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是由楊長志,於1996年1月8日創辦的魯西北第一家農民營科研機構。

楊長志與他創辦的民營科研機構
——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
楊長志,現年47歲,高級農技師,大專本科文憑,於1996年1月8日創辦了魯西北第一家農民營科研機構——“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原省政協主席、專家顧問團團長陸懋曾親筆為該所題名,他創辦的研究所現有固定創收資產1160餘萬元,機構設施完備,是集科、農貿於一體的實體民營科研機構。現有高科技人員16名,中級職稱人員28名,與山東省農科院、山西省農科院、濟寧市農科院、萊蕪市農科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建立了協作關係。所創社會經濟效益34.9億元,曾多次得到省、地、縣領導的高度讚揚,《山東科技信息報》整二版報導了他的業績,稱他為“魯西北平原上的茌山平陸之星”,他的事跡被收入了《中華之子——成功之路》第16集,並被國家收入《時代楷模英豪錄》,並被授予“聊城市首批農村科技大王”稱號。
1973年,楊長志國中畢業後,被派到茌平縣胡屯鄉陶集村農科隊,任技術員,在那艱苦的年代裡,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幾十年如一日,他默默的為農業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1978年他育成了小麥新品系“自選四號”。1982年推廣面積12萬餘畝,累計推廣面積40餘萬畝,被民眾稱之為“餓死牛”。經市、縣兩級品比試驗,比對照輻63增產16.9%,創直接社會經濟效益2.4億元,1984年被編入省資源檔案庫。
1979—1981年,經三年對比試驗論證,得出了小麥完熟期夜間收穫比中午收穫能提高千粒重1.75克的結論,並寫了3000字的論文,編入1982年茌平縣“農業科技彙編”。陶集農科隊被定為省四級農業科技聯網組織。
1982年,楊長志被抽到鄉農技站任種子技術員,幾十年來,他在搞好種子推廣工作的同時,自始至終,沒有忘了搞農業科學試驗,他每年都多項完成省、地、縣科研項目及自搞項目,他現已累計了30餘萬字的試驗資料,他撰寫的《脫毒甘薯繁育體系與栽培管理》一文,《茌平科技》1996年第一期專刊登出,《山東科技信息報》1996年6月22日、29日三版連載,《山東科技報》、《聊城日報》、《京九時報》相繼連載。
1996年他承擔的省級試驗項目“脫毒夏甘薯高產栽培試驗,於1996年10月26日經省專家驗收委員會驗收鑑定平均畝產4503.8公斤,創全省脫毒夏甘薯平均單產最高記錄。大眾日報、山東科技報、山東農村經濟開發報、中國科技報、科技日報、北京農業、上海日報、東方日報等30餘家報紙刊物都連續進行了報導,山東電視台、山東人民廣播電台、聊城電視台也同時進行了報導。他承擔的脫毒甘薯增產新技術推廣項目,已於1996年5月,正式立項,1998年完成。本項目已經省專家驗收委員會驗收認定,創直接社會經濟效益14億元。
1996年1月18日,“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正式批准,一所民營科研實體誕生。楊長志夢寐以求的願望得到了實現。
回首楊長志31年的足跡,是那碩果連成的腳印。
1978——1996年多次被評為茌平縣青年新長征突擊手,科技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1982年他被選為茌平縣第一屆科學技術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83年他被選為茌平縣第十屆人大代表。
1987年被聊城地區評為中央農廣校學用結合優秀學員。
1993年榮獲省農業廳豐收計畫,<<茌平縣45萬畝小麥綜合增產技術〉〉項目二等獎。
1996年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被聊城地區評為模範企業。
1996年5月31日,58個縣市的農委、科委主任,對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搞的四作四收種植模式進行考查論證。被原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定為“胡屯路子”。
1996年10月24日,省專家驗收委員會對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承擔的省級項目進行了考查驗收,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搞的認真、規範、效果明顯,其中脫毒夏甘薯高產栽培試驗,創全省最高記錄。同時被定為山東省農科院脫毒甘薯原原種、原種繁育基地。
1996年11月8日,原省政協主席、專家顧問團團長陸懋曾親臨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視察,對他們所做出的成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勉勵楊長志“再接再厲,繼續拼搏”。
1998年4月3日,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聊城市首批農村科技大王”稱號。
2005年出席人民大會堂國家“愛國華商春節團拜會”,被授予“傑出愛國人士”稱號。
2006年4月出席人民大會堂國家“時代楷模”事跡報告會,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1994——2002年,楊長志歷經9年的努力,經馴化定向系統選育,成功的育成魯西大姜新品種“茌姜一號”。經三年專家驗收,平均畝產4983.6公斤,使魯西北地區不能種姜的狀況成為歷史。
1996——2002年投資200餘萬元,建成容納800萬公斤的種姜貯藏大窯,占地面積5986平方米,保證了魯西北地區的大田推廣種姜供應,並與外商議向計畫建立魯西北萬畝大姜無公害生產基地,現已被日本客商考察認證。
2003年,茌平農業科研所與胡屯鄉岳莊村簽定100畝土地的15年租賃契約,正式建立了自己的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已種植“茌姜一號”大姜原原種繁種田50畝,純產值收入達50餘萬元,創社會經濟效益2億元。
1994——2002年,他多年精心選育,培育成功超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長志一號”。“長志一號”的推廣,將對提高該地農民的小麥產量,再上一個新台階。推廣面積已達20萬畝。
2005年6月18日,省小麥專家顧問團團長趙君實研究員親臨該所50畝高產示範田,進行考查驗收,平均畝產634公斤,實打畝產593公斤,突出表現在超高產、抗病、高抗倒伏、優質、落黃極好五大特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具有顯著的增產潛力。很有示範推廣價值。2006年,高產攻關試驗田,爭創全國記錄。
三十多年來,楊長志把整個心血都投入到了農業科學試驗這塊領地里,是他為了一個大試驗課題,負債200多萬元。是他在那艱苦的年代裡,每年創辦了1160餘萬元固定資產的“茌平農業科學研究所”。楊長志的艱辛付出,換來了碩果纍纍,苞蕾待放。但是,他的課題急需大量的資金去開發,已早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誠心歡迎有資之士,投資合作,將以高回報率報答投資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