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石樓郝家大院

山西石樓郝家大院

山西石樓郝家大院位於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義牒鎮,該院是現存最完整、最龐大、最系統的清代民居

概述

山西省石樓縣義牒鎮有一處該縣現存最完整、最龐大、最系統的清代民居——郝家大院。

地理位置

石樓郝家大院,位於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義牒鎮 。

山西石樓郝家大院碑記 山西石樓郝家大院碑記

郝院溯源

郝家大院是清朝官吏郝升榮為自己建造的一處民居。郝升榮是石樓縣義牒本土人, 清嘉慶初年,其父郝文舉在本鄉經營一小店房,亦農亦商,家道小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家的小店接待了石樓知縣,知縣看到郝升榮小小年紀卻知書達理,聰明好學,機靈勤勞,因而倍加賞識喜愛,遂邀往縣衙與其公子伴讀。郝升榮在飽學嚴師科教下,勤奮努力,學業大進。三年苦讀,秋闈府試,考中秀才。

嘉慶十八年(1813年)得中拔貢。嘉慶二十三年考中舉人,踏入仕途。歷任山西大同文衙門教授、直隸衡水縣知縣、京畿西域兵馬司副指揮。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陝西華州知州兼署豳州知州,特授奉直大夫。其子郝善明,亦於道光十四年得中舉人,出任河南商城知縣。父子同時在外居官,“一家雙舉人,同朝兩父母”。且為官勤勉,政績卓著,一時傳為佳話。朝廷傳下牒文,欽賜“大夫第”金字匾,敕命建造宅第,以資嘉勉。

建築特色

據《石樓縣誌》記載:郝家大院於清道光年間在義牒鎮西邊一條山樑的前端和兩側梁谷之間建築。歷時四五年,耗費紋銀50萬兩,占地7355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3座,窯洞房屋144間。整個建築群坐北向南,由七部分組成,是鳳凰展翅模式,大庭院為主體建築,分前後院,大門開在前院東南角,門額懸掛著道光皇帝欽賜“大夫第”金字匾,迎面直立水磨磚高大照壁,在跨院前為帳房院,後為儲藏院,下為上下當鋪院。西跨院前為書房院,後為閨繡院,下為作坊院,亦稱四十眼窯院,內設糟房、粉房、磨房。再西是祠堂院,分門庭、過庭、後庭三進,置放著神龕、家譜、大供桌,陳列著主人為官時的旗牌、執事、八抬大轎。至此,鳳凰右翅全部展開。大庭院南,建有小花園,確似鳳凰頭向南而伸。園門上嵌有石刻匾額“芳草園”三個行書大字,為郝升榮親書。花園西側下面,有上下兩座小院,作為雜役人夫住處和馬棚草房,故稱下處上下院。

這所府第隨山就勢,設計巧妙,布局嚴謹,做工精細,既雄偉凝重,又精巧華麗,各種雕刻目不暇接,花樣有幾十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乏藝術精品。

郝院今天

然而,如今的郝家大院——郝升榮府第已全然沒有過去的光彩。院內雜草叢生,雕欄木刻所剩無幾,彩繪的屏風斑駁脫落,罩滿灰塵。房頂挑檐垂落,雙筒瓦零亂地躺在上面,垃圾隨處可見。西跨院的書房兩側的廚房均已被拆除,祠堂院的祠堂也悉數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新修的平房,用作教室。四周的院牆到處是被拆的豁口,芳草園不再有什麼花草,惡臭撲鼻,令有識之士無不發出“故人已乘黃鶴去”、“芳草淒淒鸚鵡洲”的喟嘆。

“郝院”詩文

踏雪游石樓義牒郝府

山西·石樓 任建飛

臘宇銀丘地連天,鐵門銅匾郝老爺。

金磚玉瓦百窯孔,青松翠柏四合庭。

千古英明流後裔,萬代雄風傳子孫。

風流人物今猶在,江山代有豪傑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