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學院是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各類研究生的招生、培養、管理、學位授予、就業指導工作和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交辦的有關事宜。學院下設招生辦、學位辦、培養管理等科室。近些年來,學校抓住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機遇,堅持“立足基礎,突出特色、強化內涵、著眼創新”的學科建設之路,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規模和學科、專業數量快速增長,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不斷提高。為適應學校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生學院在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始於1979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199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3年經國家勞動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1年被原國家教委批准具有單獨組織碩士生招生入學考試權的單考單位;1997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有權開展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工作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工程碩士授權單位。目前,已擁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有19個授權領域。學位授權點學科覆蓋面已拓展至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法學五大學科門類的30個一級學科。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培養各類研究生15000餘名;目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餘名。

研究生學院是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各類研究生的招生、培養、管理、學位授予、就業指導工作和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交辦的有關事宜。學院下設招生辦、學位辦、培養管理等科室。近些年來,學校抓住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機遇,堅持“立足基礎,突出特色、強化內涵、著眼創新”的學科建設之路,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規模和學科、專業數量快速增長,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不斷提高。為適應學校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生學院在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97年,被授予“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先進集體”,1998年被授予“全國煤炭院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先進集體”,1999年被山東省教委授予“全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997年《發展研究生教育促進辦學水平的提高》項目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研究生招生計算機管理軟體,在全國研究生招生優秀計算機輔助管理軟體評選中獲原國家教委三等獎,2002年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全省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2005年山東省教育廳授予“全省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集體”。1名工程碩士獲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礦業工程、測繪工程為試點領域,成為全國64所試點單位之一;同時我校榮獲教育部“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殊榮,礦業工程、測繪工程2個領域為“特色工程領域”;近年來,我校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2篇,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9篇,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8篇。

科研成就

學校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及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科技優勢。在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岩土工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等領域有較強的學科基礎和學術優勢。設有工程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研究院所90餘個。“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842項,計畫與契約經費8.8億元。其中,縱向項目1167項、計畫經費1.9億元,橫向項目2675項、契約經費6.9億元。獲上級科技獎勵713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18項。“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88項,計畫與契約經費7.5億元。其中,縱向項目1249項、計畫經費2.2億元,橫向項目1839項、契約經費5.3億元。獲上級科技獎勵641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4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77項。2013年科研立項1090項,計畫與契約經費2.65億元,獲科技獎勵24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51項,授權職務專利633件。

學校科技園是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機構”,入園企業、研發機構120餘家,現已形成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軟體開發、環保與化工、儀器儀表、自動化技術等產業中心。

重點學科

一、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採礦工程

二、山東省重點學科

山東省 十二五 重點學科

1.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2.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3.機械電子工程

4.岩土工程

5.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6.材料加工工程

7.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8.安全技術及工程

9.礦物加工工程

10.套用數學

11.技術經濟及管理

12.工程力學

13.信號與信息處理

14.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15.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山東省 十一五 重點學科

1.採礦工程

2.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3.地質工程

4.安全技術及工程

5.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6.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7.岩土工程

8.機械電子工程

9.套用數學

10.信號與信息處理

11.技術經濟及管理

12.材料學

山東省 十五 重點學科

1.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2.岩土工程

3.礦物加工工程

山東省 九五 重點學科

1.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2.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3.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4.套用數學

三、青島市重點(培育)學科

1.控制科學與工程

2.軟體工程

3.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培育)

四、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

1.虛擬設計藝術科技

五、其他

1.採礦工程(原國家煤炭工業部重點學科)

博士點

學 院負責(或協同)管理的博士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總計43個二級學科)
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礦業工程(下設7個二級學科,不包括礦物加工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暫未設二級學科)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下設6個二級學科)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下設5個二級學科)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負責管理的二級學科:岩土工程*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礦山建築工程、★工程項目管理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機械工程(下設10個二級學科)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軟體工程(下設2個二級學科)
經濟管理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下設3個二級學科)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二級學科:礦物加工工程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化工裝備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材料加工與再製造工程
文法學院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資源與環境保護
外國語學院 無
藝術與設計學院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工業設計(目前只招收碩士生、暫不招收博士生)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負責管理的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下設7個二級學科)
電子通信與物理學院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導航、制導與控制、★光電檢測與控制
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無
交通學院協同管理的二級學科:車輛工程

碩士點

學 院負責管理的碩士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總計84個二級學科)負責(或共同)管理的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共6個類別,19個工程碩士領域)
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力學(下設4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系統理論工程碩士(礦業工程、安全工程、工業工程)工程管理碩士(與土木建築學院※共同管理)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地理學(下設3個二級學科)工程碩士(測繪工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地質學(下設5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碩士(地質工程)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一級學科:土木工程(下設5個二級學科)工程碩士(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碩士(與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共同管理)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下設2個二級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下設6個二級學科)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動力工程)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設3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情報學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
經濟管理學院二級學科:會計學、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物流工程,與交通學院共同管理)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下設6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環境工程工程碩士(化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下設3個二級學科)工程碩士(材料工程)
文法學院一級學科:法學(下設11個二級學科)法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
外國語學院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設11個二級學科)翻譯碩士
藝術與設計學院 無 無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一級學科:電氣工程(下設5個二級學科)工程碩士(控制工程、電氣工程)
電子通信與物理學院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下設2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
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一級學科:數學(下設5個二級學科)、統計學(暫未設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系統分析與集成套用統計碩士
交通學院二級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工程碩士(交通運輸工程、物流工程,其中物流工程與經濟管理學院共同管理)

科研機構

採礦工程研究院

採礦工程研究院(前身山東礦業學院礦山壓力研究所)設有“四所一室兩部一辦”。包括開採與安全研究所、裝備與儀表研究所、信息與軟體研究所、資源與材料研究所;災害預測與控制實驗室;開發服務部與教學培訓部;綜合辦公室。藉助中國院士泰山創業基地進行人才培養、技術轉移和產業孵化。

採礦工程研究院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67人,其中博導教授20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8人,具有中級職稱25人,擁有博士學位的34人。

採礦工程研究院以“打造創新團隊,服務煤礦現場”為己任,以“拓展理論技術,保障煤礦安全”為目標,為中國煤礦的安全高效開採保駕護航。

海洋工程研究院

山東科技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依託學校的學科優勢、品牌優勢和文化優勢,依託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開展物理海洋、海洋經濟、海洋測繪、海洋能源勘探、海工結構安全與防護、海洋岩土工程、海洋資源開採、海洋材料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引進消化、自主創新,為國家和地方海洋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海洋工程研究院設六個研究所,在科研方面,承擔、完成了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等重要科技項目,取得了諸如船載多感測器水上水下綜合測量系統、多波束數據精細處理技術、垂線偏差自動測量系統、中國近海動力參數預測及應急回響輔助決策系統、海洋漁業地理信息系統等系列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近20項;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海洋測繪學科本、碩、博完整的培養體系,為社會輸送了一批高層次人才,為國家和地方海洋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海島(礁)測繪技術重點實驗室

根據國家測繪科技發展和生產需要,充分考慮海南測繪局和山東科技大學的地理位置、實驗條件、人才優勢以及科研和生產工作成果積累,經國家測繪局批准(國測國字第37號文[2008]),海南測繪局和山東科技大學聯合成立海島(礁)測繪技術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英文名稱為Key Laborat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n Island and Reef, State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簡稱為LSIR。重點實驗室於2008年10月20日成立,2009年1月5日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和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