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港

崇武港

崇武港位於湄洲灣南部,介於湄州灣與泉州灣之間,屬惠安縣崇武鎮。岸線長1.5公里,陸域面積2.06萬平方米,距泉州市區50公里。

地理優勢

往北與莆田的南日、湄州互為犄角;往南與晉江的永寧、祥芝互為犄角;東臨台灣海峽,與台灣的海上只有距離97海里,自古以來兩地舟楫往來頻繁。清朝嘉慶十年即1805年,惠安縣正堂吳忠撰寫的《募修崇武所城序》中特別指出:“查崇武澳為商船渡台捷徑”。

崇武與台灣兩地的民間交往來往可以說從未間斷過,即便是台灣海峽局勢最緊張的時候也一樣。 崇武在台海還未開禁之前,就是來崇武的台灣人多,那時只有一小部分從香港過來。台灣漁船來崇武最早是1972年6月3日那艘漁船,它不是因為海上發生事故,而是有備而來的,當時聽說是經過周總理批准接待的。那是第一艘船,就讓船上的崇武籍船員回家看看。第一艘船回去後,別人一聽說,以後出來捕魚時都順帶來崇武。來後,我們這裡的對台部門就幫助他尋找家裡人,找到後,就將他們送回家裡。可以說1987年之前崇武就像是一個交通站一樣,都上這裡來。

港口功能

基地

崇武港又是我省赴西非遠洋漁業捕撈船隊的重要基地。港區現有1000噸級突堤式砼碼頭1座,長85米,前沿水深5.5米,倉庫1100平方米。主要承擔當地所需的煤炭和糧食進口,砂石料、石雕等物資的出口任務。

港口

1979崇武港被國務院宣布為福建沿海首批台灣船隻停靠點及對台貿易港口。1981年2月26日,“台輪”順進益二號“以貿易為目的來到崇武港,做成了1950年以來大陸和台灣的第一宗民間貿易,此後,來崇武港的台灣船隻,不但數量增加而且80%以上是以貿易為目的,大陸的產品又通過崇武開始進入台灣。1987年10月台灣當局撤消對台灣海峽的戒嚴令後,崇武與台灣的貿易交往進一步發展。為了方便台灣漁輪前來停靠和台胞上岸旅遊訪親,福建省政府早在1988年即把崇武列為全省沿海建設的重點區域。至今,已先後建成全國首座對台貿易專用碼頭,並擴建了台輪避風港以及紅十字會救護站,台胞接待站等設施。1990年以來,每年來崇武港停靠的台灣船隻都在500艘次以上,最高年份達近千艘次每年的貿易額達幾百萬美元。

歷史沿革

明代後期的軍事當局發現崇武是船隻渡台的最佳地點,清代的幾次大規模渡台軍事行動也都由崇武發船使得順利,證實了崇武確為“渡台捷徑”。在崇武民間航海界很早就流傳使用一本手抄的航海《針簿》,書中詳細記載自崇武港出發航行台灣各港口的“針字”,即航向航法及台灣港口的自然環境情況,可見崇武與台灣地理上的密切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兩地的船隻往來一直十分頻繁,在崇武早年流傳著這樣一句漁諺:“雞籠(基隆)打狗(高雄),自家門口”,人們說,“過台灣就像下灶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