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扛侗寨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型民族村莊。村莊所被管轄的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榕江縣,村落距離縣城及轄區鎮朗洞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距離縣城67公里,鎮政府所在地30公里,離村委所在地也有4公里的距離,與素有戰國服飾特色的旅遊民族村岑最苗寨及黎平縣尚重鎮洋洞侗寨、高冷侗寨接壤。岑扛侗寨海拔約為410米,地貌以山區為主,全寨耕地面積75公頃,其中林地面積67公頃,旱地面積0.68公頃,田地面積7.7公頃,地塊分散,面積狹小,是典型的山區耕作特徵。村寨以種植水稻、玉米、棉花和花生為主,一年一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超過310天,年平均溫度16.8°C,積溫大於6300°C,降水量約為118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時。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村裡的土地就沒有調整過,也沒有任何形式的集體經濟或農業合作組織。大部分村民的生活都還比較貧窮,農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經濟收入較低。全寨分別由二個村民小組組成,村民居住比較集中,大都居住在河邊的一小塊高地上。全寨人口269餘人,大都處於文盲半文盲受教育文化程度,僅有12%左右村民接受過國中以上文化教育。侗族人口占據有99%,其餘的是嫁入本寨的漢族和布依族婦女。另外有9戶人口在這兩年搬遷到鄰村集市場去居住,但任屬於本寨的戶口。全寨大姓是張姓,其它的小姓有田、彭、龍、石,都是民國及解放後60年代大生產運動,從外地搬遷過來定居的,但人數不多。侗族“補拉”組織是岑扛侗寨典型的民族村落社會組織結構,與村民小組重構,交叉運行和管理村落里的生活社會秩序。岑扛侗寨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得到3公里遠的鄰村岑最苗寨去讀國小,大部分村民都很少受過學校的系統教育,大都處於半文盲的水平。村寨里沒有衛生室,村民看病買藥也得到鄰村3公里遠的苗寨診所去看病買藥。全寨有三個小規模的商店,能為村民提供日常的生活用品,大的商品及生活生產資料還得到趕集天去農村集市購買,因水源問題,自來水工程自今還沒有修建好,國家電網在7年前就已經拉入村寨,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通寨便道已經修建得10年了,一般的小貨車能通過,但下雨天就不行了。
岑扛侗寨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型民族村莊。村莊所被管轄的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榕江縣,村落距離縣城及轄區鎮朗洞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距離縣城67公里,鎮政府所在地30公里,離村委所在地也有4公里的距離,與素有戰國服飾特色的旅遊民族村岑最苗寨及黎平縣尚重鎮洋洞侗寨、高冷侗寨接壤。岑扛侗寨海拔約為410米,地貌以山區為主,全寨耕地面積75公頃,其中林地面積67公頃,旱地面積0.68公頃,田地面積7.7公頃,地塊分散,面積狹小,是典型的山區耕作特徵。村寨以種植水稻、玉米、棉花和花生為主,一年一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超過310天,年平均溫度16.8°C,積溫大於6300°C,降水量約為118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時。在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村裡的土地就沒有調整過,也沒有任何形式的集體經濟或農業合作組織。大部分村民的生活都還比較貧窮,農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經濟收入較低。全寨分別由二個村民小組組成,村民居住比較集中,大都居住在河邊的一小塊高地上。全寨人口269餘人,大都處於文盲半文盲受教育文化程度,僅有12%左右村民接受過國中以上文化教育。侗族人口占據有99%,其餘的是嫁入本寨的漢族和布依族婦女。另外有9戶人口在這兩年搬遷到鄰村集市場去居住,但任屬於本寨的戶口。全寨大姓是張姓,其它的小姓有田、彭、龍、石,都是民國及解放後60年代大生產運動,從外地搬遷過來定居的,但人數不多。侗族“補拉”組織是岑扛侗寨典型的民族村落社會組織結構,與村民小組重構,交叉運行和管理村落里的生活社會秩序。岑扛侗寨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得到3公里遠的鄰村岑最苗寨去讀國小,大部分村民都很少受過學校的系統教育,大都處於半文盲的水平。村寨里沒有衛生室,村民看病買藥也得到鄰村3公里遠的苗寨診所去看病買藥。全寨有三個小規模的商店,能為村民提供日常的生活用品,大的商品及生活生產資料還得到趕集天去農村集市購買,因水源問題,自來水工程自今還沒有修建好,國家電網在7年前就已經拉入村寨,結束了煤油燈照明的歷史。通寨便道已經修建得10年了,一般的小貨車能通過,但下雨天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