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陬海隅客家歌

內容介紹

《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主要研究早年進入廈門且還存在的純客家村落。客家民系是一個整體,廈門客家古村落是客家的一個部分,與其他地區客家(特別是客家大本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把它割裂開來研究,必然是不全面、不科學的。所以,研究廈門客家古村落時應比較廈門客家古村落與其他地區客家住民的風土人情(如客家傳統手工織帶相關原料苧麻和藍客家夏布等)。幫助讀者了解關於客家的知識,進而更好地了解廈門客家古村落,《山陬海隅客家歌:廈門客家古村落研究》將這些相關內容都作為附屬檔案錄於正文之後。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開放城市,也是近代迅速興起的港口商埠,其人口構成和文化呈現出多樣化和融合性。
廈門周邊是閩西、贛南、粵東客家人聚居區(即平常所說的客家大本營),客家人在不同時期向發展中的廈門集聚,當是自然之義。據考證,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兩支客家人進入廈門地區居住,他們是廈門最早的居民,也是廈門的拓荒者之一,他們的後裔生活在三個村落中。後又有從永定南來的胡氏客家人進入廈門,形成又一個客家村落。隨著廈門逐漸發展成為開放型海港城市,近鄰的龍巖、贛州、漳州、梅州等客家人,逐漸向廈門遷移。20世紀60年代,一部分因“排華事件”回國的客家歸僑被安置在廈門,他們主要居住在同安區的竹壩華僑農場。客家人不斷遷入(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客家人向廈門快速聚集),逐漸形成現在約50萬人口的群體,他們對廈門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廈門的經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