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唱演與劇論

崑曲唱演與劇論

《崑曲唱演與劇論——聆森崑曲論集續編》,顧聆森著。台灣國家出版社2005年版。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教授主編的《國家戲曲叢書》之第94種。

作者簡介

顧聆森 1943年生,江蘇蘇州人。研究員,曾任蘇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蘇州中國崑劇博物館副館長,江蘇省崑劇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崑劇院藝術顧問,《中國崑劇大辭典》副主編,《崑劇藝譚》執行主編,《中國崑劇志》“音樂部類”編審及撰稿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發表崑劇論文300餘萬字。著有《聆森崑曲論集》、《聆森戲劇論評選》、《沈璟與崑曲吳江派》、《李玉與崑曲蘇州派》、《中國崑曲與人文蘇州》、《天下第一團》、《夜奔向黎明—柯軍評傳》、《劇壇大將-吳石堅傳》以及長篇小說《孤島落魂》、《三劍情仇》、《情獄欽案》等,另有若干崑劇、蘇劇劇作等為省屬劇團所公演。2009年受國家文化部表彰,授予“優秀崑劇理論研究人員”稱號。

內容簡介

本卷是《聆森崑曲論集》的續集。分為三編,即:演唱論、劇論、散論。其中“演唱論”選取的是關於崑曲演與唱的一些基礎理論闡說,同時也選擇了對於如張繼青、蔡正仁、石小梅、李鴻良等幾位著名表演藝術家唱演所在行當的典型折子戲的評論;“劇論”多取劇作評論,其中幾篇古代傳奇的文學本評論是作者在研究崑曲“蘇州派”過程中陸續發表的論文,這些論文稍後都收在專著《李玉與崑曲蘇州派》中,已由廣陵書社出版。“散論”中《難以扶正的偽命題:崑曲600年》一文,乃是《聆森崑曲論集》之中《何來崑曲600年?》的續篇,可以互為印證參考。“散論”中尚有些文論是作者在任江蘇省演藝集團藝術顧問期間,省昆經歷了“改企”的艱辛,作者目睹這個表演團體從奄奄一息的生存狀態到開創每年演出五、六百場的欣欣向榮的局面後,有所思考後所撰寫的評論。

名家賞析

郭漢城題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前副院長兼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前副主席,文化

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郭漢城為顧聆森《聆森崑曲論集續編》題詞 郭漢城為顧聆森《聆森崑曲論集續編》題詞

椽 昆

筆 曲

獨 方

厚 家

柯軍題辭

柯軍為顧聆森《聆森崑曲論集續編》題詞 柯軍為顧聆森《聆森崑曲論集續編》題詞

(江蘇省演藝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江蘇省戲劇家協會主席 江蘇省文聯副主席)

劉厚生北京寄語(代序)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文化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聆森先生:你好!

承蒙賜贈大作《聆森崑曲論集》,又得知將出續集,使我大為欣喜和欽服。謝謝。近幾十年來,中國崑曲藝術創造和崑曲史論研究,都有了極為豐碩的成就,可以說已開創了崑曲的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崑曲論壇上,你是一位有貢獻的大將。一方面你是學者,涉獵廣,鑽研深,有真知灼見;另一方面你還是戰士,膽識高,有勇氣,為真理而爭鳴。幾十年對崑曲的沉潛研究,表明了你對祖國優秀民族文藝的忠誠與熱愛。我讀了你不少文章,確實學到不少前所未知的東西,對你的辛勤勞作,也深為感動,可惜不會寫詩,勉強湊了四句奉呈:

煌煌百萬字,悠悠一世心。

昆藝知音者,老驥繼奔騰。

祝你

健康! 劉厚生2014年6月

李鴻良跋

(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

80年代初,顧聆森老師受吳石堅校長之聘,蒞臨江蘇省戲劇學校,為我們崑劇科開講曲學與詩詞課,這是我所最喜愛聽講的學課之一。記得有一次我被開水燙傷,左小腿外側全是水泡,老師一定以為我會缺課,可是我還是咬著牙,一蹺一蹺地走去聽課,這讓老師頗為動容,深深地記住了我這個崑山人:學醜的李鴻良。畢業後,我進了江蘇省崑劇院工作,和老師就不常見面了,但老師的學術文章和出版的專著,我讀得都很認真,每每有了啟發和感受,就會及時地向老師匯報交流。有一回,讀了老師發表的文章,我還帶了師弟計韶清特地趕到蘇州,一道登門求教,得益匪淺。老師還常常對我耳提面授:作為一個崑劇演員,是萬萬不能沒有文化的,技藝優劣最後就取決於自身的文化修養,甚至決定了演員的藝術生命力。正是諄諄的師教一直支撐著我不停地汲取文化知識。《聆森崑曲論集》及其續集《崑曲演唱論與劇論》是老師兩部關於崑曲的論文選集,洋洋近七十萬言,其中許多文章我早已拜讀過,是十分眼熟的。可以說,我和我們科班的不少同學都是讀著老師的論文、專著成長的。在我們的眼中,老師滿腹曲學經綸,他以他一個布衣勇者的精神,寂寞地、默默無聞地耕耘著一片冷僻的田地,然而無論質還是量都走在了昆學天地的前列。老師有時是孤獨的,但他那種勇氣和才氣的綻放卻細雨潤物般地成為了我們崑劇人的精神支撐,而久久地陪伴著我們。直到現在,我們一直把老師當成是我們的精神引領者。

老師退休後,即被我江蘇省崑劇院聘為藝術顧問,他常說,他有一種如魚得水之感,而對於我們省昆而言,得此顧問,也有一種如水得魚之幸!

謹藉此祝賀顧老師的昆學見解被引進到寶島台灣學術界!

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2014年冬於金陵

後記

2014年拙著《聆森崑曲論集》由台灣國家出版社出版,內容包括“曲論”、“史論”和“維護與創新”三個部分(見本書之附錄)。作為《聆森崑曲論集》之續集,《崑曲演唱與劇論》同樣是一部自選集,其中“演唱論”重點在於闡發崑曲的唱演藝術;“劇論”是對古今一些傳奇作品進行分析評論。但另有一部分論文非“唱演論”、“劇論”所能概括,遂名之以“散論”。文章都選自內地各家專業期刊。有些文章發表時間久了,趁著結集出版的機會,修改了一些自感陳舊的措辭用語,也改動了某些文章的標題,但只在少數。

《聆森崑曲論集》之續集當再次被遴選進入台灣熱衷於戲曲學術、且在崑劇創作上卓有成就的曾永義院士主編的《國家戲曲研究叢書》時,心存無限感慨和感激,對甚至“不惜血本、欲達成出版《國家戲曲研究叢書》之宏願”的國家出版社的負責人林洋慈先生更是懷著由衷的敬意和敬仰。

“續集”選編期間又無意中驚動了北京的長者郭漢城、劉厚生兩老師和江蘇省演藝集團的常務副總經理柯軍,他們在得知拙著將在台北國家出版社出版的訊息後,分別有墨寶和殷切心語寄贈。現任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先生,在省戲校學戲時曾聽過我的課,也愛收藏我的專著及論文,繁忙之中,特撥冗寫了“跋”。為此,藉此出版機會一併向尊敬的郭漢城、劉厚生前輩以及江蘇省演藝集團的老總柯軍、院長李鴻良以及海峽彼岸國家出版社的編輯先生們表示衷心感謝!

顧聆森於姑蘇2015年春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題辭一(郭漢城)

題辭二(柯軍)

北京寄語(代序)(劉厚生)

第一編 唱演論

論曲牌套數

論崑曲腔律

表演程式與腳色行當淺說

崑劇家門的“看家戲”

論崑劇臉譜、穿戴與砌末

崑劇名醜李鴻良

聲茂情酣絢麗多姿——石小梅唱腔藝術賞析

古蘭又發一枝秀——《白羅衫·看狀》賞析

喜看《牡丹亭·問路》起死回生

張繼青與“三夢”

蔡正仁三說大官生

彩蝶雙飛,流光昆壇——評原創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表演藝術

一種哭腔兩般怨——評周雪峰在“二哭”中的不同處理

官生經典的集掖展示——評周雪峰崑劇專場

隔行未必如隔山——評沈國芳南京大學藝術碩士畢業專場演出

明嘉靖時期吳中曲唱人才群落

第二編 劇論

窮途英雄的慷慨悲歌:《寶劍記》簡說

事俱按實 言亦雅訓:時事劇《清忠譜》

論李玉的神話傳奇《太平錢》

《十五貫》《未央天》《錦衣歸》司法比較

周莊的沈萬三與崑劇《聚寶盆》

書齋內外兩重天——品讀張大復傳奇《讀書聲》、《快活三》

論丘園的全本傳世傳奇

論吳中崑劇創作流派

評崑劇《張協狀元》

傳統程式在新編崑劇中的創造性運用——評江蘇省崑劇院新編崑劇《小孫屠》

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評《牡丹亭》張弘改編本

春風又綠江南岸——評崑劇名著《綠牡丹》的改編演出

論《1699·桃花扇》的製作探索

戲外的旋律——評《1699·桃花扇》的謝幕

崑劇的近親蘇劇——由《花魁記》引出的話題

“第三種戲劇”——就新概念崑劇《藏·奔》訪問柯軍

歷史劇辨析

論崑劇名著的改編演出——兼評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古典名劇展演

第六編 散論

難以扶正的偽命題:崑曲600年——給蔣星煜先生商榷文章的回應

形式是藝術的主體嗎——藉此與章詒和先生切磋

崑劇三辯

崑劇保護再思考

崑曲“黑玫瑰”在哪裡

“大師說戲”:當代崑曲保護、傳承的豐碑

站在征帆的甲板上——記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柯軍

彩練當空——評昆舞《昆韻·春花雪月》

《夜奔向黎明——柯軍評傳》前言——“柯軍現象”說

《劇壇大將——吳石堅傳》後記

堅持崑劇“傳承、演出、研究”三位一體戰略

賓士的汗馬:全年演出528場——來自江蘇省崑劇院的年度報告

從斷井頹垣到奼紫嫣紅——記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轉企改制

論崑劇院和崑劇博物館的合璧——從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柯軍 “人大提案”說起

中國崑曲的戰略繼承——江蘇省崑劇院的遺產傳承方略

附錄:《聆森崑曲論集》目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