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
——賀西煤礦建設發展紀實
崢嶸歲月,從1998年,銷售收入最困難的8.6個億到2007年的85個億,汾西礦業集團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而又盪氣迴腸的歲月,而這個發展歷程的代表、見證乃至縮影就是賀西煤礦。
1998年,受國家限制使用高硫煤和煤炭市場持續疲軟的雙重製約,主產高硫煤的汾西礦業集團一時舉步維艱,面臨著“煤從哪裡來,錢從哪裡掙,人往哪裡去”的嚴峻考驗。困難中,集團公司審時度勢,大膽抉擇,作出了二次創業、開發離柳的決策。離柳煤田蘊藏煤質好,開採條件好,資源未破壞,優點得天獨厚。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國企和地方煤礦合作鮮有成功的範例,實際操作起來更是相對不易,投資環境、水文地質、合作形式、辦礦手續等面臨重重困難。好在汾西人有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的優良傳統。
受命負責開發事宜的原水峪礦礦長李鹹華一班人馬不停蹄,四處跋涉,經過一番努力,1998年5月15日汾西買斷了原柳林縣勞動服務公司經營的賀西煤礦,17日,汾西人正式進駐賀西。
緊接著,汾西人對賀西煤礦實施了兩次技改。2000年12月31日,年生產150萬噸的賀西煤礦正式投產。
賀西的開發建設不僅是國企兼併地方煤礦的成功典範,也開創了全省乃至世界煤炭改革發展的新路子。2001年元月,原山西省副省長王顯政在視察賀西時指出:“賀西煤礦是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新產物。企業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占得了時機,掌握了實質,建立了新體制,創造了新模式,給汾西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探索出了一條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之路。”同年3月在柳林召開的山西煤礦改革發展現場會上,主持會議的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振喜也講到:“汾西與柳林分別利用各身優勢實行強強聯合,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這對大型煤礦企業改革謀求新的出路具有榜樣作用,今後,要大力推廣這種模式和經驗。”
對汾西來說,賀西的意義則更加深遠。
———築起了向西挺進的橋頭堡。開發賀西是探索之舉、改革之舉,賀西在離柳站穩腳跟、逐步壯大,為既定戰略打下了基礎。於是便有了同在柳林的雙柳煤礦,也於1999年進入汾西懷抱。這也為今後的中興、曙光等煤礦的接連開發留下了伏筆。
———培育了新的經濟成長點。賀西的煤種有著低硫低灰、發熱量高、粘結指數高等優點,尤其是生產的精煤,在國家煤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做全分析後,中煤進口專家評價“這種主焦煤在國際上也是最好的”。
———提高了市場知名度。1998年集團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晉柳王”商標,使集團公司主產動力煤和高硫主焦煤的影響得以轉變,企業市場占有率、社會影響力也同步提高。
———創造了一種新體制。生產節約化,採掘機運通各系統大力發展機械化,尤其是採掘實現全綜采、全綜掘。質量標準化,採掘機運通地調綜八大專業,嚴格執行《山西焦煤生產礦井安全管理及質量標準化檢查評分辦法》,使工程質量和文明生產都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隊伍精幹化。針對賀西建礦時間短、技改任務重、隊伍成分雜的特點,該礦廣泛深入的開展了“大學習、大培訓、大比武”活動,發起了“崗位建功、崗位成才、崗位創業”活動,並擇優選拔、重點載樹,打造了一支專業齊全、梯次合理、素質優良、新老銜接的人才隊伍。
———實現了地礦互利雙贏。礦上大力扶持屬地村莊打造新農村,並在招用輪換工、聘用臨時工、捐資助學、修路築橋等方面大力支持地方,使地礦實現了“雙贏”。 新農村建設試點交流會在柳林召開後,與會代表一起參觀了賀家社的安康小區。
賀家社村民穆向榮原靠種地、打臨時工為生。開發賀西後,頭腦靈活的他,在礦區邊上蓋了15間房子,並以每間每月150元全部租給礦上的職工,自己也被礦上招為農民輪換工,經濟富裕了,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原來吃兩頓飯,現在吃三頓飯;原來很少吃肉,現在則每天有肉;家裡家電沙發一應俱全。不久前,礦上給工作好、業務好的輪換工轉契約工,他也寫了申請。別人勸他協轉後,村辦再分紅利就沒有份了。他說,賀西是國有大礦,安全有保障,工資掙得多,生活福利好,長遠有保證,眼前這點利益無所畏。
十二年以來,賀西礦累計生產優質低硫煤1600餘萬噸,同時礦井工業總產值、利潤、煤炭產量、掘進總進尺、人均工效、全員效率等10項指標一年一個台階,節節攀升。尤其是2009年,礦井全年生產原煤193.88萬噸(系扣灰後的數字),生產精煤126.88萬噸萬噸,實現利潤29643.3萬元,企業三個文明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