莊。相傳崔氏二壯漢,因地鄰爭執曾倒拔樹威伏張家窪村民,被一鄉人傳頌。後來二兄弟各自獨身一人至終。後來魏、王、李、徐、張、馬(後兩戶已無人)紛紛趕來定居。

該村1941年後,屬柳芹鄉;1945年屬崔莊鄉,管轄南北山陽及張家窪片;1950年屬礦山區白龍鄉;1955年後屬王善鄉; 1958年至1984年屬礦山公社王善管區;1985年屬張家窪鎮管轄;2001年1月後屬張家窪街道辦事處管轄。
民國32年大旱,日本鬼子入侵,後來的國民黨還鄉團,都給該村帶來重大災難。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把該村房子燒掉若干間,村長王玉鳳被鬼子抓走,時值隆冬,光腳踩在雪地上,一天一夜後,村中魏右法將其保出來,王玉鳳腳趾全被凍掉,形成傷殘。
抗戰時期,魏右剛、魏右孟、魏右法率領村民積極參軍參戰,魏右剛曾任部隊的領導幹部。魏右孟之妻、李明海之妻,踴躍參加婦救會,曾多次到方山開會,學習抗日檔案,學唱抗日歌曲,回來後發動村民做軍鞋、送軍鞋,李明海之妻,為抗日曾身負重傷。
王玉風是該村第一個黨員,他曾率領村民魏右法、魏右孟等幾十人參加鬥爭。從王善地主張大肚子磚牆中挖出浮財白銀達一糞簍之多,然後分給貧苦百姓。1946年大動參,韓保民當村長,同年韓保民參軍,魏右法任民兵排長,率柳芹鄉民兵28人奮勇支前,抬擔架、看押俘虜長達5個月之久。1947年萊蕪戰役,崔莊西是戰場,解放軍、新四軍都在該村駐紮,全村黨組織立刻組織人送菜、送飯。
解放後,1953年組織初級社,1956年加入高級社,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1958年第一所學校在村內建起,魏右賓任教,複式班4個。後來,魏培厚、尹左鍾、王玉靜、孟桂玲、徐家明先後任教。1986年學校併入張家窪中學。1977年以來,有5人考人大學。
20世紀60年代,該村周圍流傳著這樣一段歌謠:“白龍店子噹噹油,張家窪子車伙子手,崔家莊子編席簍”。冬閒一到,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一起下手,編席簍。白龍集,東關集的席簍攤子基本上.都屬崔家莊。那時的能人魏右法、李勝亭1個小時各編4隻席簍。
20世紀60年代末,崔家莊開始農業學大寨,深翻整平土地150畝,大搞水利建設。大冶水庫出工30多人,建喬店、鵓鴿樓等水庫都去過很多人。大冶水庫東乾渠修成後,村中所有的耕地甚至連庭院中的菜園都用上了自來水。過去,小麥地瓜畝產不足100斤,農田水利建設後,畝產1300斤。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村南和張家窪合修南北路一條,長1.5公里。村北、南北路一直和萊明路貫通,從村東至村西石窩1.5公里。村民房全部翻新,前後出廈,彩電、冰櫃幾乎家家有。農業結構調整以後,打大機井13眼,4-5米直徑,深15米以上,澆灌耕地100畝,因交通順暢,致富能人大量湧現。如搞運輸業的李富剛,一輛大客篷車年收入20萬元;還承包沙場,年收入20萬元;長石礦兩處,年收入10萬元。其弟李富存,大客篷一輛,桑塔納一輛,五處沙場,兩處長石礦,年收入30萬元以上。家產價值60萬元以上。該村三輪車、小拖拉機30部,每部年收入上萬元。另外還有種植戶、養殖戶多家,家家收入都很可觀。 崔家莊正在飛速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