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公

峭公

峭公,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後裔尊稱為峭山公,錫公的長子,遠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時。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吳氏、鄭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簡介

峭公峭公
峭公,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後裔尊稱為峭山公,錫公的長子,遠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時。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吳氏、鄭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經歷

首興義旅 志在安民
唐末昭宗時期,宦官擅權,四鎮騷動,洪水蝗災相繼發生,處處鬧災荒,而百姓卻未能得到賑濟,以致遊民乘機釀成“寇盜”,天下甚亂。峭山當時年僅二十,見此現狀,慨然興嘆,毅然出積貯財物,賑濟災民,且以儒生膽識,招募鄰丁組成義旅,平定動亂。義師所至,社會安定,流民回歸家園。
當時隴西郡王李克用,有謀略,高舉平亂輔唐旗幟,見黃峭有幹濟之才,舉為千夫長。乾寧二年(895),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三藩鎮侵犯京都長安,朝廷傾危告急。李克用請兵討伐,峭公內佐機謀,外參戎政,攻克分阝 州,殺掉王行瑜。李克用乘勝窮追李茂貞、韓建。此時,昭宗卻聽信朱溫(全忠)詭言:“茂貞覆滅,則沙陀太盛,朝廷危矣!”詔命其“休兵息民”,制止李克用追殺叛逆,封李克用為晉王,峭山為千戶侯,參管江浙、兩廣軍務。
乾寧三年(896),茂貞復叛,叛軍迫近長安,昭宗出走華州。李克用發兵入援,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此後,峭公眼見晉王不失臣節,盡心輔唐。昭宗卻聽信饞言,認為戎狄之人,不可信任。可是朱溫之輩,野心圖謀不軌,反而受到信賴,因而慨嘆:“自古忠者不見信,而聽信者不忠,豈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劉季述幽禁昭宗於少陽院,私自要廢昭宗李曄,立太子李裕;天復元年(901),韓全誨劫乘興於乞巧樓,迫昭宗到鳳翔;天礻右 元年(904),朱溫偽稱分阝 、岐兵迫京幾,挾持昭宗遷都洛陽,將長安宮室、廬舍盡行拆除,京城長安成為廢墟。當時昭宗已成為群奸劫持在掌中的傀儡,至洛陽,朱溫便在椒殿殺掉昭宗,立太子祝,是為哀帝。
峭公聽到政變訊息,十分憂傷,絕食數日。工部尚書李襲吉勸解說:“食祿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無益,將如後舉何?”(《峭公行錄》)自此,峭公勉強順時,為解甲歸田作好準備。
天礻右 三年(906),晉王發兵救幽州劉仁恭,聯合出兵攻潞州,討伐朱溫。天礻右 四年,朱溫弒哀帝自立,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太祖。唐亡。
隱德不仕 養晦韜
梁開平二年(908)正月,晉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繼立為晉王,即後唐莊宗,繼承父志舉兵伐梁,遣使徵聘黃峭出山輔政。峭公辭謝說:“量力而進,那能與量德而退相比。現在德溫放棄校書郎官職,回家閉門養高,文江辭掉監察御史,回莆田老家養老。我不能像他們兩位明哲保身,但願為唐逋臣。”(《峭公行錄》)。峭公棄官歸隱時才三十五歲。十五年的戎馬生活,走遍半箇中國,耳聞目睹唐末五代臣殺君,子弒父,政局動盪,軍閥混戰,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狀,感到朝野現狀難以匡正,遂無意仕途,養晦韜光,告誡諸子不要昧時而躁進。
峭公歸隱山林,創辦和平書院,敦聘鴻儒名師,誘誨後進。至宋代人才輩出,該書院培養出太常寺丞黃汝濟,御史中丞、資政殿大學士黃履,秘書省秘書丞黃伯思,台州知州黃章,兵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黃中,衡陽太守黃瀚,工部員外郎黃木,婺州知州黃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並造就一批批異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鎮以讀書人多,人才出眾而著稱於世。峭公曾寫《四景詩》,記歸隱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花落斷橋流水,鶯啼深院輕煙。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許龍眠。

赤日遠銜葵影,薰風濃滯荷香。
案上書添碧色,芭蕉綠映南窗。

階下黃葩曉露,庭前丹桂秋風。
未忍拋書歆枕,冰輪馭正升東。

煙淡淡迷古樹,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階前積雪,餘暉白映窗紗。
避亂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歸隱數十年間,目睹社會變亂,政局動盪,換了五代十一君,亡國而被弒殺的國君八人。時間長的不過十多年,短的不過三、四年。政局如此動盪,決心遣散諸子以避不測之禍。後周廣順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後漢為後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會姻族,對眾兒子說: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壽、多男”,但是堯說:“多壽則多憂,多男則多懼。”你們二十一人,難道我不願意都留在身邊,以終餘年,只是憂慮多男多懼,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鄉呢?應該走出去自謀發展。我過去在戎伍,走遍半個天下,回想閩、粵、贛、江、浙等地,山環水秀,饒沃的田地到處都有,但都已荒蕪,只要開發,便成樂土。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以奉侍父母,其餘一十八支不得戀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隨地命名。
諸子齊聲說:“俗話說,‘積穀防饑,養兒娛老’。父親已到八十高齡,我們正在憂慮不能日日奉侍左右,反叫我們遠處他鄉,培育這么多子女有什麼用?”
峭公慨然長嘆說:“誰說散不如聚,而共同留戀這小小的地方!你們沒有聽說,‘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我的憂慮恐懼,就是為此。”
當時眾煙親也向前勸說:“‘池內之魚,遠遜雲間之鶴’,當前海內多變,我們覺得親翁考慮此問題,既全面又有深遠意義,為何要仿效吃乳的嬰兒,向母親懷中索食呢!”
峭公接著說:“聰明轄達之人的見識,大致相同。擇木而棲,就在於食禽。”於是將所積貯的資財均分,並新修家譜,各授一冊,且鄭重地說:“此譜以便年深歲久認所由來,知道我們的遠祖分自光州,今為綏城舊族、鄉名晝錦,里號和平,而中城鸛藪、竹粟、勘頭,都是我們一脈之親所居住的地方。應當珍藏譜牒,遙接書香,使上不墮貽謀之家聲,下可綿子之世澤,所以不應該將分與聚當為兩種不同的效果看待。他日相逢,彼以禮施,此以禮報,頻來而不拒,久間而不疏。你們兄弟可卜吉登程,言無多囑。”遂口占一詩以授之。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峭公三郡君,各自吟詩一首,後世子孫尊稱為三媽太詩。
上官氏夫人詩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吳鄭氏三七齊。
創業興家離祖地,歸來報命省親幃。
吳氏夫人詩云:
吾年八九難期會,奕葉分枝為汝題。
尚有富貴與貧賤,相逢須念共根蒂。
鄭氏夫人詩云:
禱造蒼天礻右各鄉,官吳鄭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兒去,投轍綿綿奕世昌。
囑媳詩:
上官氏詩云:
駿馬行行出異鄉,元旦日食素一餐。
吳氏詩云:
駿馬悠悠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鄭氏詩云:
駿馬匆匆出異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後周廣順二年壬子(952)秋,諸子各擇其址,先後回鄉省親。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時,沒有感覺病痛而逝世,享壽八十二,卜葬鸛藪黃家林,有碑為記。橫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黃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孫敬立。此墓於1986年由邵武市嗣孫組織助款重修,碑文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鐫刻列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文曰:黃峭墓,經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以子貴,北宋時,太宗、仁宗累有進封欽賜工部刑部尚書。太子少保,並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書。太子少保。”
贊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觀韜略有才賢。
宜男但能榮三七,慶祝應知歲八千。
濟濟多士無容已,代代簪纓獨悠然。
元老勛名留後澤,清卿世德映貂蟬。
富貴原自由天定,福壽雙美瑞盈焉。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時,卒於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時,享壽七十六,葬黎舍覺輝寺後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蓋、楚、龜、洋。
吳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時,卒於後周世宗顯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時,享壽七十八,葬大鼠綱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盧、福、林、塘。
鄭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時,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時,享壽八十三,葬官濟庵牛欄窠,立有碑。生子七:發、城、延、允、井、層、 。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順序是:
和梅荀蓋楚龜洋,政化衢盧福林塘。
發潭城延允井層,官吳鄭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時來看,公二十一歲生和公,六十歲生層公。
按出生年、月、日、時,二十一次次第名錄是:
和梅荀發蓋潭城,楚政化龜衢洋延。盧福允林塘井層,排行第幾則瞭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