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志·體育志

20年代後期至抗戰爆發前的10年間,山東體育運動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1958年,全省體育工作出現不講科學的浮誇風。 1985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每年農曆正月為全省體育活動月。

《山東省志·體育志》的編修始於1982年,1993年正式出版。本志以篇章節劃分層次,共分8篇34章。首篇傳統體育,依次為學校體育篇、社會體育篇、競技運動篇、運動競賽篇、 人才培養·科研·宣傳篇、 體育外事篇、 體育管理篇。上限一般為1840年,下限1985年,個別內容因事而異,重點記述建國後體育狀況。 體育活動在山東有著悠久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山東民間的體育活動就有蹴鞠、鞦韆、角牴、登高、賽馬、賽車、圍棋等。武技、氣功亦有充分發展。至漢代,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豐富。各種民俗體育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代相沿。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前,傳統體育活動是山東體育的主體。以後,近代競技體育傳入,逐漸成為體育運動的主流。 近代競技體育項目,首先在沿海教會學校中開展起來。
1903年組織舉辦的“煙臺闔灘運動會”,成為中國近代早期著名的運動競賽。辛亥革命後,競技體育向普通學校、社會發展。民國初年,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網球、桌球、體操、游泳等競技運動項目先後開展起來。此後至20年代,山東參加了第二至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第十至第十二屆華北運動會。 20年代後期至抗戰爆發前的10年間,山東體育運動取得了較大的發展。1930年開始舉辦全省運動會,後多次舉行。這一時期,體育場地建設也有所發展。1931年擴建的山東省立民眾體育場、1933年建成的青島市體育場,均屬國內一流場地。同期,傳統體育,尤其是武術有了較大發展。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體育活動基本停止。抗戰勝利後雖有所恢復,但未能恢復到抗戰前的水平。 新中國成立後,山東民眾性體育運動蓬勃興起。1953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山東省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對全省體育工作實施統一管理,山東體育事業開始有計畫地穩步發展。 50年代,民眾體育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學校體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競技運動水平得到提高。至1957年,新中國成立前田徑運動各項省紀錄被全部刷新。跳高運動員鄭鳳榮跳過1.77米,打破當時世界女子跳高紀錄。 1958年,全省體育工作出現不講科學的浮誇風。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1963年,民眾性體育活動及競技運動逐步恢復。在1963年的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上,山東選手共獲6枚金牌、5枚銀牌、1枚銅牌。一批優秀運動員先後破、平、超世界紀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各項體育工作停頓,機構癱瘓。70年代初,訓練工作方有所恢復。至1976年,體育事業開始走出困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省體育工作出現了生機勃勃的新局面。廣大民眾對體育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體育意識逐步更新。中共山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於1984年制定了“一年初開局面,四年卓有成效,十年全面振興”的戰略方針。1985年,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每年農曆正月為全省體育活動月。當年,全省參加體育鍛鍊的職工人數突破200萬;全省職工體育競賽活動達58039次。 這時期,農民體育活動開始不斷向深度、廣度發展。1984年,首屆全國農民田徑運動會在濟南市王舍人莊文體中心舉行,成為中國農民體育活動的一大盛事。老年人、傷殘人體育事業也有了較大發展。1984年,山東省舉辦了首屆全省傷殘人運動會,並參加了第一屆全國傷殘人運動會。山東組織開展的登泰山活動和濰坊風箏節活動,亦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這一時期,民眾性體育活動和學校體育工作得到深入發展。 至1985年,全省競技運動項目已達33項,在隊優秀運動員673人,專職教練236人,專職文化教師36人;優秀運動員中有等級運動員142人,其中國際級運動健將2人,國家級運動健將48人。1975~1985年,山東共舉辦2屆全省運動會、3屆全省大學生運動會、2屆全省中學生運動會,參加了3屆全國運動會。山東足球隊異軍突起。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山東對競賽制度進行了改革。提倡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文化等社會各方面都來辦競賽,逐步將優秀運動隊的比賽與業餘比賽銜接起來。自1984年起,設立“泰山杯”“山東體育振興杯”“希望杯”“萌芽杯”“豐收杯”等5個各有側重的獎盃賽, 將原4年1次的省運動會改為每2年1次,大學生運動會、中學生運動會、職工運動會每4年1次。這時期,山東成功地承辦了全國錦標賽、各級聯賽、分區賽、冠軍賽、杯賽等各類全國運動競賽約70餘次。 山東出色地承辦了濟南國際體操邀請賽、濟南國際女子籃球邀請賽、青島國際男子曲棍球友好邀請賽。山東體育正以嶄新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交往。山東運動員的足跡遍及五大洲,迎訪、出訪活動日益增多。體育科研工作和宣傳工作亦出現新的局面,極大地推動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該志獲2005年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