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麻[中藥]

山黃麻[中藥]
山黃麻[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黃麻,中藥名。為榆科山黃麻屬植物山黃麻(L.)Bl.的葉和根。植物山黃麻,分布於我國華南、西南及福建、台灣、西藏等地。葉具有止血之功效,主治外傷出血;根具有散瘀消腫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腹痛。

入藥部位

葉和根。

性味

味酸、澀,性平。

功效

葉:止血;根:散瘀消腫。

主治

葉:外傷出血;根:跌打損傷,瘀血疼痛,腹痛。

相關配伍

治跌打瘀腫,鮮根皮搗爛,酒炒,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外用:葉:鮮葉搗爛外敷,或用葉研粉敷患處;根:適量,鮮品搗敷。

藥理作用

1、對激活細胞膜Na/H交換加重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對大鼠心肌線粒體氧化損傷、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保護作用。

2、降血壓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抗炎作用。

5、解痙作用。

使用注意

家兔對山黃麻枝葉毒性極為敏感,16克/只即可導致家兔死亡。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毒性。因此,實際套用中應引起重視,以外用為主。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

葉多皺縮,展平後完整者呈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常稍斜,基部3出脈明顯;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短硬毛而粗糙,下面密被淡黃色柔毛。質脆。氣微,味澀。

形態特徵

山黃麻,別名山麻木、九層麻《廣西本草選編》,麻桐樹、山角麻、山王麻《全國中草藥彙編》,麻木、下格木《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小喬木,高4-8米。當年生枝條密被白色伸展的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4-12毫米,密被白色柔毛;葉片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8厘米,先端長而漸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平,常稍斜,上面有短硬毛而粗糙,下面密被銀灰色絲質柔毛或曲柔毛,邊緣有細鋸齒;基出3脈,側脈5-6對,網脈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聚傘花序稠密,稍長於葉柄;花萼5深裂,背面被毛;雄蕊5,與萼片對生;雄花長約l毫米,雌花長約2毫米;子房1室,柱頭2,被毛。核果卵球形,果柄長2-3毫米,被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米左右的疏林中。

相關論述

1、《廣西本草選編》:“止血。主治外傷出血。”

2、《台灣藥用植物志》:“根部治舌痛、腹痛及血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