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網際網路 ”行動計畫 (2016-2018年)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網際網路+”行動計畫(2016-2018年) 的通知 魯政發〔2016〕1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網際網路+”行動計畫(2016-2018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6年6月2日

山東省“網際網路+”行動計畫 (2016-2018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加快推動網際網路與山東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培育網際網路經濟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社會服務便捷普惠,打造新常態下山東發展新優勢,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目標
到2018年,我省“網際網路+”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更加深化,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驅動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不斷增強。
——基礎支撐更趨完善。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到65%,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普及率達到70%,第三代移動通信(3G)以上用戶普及率達到65%。全省城區實現100M光纖接入能力全覆蓋,主要城市的城區公共場所免費無線連線(WIFI)全覆蓋,20戶以上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光纖寬頻,農村寬頻接入能力超過50M。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15%左右。
——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培育一批重點領域“網際網路+”示範套用龍頭企業,“網際網路+”引領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示範作用顯著。基本實現重點領域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台全覆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7,“網際網路+”成為經濟成長新動力。
——公共服務便捷普惠。就業、社會保障、健康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領域網際網路套用更加豐富,社會服務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公眾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基本實現社會公共服務事項網際網路業務全覆蓋,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全社會對“網際網路+”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網際網路思維深入人心。“網際網路+”創新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有效破除,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相關標準規範、信用體系和法律法規逐步完善。
二、重點行動
(一)網際網路+製造。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60個,數位化裝備製造中心100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企業100家,智慧型示範車間100個,形成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高。
2.行動任務。
——推廣開放式研發設計。建設完善山東省工業雲公共服務平台,重點支持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傳統優勢行業,開展工業雲示範套用。支持濟南、青島、淄博等市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網際網路型開放式工業設計中心,鼓勵海爾、濰柴等大型企業牽頭建設行業眾包、眾設等公共服務平台,推廣線上互動研發設計、眾包設計、虛擬仿真、增材製造(3D列印)等工業設計新模式。推動第三方平台向行業開放共享,支持中小型企業與行業專家、創客社區、設計企業等創新主體高效對接,降低研發設計成本。(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選擇一批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組織開展“個性化定製生產”試點示範。支持海爾、紅領等大型企業建設線上個性化定製平台,建立客戶大數據,開展用戶消費特點和個性化需求分析,提升精確生產、精準行銷、精細服務水平。結合“一行業一對策”,建設一批行業性開放式個性化定製平台,對接國家相關行業重點產品資料庫,支持中小企業實施開放式個性化定製。支持網際網路企業整合市場信息,挖掘技術趨勢、市場需求、企業運營等價值鏈大數據,為製造企業拓展個性化定製提供決策支撐。(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大力推進智慧型製造。建設一批全面感知、設備互聯、數據集成、智慧型管控的行業智慧型工廠、智慧型車間。實施印染數位化車間、汽車用前置液壓油缸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化數碼印刷車間等一批國家智慧型製造示範套用項目。推進康平納、賽輪金宇、泰山玻纖等企業國家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加快製造單元、加工中心、生產線和車間的智慧型化改造。實施“機器代人”工程,重點在家電、服裝、機械、汽車、建材等行業開展“機器代人”試點,培育智慧型製造生產模式。(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提升產業鏈協同水平。重點推動裝備、汽車、家電等行業龍頭企業,加快研發設計、智慧型裝備、技術工藝、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的綜合集成,實現全流程信息共享、實時互動和業務協同。支持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開展上下游、跨區域網路協同、精準行銷、品牌推廣,共同建立國際化的全球產業鏈體系。組織實施“智慧園區”建設試點,建設煙臺海洋裝備、東營石化裝備等一批智慧型製造業集聚區,推動園區產業鏈協同最佳化。(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加速製造業服務化轉型。支持工程機械、交通裝備、電力、石化等行業企業,採用物聯網技術開展現場數據採集傳輸、設備運行實時監控、故障預測與診斷、健康狀態評價等遠程主動運維服務,強化網際網路對安全生產的保障支撐。推動企業建立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網上質量追溯體系,保障食品、電子、汽車等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支持工控系統製造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工業設備運營平台,完善標準計量檢測、無線射頻識別(RFID)系統集成等支撐平台,為中小設備供應商和製造企業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二)網際網路+農業。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在糧油、果蔬、畜禽、林產品、水產等優勢領域,打造100個規模化農業物聯網和精細農業示範基地,扶持10個規模化農資和農產品電商平台,建設10個區域性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平台,形成完善的“網際網路+農業”生態圈,帶動千萬農民利用網際網路致富。
2.行動任務。
——推進農業生產精準化智慧型化。組織開展國家級和省級農業信息化市縣試點,建設一批農業信息化示範服務村。組織產學研單位開展物聯網、精準農業、智慧型決策等關鍵技術、標準、平台和產品研發,建設一批農業網際網路技術研發與套用創新平台。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示範社、家庭農場示範場等農業主體,建設完善一批農業物聯網套用示範工程,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糧食生產、畜牧養殖、漁業、特色林產品和高效經濟作物等領域套用。建設一批農業物聯網雲服務平台、農業大數據管理平台,提高遠程監控、數據分析、測土配方、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保障支撐能力。依託省級農業信息化市縣,組織開展農業大數據採集、智慧型化農業機械和裝備套用示範,建設規模化推廣套用集農業生產現場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的精準化智慧型化農業生產系統,推動農業高效、精準和標準化生產。(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省質監局等負責)
——加快農業經營模式創新。支持一批家庭農(林)場、農業合作組織運用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管理,實現工廠化流程式運營。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配套設施建設,扶持一批農資和農產品電商平台,推動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與電商平台有效對接。打造一批大型農資、農產品集散中心大宗電子交易平台,完善農業大數據基礎保障能力。開展生鮮農產品物流保鮮技術、運輸過程品質動態監測與跟蹤技術、物流裝備與標準化技術研究與示範,扶持一批規模化、設施齊備、服務功能健全的配送中心和物流企業。支持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一批基於網際網路的“透明農場”,實現農產品的全程透明、可追溯。支持優勢農業企業結合自身特色,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贏利模式。(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等負責)
——提升農業高效管理與服務水平。完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雲服務平台、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完善的農產品追溯、農產品質量監管、農村土地流轉、精準扶貧、農情監測預警、農業氣象等網路化服務。搭建一批專業化綜合性技術服務平台,面向農業產業鏈全程開展信息技術服務,研發推廣農業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系統、平台和設備。鼓勵各類平台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和農村生活綜合服務,解決農民基本服務需求。加強對農民的創新創業培訓,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園、創業園、孵化器,培育形成一批懂生產、會經營、善網路的農民創客,推動傳統農民轉化為現代化職業農民。(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林業廳等負責)
(三)網際網路+能源。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全省智慧型化、扁平化的“能源網際網路”逐步建成,能源生產、運輸和消費環節實現遠程動態調控,能源網路的開放共享和用電智慧型化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2.行動任務。
——推進能源生產智慧型化。建立能源生產運行監測、管理調度信息公共服務網路,加強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信息對接,促進節能減排和生產消費智慧型化,支撐電廠和電網協調運行。建立電力生產網際網路調度平衡機制,促進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協同發電,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支持能源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設備狀態、電能負載等數據進行分析挖掘與預測,開展精準調度、故障判斷和預測性維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加快堅強智慧型電網建設。最佳化發展輸電網,側重發展配電網,提升電網適應各類電源和用戶接入能力。研究電力設備狀態實時採集、故障預警和輸電通道環境災害智慧型檢測預警新方法,提高線上檢測可靠性、數據採集能力和設備故障識別率,提升電網狀態實時管控能力。建設全省電力服務移動互聯套用支撐平台,為智慧型電網管理和行銷服務提供保障。建設全省電網移動互聯建設管理體系,構建移動網際網路標準規範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促進分散式能源網路發展。建設山東省智慧能源微網,建立連線電網上層套用和終端用戶的信息通道。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型電網園區,組織開展能源最佳化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依託山東潤峰等企業,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智慧儲能系統產業化。廣泛推廣“智慧能源微網+多源分散式能源+節能減排”解決方案,藉助蓄電池、電動汽車、抽水蓄能等存儲形式,有效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適應多業態能源市場需求。(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強化智慧能源服務。依託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開發建設行銷、交易、客服等方面的智慧型用電套用,為居民客戶提供家庭用電查詢、線上交費、安全用電、節約用電、分散式電源等全方位用電服務。依託“車聯網”平台,將全省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納入統一管理,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體系。建立網際網路數據共享分析機制,在用電決策、負荷預測、行為分析等方面,為政府、用電企業、居民用戶提供專業化建議。依託用電信息採集系統,開展城鄉供電、城市燃氣、城鎮供水、城市熱力等公共服務領域“四表合一”數據採集,為用能單位和城鄉居民提供全面、豐富、專業的綜合用能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四)網際網路+金融。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培育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構建一批網際網路金融創新集聚區,引領創造一批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良性互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2.行動任務。
——支持金融機構開發網際網路業務。鼓勵金融機構新設或改造部分分支機構,專門從事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支持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小微金融機構,開展平台化、網路化運營模式創新。支持大型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技術手段,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更廣範圍提供便利的存貸款、開戶、支付結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務。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第三方資金託管、消費信貸等業務。抓住青島國家財富中心建設契機,支持證券、基金、期貨類機構加強與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合作,拓寬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創新財富管理模式。支持中泰證券充分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發展以網際網路理財賬戶為核心的新型業務體系。爭取設立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符合網際網路交易需要的履約保證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模式。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金融租賃業務。推動省內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網際網路支付服務創新,加快網際網路支付、手機支付規模套用。(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證監局、山東保監局等負責)
——加大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參與地方商業銀行改組改造,發起或參股設立小額貸款、融資租賃、典當行、股權投資、要素平台等新型金融組織。支持網際網路企業、大型商貿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線上線下資源優勢,發起或參與設立眾籌融資、電商金融等機構。建設完善臨沂國際商城電商金融服務平台,構建從物流、支付到資金管理的金融生態鏈,鼓勵支付機構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支付服務。積極推動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進行規範化公司制改制,並對其加強輔導培育,促進優質企業境內外掛牌融資。支持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利用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推動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發行各類債券。支持有條件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探索資產證券化。(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證監局、山東保監局、省商務廳等負責)
——規範發展網路借貸服務。支持鼓勵運作規範、資金實力較強、信譽度高的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設立個體網路借貸(P2P)平台。推動民間融資登記服務機構開展網路借貸服務試點。引導P2P平台發揮信息中介作用,依法為投融資雙方提供信息交換、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根據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統一部署,建立完善省域內P2P監管工作機制和規章制度,以風險防控為出發點,加強對P2P平台的引導、規範和監管。(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保監局、省通信管理局等負責)
——開展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試點。落實我省關於開展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試點的有關要求,建立完善設立流程、交易機制、監管制度。選擇具備條件的市縣及國家級高新區,重點圍繞網際網路、信息通信、文化創意、生物製藥、節能環保、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等企業或項目,開展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試點。支持具有投融資發行、交易背景的機構發起設立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平台。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權益類交易市場、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在股權投融資服務方面具備優勢的機構,發起設立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平台,依法開展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業務。支持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山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依法批准的權益類交易市場設立子市場或業務板塊,開展網際網路私募股權融資交易試點。(山東證監局、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保監局等負責)
——營造網際網路金融良好發展環境。建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制定自律公約和行業標準。支持濟南等有條件的市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園區,鼓勵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合理集聚,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依法申請有關金融業務許可或進行有關金融業務備案,申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等經營資質。允許主要從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企業在名稱中使用“網際網路金融”或“網路金融”字樣。探索建立行業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嚴厲打擊假借網際網路金融名義開展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業務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省金融辦、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監局、山東證監局、山東保監局、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通信管理局等負責)
(五)網際網路+民生。
1.行動目標。到2018年,濟南、青島、濰坊、威海等4個城市完成國家信息惠民試點任務,全省基於網際網路的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養老、旅遊等新模式逐步形成,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水平有效提升,民生消費成本顯著下降,民生服務更加高效、便捷、普惠。
2.行動任務。
——推廣醫療衛生線上服務新模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省級和17個市級人口健康數據中心,逐步推進公共衛生、計畫生育、醫療服務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服務效能。建設省級遠程醫學中心和17個市級分中心,構建省、市、縣、鄉(村)四級遠程醫學服務體系。組建全省遠程醫療專家庫,完善遠程醫療預約、隨訪等服務平台,擴展遠程醫療服務範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廣預約掛號及其它網際網路便民惠民服務套用,推動實施分級診療。依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海信醫療等單位,建設人類數字肝臟資料庫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全球共享的公益性數字肝臟數據開放平台。強化人口健康大數據套用和信息共享,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省衛生計生委等負責)
——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健全藥品全品種質量追溯體系。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率先在嬰幼兒配方食品、肉制類、乳製品、食用植物油、白酒、葡萄酒、茶葉、阿膠糕、食品添加劑和保健食品等重點領域採用網際網路實現產品追溯。加強網際網路食品藥品市場監測監管體系建設,規範網路經營行為,構建“食安山東”社會共治新局面。(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構建智慧教育新模式。推廣運用教育雲服務、線上教育、翻轉課堂、微課程等新型教育管理與服務模式,促進各類教育模式創新與變革,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建設山東省教育雲服務等平台,面向各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各類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專業技術人員和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雲服務。建設全省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台,匯集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教育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服務。建設覆蓋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和數據挖掘分析,最佳化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負責)
——完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整合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資源,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面向生理數據監測、老年心理、生活照料的科技服務產品研發與套用。建設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緊急呼叫、家政預約、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山東省養老服務宣傳網站,打造“孝潤齊魯·安養山東”品牌。(省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等負責)
——創新旅遊發展模式。建設完善集信息服務、產品展銷、線上預訂、行業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好客山東旅遊產業網,為遊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區域性旅遊電商平台,推動全省旅遊酒店、景區、鄉村旅遊點等企業開展線上產品直銷。建設定製旅遊平台,根據遊客個性化需求提供智慧型化旅遊產品設計。推動智慧旅遊鄉村發展,運用網際網路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的管理服務和宣傳行銷水平。加快旅遊大數據工程建設,推動公安、交通運輸等涉旅數據共享,有效提升產業監管、客流實時監測和運行服務質量。(省旅遊發展委等負責)
(六)網際網路+物流。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全省物流總額年均遞增7%,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6.5%,智慧型物流骨幹網節點更加最佳化,建成國內重要的智慧型物流樞紐,實現全省17市共同配送全覆蓋,區域間和行業內物流信息實現互聯互通,物流智慧型化水平和運轉效率明顯提升,物流成本顯著降低。
2.行動任務。
——培育建設現代化智慧型物流中心。整合全省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企業信息系統,推進物流大數據套用。依託濟南、青島、濰坊、煙臺、臨沂等國內重要物流園區,最佳化布局一批智慧型物流骨幹網節點,建設立體綜合智慧型物流樞紐,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型物流發展模式。培育發展冷鏈物流,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以及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產品產地預冷庫和冷藏庫,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低溫配送中心,構建從幹線冷鏈到支線冷鏈、倉儲至家的“全程冷鏈運輸”,最大限度減少生鮮農產品產後損失。(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等共同負責)
——建設完善城鄉共同配送體系。加快推進青島、濰坊2個國家級和濟南、淄博、煙臺、濟寧、臨沂5個省級城市共同配送試點,構建17市城鄉共同配送網路。建設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物流體系,統籌利用“萬村千鄉”、交通、郵政、供銷和商貿企業等現有農村渠道資源,完善縣、鄉、村三級配送網路。依託中心商務區、居民社區、高等院校、產業園區等商品投送公共設施和農村網路代購網點,建設提升一批城市社區快遞投送場所和末端自提網點。(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局等負責)
——建設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加快物流節點內部信息化建設,提升作業過程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水平。整合通關信息、口岸信息、企業信用信息及跨省市聯運信息,提高各物流節點之間信息傳輸和交換能力,打造具備中樞決策功能、資源協同利用、流程再造功能強大的供應鏈整合和決策服務平台。開展企業物流電子商務平台示範試點建設,引導物流企業建設個性化、專業化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促進產業互動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加強物流運輸綜合監管。建設物流運輸綜合監管平台,對監控車輛及產品的運行軌跡、運行狀態進行動態監控、自動分析和預警,強化供應鏈全過程的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為交通應急調度、突發事件線上指揮提供支持。建設覆蓋全省的危險品運輸監控平台,及時獲取“人、車、貨、路、天氣”等安全要素信息,實現對危險品運輸車輛的全天候、全覆蓋、全方位實時管控。(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等負責)
(七)網際網路+商務。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建設20個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創新平台, 培育電子商務示範企業120家、示範基地50個、示範縣30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成效顯著,電商配套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城市電商、農村電商、社區電商實現協同跨越發展。
2.行動任務。
——加快建設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平台。依託山東優勢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建設機械、化工、輕工等一批行業垂直電子商務平台。推動紡織、家電、食品等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快速占領終端消費市場。培育煤炭、石油、鋼鐵、有色、稀土等生產要素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開展網上現貨交易,擴大交易規模。推動工業企業自建自營電子商務直銷平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平台向行業平台轉化。發展農資、農產品交易平台。培育民生領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路零售和生活服務平台。實施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創新工程,開展試點平台建設,推動平台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推動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合作,圍繞“兩區一圈一帶”建設一批網上區域性特色產品館,開展區域特色產品定製供應。提升山東易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台服務功能,持續開展全省中小企業電商推進年活動,培育一批電商示範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中小企業局等負責)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社區。建立完善一批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點,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支持國內優秀電商企業開發農村市場。大力培育農村電商經營主體,鼓勵、支持各類商超、配送中心、商貿中心等發展電子商務,實現實體店與虛擬店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差異化、特色化的“電商村”“電商鎮”,開展農產品、手工藝品、特色旅遊產品等網上銷售。支持電子商務企業整合社區商業資源和便民服務設施,發展以社區生活服務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建設一批社區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提供居民日常消費、家政服務、遠程繳費、健康醫療、緊急求助等服務。設立一批社區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完善物流分撥、快件自提等便民服務。(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廳等負責)
——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框架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先行先試,積極支持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城市探索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加快青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企業自建自營跨境電子商務平台,鼓勵傳統外貿企業、中小企業利用第三方平台開展跨境貿易。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和境外倉儲物流服務網路,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結匯、出口退稅等環節“單一視窗”綜合服務體系,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鼓勵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行銷渠道,在全球重點市場推進海外倉儲設施建設。(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青島海關、濟南海關等負責)
——完善電子商務配套服務體系。完善山東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開發電子商務統計監測系統,建立電子商務企業統計直報制度,推動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督機制。完善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及時發布農產品供求、質量、價格等信息。組建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專家分析小組,做好會商分析,提供預警信息。強化市場運行監測和調控。在“兩區一圈一帶”重要節點城市,完善提升一批區域性總部或轉運分撥中心,圍繞支柱行業、農業和跨境電子商務,構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支持支付體系建設,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支付服務。培育和引進一批專業化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軟體開發、金融信貸、業務培訓、專業諮詢等服務。(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金融辦等負責)
(八)網際網路+交通。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全省40%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智慧型感知覆蓋,在省內6-8個城市開展定製公交、公共腳踏車等模式試點,2-3個領域的交通大數據實現特色化套用,綜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及生態系統更加完善。
2.行動任務。
——推進高速公路智慧型化。鼓勵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開展高速公路智慧型化研究,依託山東e高速系統,建設智慧型基礎能力平台、智慧型公眾服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智慧型服務區平台和智慧型管理服務平台等五大高速公路智慧型雲平台,構建融合公路管理和電子商務的商業服務平台及生態系統。圍繞人、車、路、環境,整合公路運營、物流運輸、交通監管等各方面資源,面向青銀、京滬等高速公路山東段,推進全方位基於位置的精準服務套用,提供集成出行信息、保險、加油、商旅、車輛維護等多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務。(省交通運輸廳等負責)
——推進交通出行便利化。支持山東有條件的交通企業拓展網際網路出行服務模式,引導軟體企業利用政府開放的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具有特色優勢的智慧型應用程式(APP),提供線上約車和實時打車等多種便民高效的服務方式。總結推廣濟萊交通一體化經驗,大力發展公共運輸一卡通、移動支付、電子客票和電子檢票,提升交通支付智慧型化水平,加快全省跨區域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線上線下(О2О)汽車維修服務或連鎖經營等“網際網路+汽修”模式創新,支持開展汽車維修配件追溯,建立全省開放共享的汽車數字健康檔案。(省交通運輸廳、各市人民政府等負責)
——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加快推進濟南、青島“公交都市”試點,推廣濰坊公共腳踏車等運行模式,完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加快建設智慧型化交通換乘樞紐,推進青島、濟南捷運規劃建設,發展快速公交系統(BRT)、輕軌等多種公交,利用城市交通大數據不斷最佳化線路,實時調節流量。大力發展定製公交,根據客流情況和出行需求設計線路、配備車輛,提供點到點大流量快速到達服務。建設完善一批城市公共運輸智慧型化套用示範工程,為市民提供公交到站等實時信息。建立基於大數據的城市交通決策支持體系,加強對城市道路交通指數、公車實時數據、計程車行車數據、道路事故數據等進行深入挖掘分析。(省交通運輸廳、各市人民政府等負責)
(九)網際網路+環保。
1.行動目標。到2018年,實現對千家醫院醫療廢棄物、1300家省控以上危廢排放企業、600個重點放射源線上監控、實時監管。
2.行動任務。
——提高環境監測智慧化水平。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與套用,建設覆蓋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機動車、噪聲等污染源的全方位立體監控網路,實時分析發布空氣和水質量指數,推進天地空監控一體化智慧型監控管理。建設山東省海洋牧場生態環境觀測網路系統,加強海洋水質監測,實現海洋牧場海水各項水質參數實時線上監測和預報預警。建立核電站周邊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實時向社會發布自動監測信息。加強環境保護大數據套用,實時分析區域環境質量,準確核算區域環境資源容載能力,推進環境管理決策科學化。(省環保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等負責)
——加大環保監管力度。充分利用全省環境預警和風險監測網路,構建環境監管和應急管理體系,提升重金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放射源等重點風險防範水平和應急處理能力。建立排污許可證統一監管系統,推動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減排、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應急、排污收費(環境稅)等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開啟“一證式”污染源管理新模式,加強環境預警和風險防控。推動建設一批行政監管手機APP開發套用,構建環保突發事件和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體系。建立完善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定期在網站公開環境違法案件,將其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開。鼓勵社會組織、公民通過網站舉報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損害公眾環境權益的行為。實施“網際網路+”海洋生態文明行動計畫,推動網際網路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融合創新發展。(省環保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等負責)
——推動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回收及線上交易系統,開展廢舊資源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構建網路化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城市廢棄物回收平台。推動現有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推進行業性、區域性的產業廢棄物和再生資源線上交易,建立面向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新模式。建立工業固廢及危化品從產生到處置的全流程數據,推動信息資源的統一交換和共享,重點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交易。推進廢棄物分類儲存、收集運輸、無害化處置、資源再生和循環利用等環節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利用。(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十)網際網路+政務。
1.行動目標。
到2018年,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台,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率達到95%以上,80%以上的行政許可通過網上辦理,山東政務服務網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跨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率達到90%以上。
2.行動任務。
——加強政府網站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完善政府網站建設管理體系,建立信息內容建設協調機制,加強網站信息內容考核評價,規範網站服務外包。制定全省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標準和技術規範,實現各級各類政府網站信息共用、服務互通、更新聯動和回應協同。加快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2017年年底前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府網站技術平台,逐步將全省各級各類政府網站納入管理。(省政府辦公廳等負責)
——加大政府信息和政務公開力度。加強政府網站、政務微博、微信和政務APP等的綜合套用,拓寬公開渠道,提高信息發布和互動回應時效。完善各類信息發布平台的協調對接機制,實現平台載體聯動。加強領導信箱、線上訪談、網友留言、意見徵集、建言獻策等互動渠道建設,暢通民眾訴求反映和回應渠道,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繼續擴大網上信訪等系統套用。(省政府辦公廳、省信訪局、省法制辦等負責)
——提升線上政務服務水平。依託全省各級政務服務平台,梳理權力清單,強化權力全流程網上運行,有效規範和監督行使權力的主體、依據、程式,逐步形成網上服務與實體大廳服務、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一體化新型政府服務模式,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提升政府網上公共服務能力。加強省級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和管理,推動市縣政務服務平台建設,2016年年底前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互聯互通,逐步將主要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平台管理。(省政府辦公廳、省編辦、省法制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負責)
——推動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依託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完善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功能,基本滿足相關部門對共享平台各種共享交換需求。啟動省市兩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套用試點。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已分享資料夾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交換目錄和信息資源共享相關標準規範。建立省級信息資源共享績效評價制度,推動部門信息資源按需共享。推進人口、法人信息的共享,擴大共享範圍和深度,納入更多部門和共享內容。建設完善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巨觀經濟、證照庫等基礎信息資源庫,實現基礎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依託山東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空間地理信息套用與共享。(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工商局等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基礎支撐,提高服務能力。
1.強化網路基礎設施保障。協調推進“智慧城市”“寬頻山東”建設,加快推進青島、淄博、臨沂、威海、東營、濟寧、德州“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光纖化改造專項工程,加快推進全省範圍的寬頻普及,做好“最後一公里”接入,實現4G網路在城市和農村100%覆蓋。支持通信運營企業擴充建設基站10萬個,推廣採用基於IP數據傳輸技術的語音業務、載波聚合等先進技術。重點擴大車站、廣場、寫字樓、住宅小區、遊客集散中心等公共場所免費WIFI的覆蓋範圍,濟南、青島等主要城市城區公共場所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廣播電視網數位化和智慧型化改造,發展互動式網路電視和有線電視網寬頻服務等融合性業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負責)
2.強化大數據運用。制定山東省大數據發展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開展數據開放及社會利用機制研究,積極探索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支持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廣泛套用。依託浪潮集團等企業,建設雲數據中心和雲服務基地,為大數據套用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加快推進通信運營企業濟南、青島、棗莊雲數據中心建設,2017年年底前機架規模達到2.5萬架。建立公共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分級認證制度,促進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金融、徵信、交通等基礎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提升社會化開發利用水平。鼓勵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搭建公共信息資源開發平台,支持公眾和小微企業充分挖掘公共信息資源的商業價值,促進網際網路創新套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負責)
3.強化信息產業支撐。著力突破核心晶片、高端伺服器、高端存儲設備、資料庫和中間件等產業重點環節的技術瓶頸,加快推進雲作業系統、智慧型終端作業系統的研發和套用。積極發展雲計算、智慧型製造等解決方案以及高端感測器、工控系統、人機互動等軟硬體基礎產品。運用網際網路理念,構建以骨幹企業為核心、產學研用高效整合的技術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北斗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北斗衛星服務能力,為構建天地一體化網際網路提供保障,催生信息技術產業新的增長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4.強化網路和信息安全保障。優先使用國產軟硬體產品和技術服務,加強數據災備,確保網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關鍵數據資源及服務安全自主可控。提高“網際網路+”安全核心技術和產品水平,提升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態勢感知和風險防範能力。建立網路和信息安全應急聯動機制,拓展應急支援服務範圍,進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應急保障能力。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推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安全保密檢查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依法打擊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網信辦等負責)
(二)強化政策扶持,營造發展環境。
1.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最佳化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方向,採取政府購買服務、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加大傾斜支持力度。省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參股設立基金,要將“網際網路+”納入重點投資領域,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2.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網際網路+”企業,經認定,按規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網際網路企業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基礎上,按研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網際網路企業委託省外或與省外合作開發先進技術的相關費用,按規定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省科技廳等負責)
3.構建信用支撐體系。建立覆蓋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實現各類信用信息平台無縫對接,構建山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加強網路信用體系和可信交易保障環境建設,建立健全網路主體信用檔案。規範信用信息的公開和使用,加強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資源線上披露和共享,為經營者提供信用查詢、企業網上身份認證等服務。依託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積極參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建設,加快推進全省企業信用信息統一歸集、互聯共享。(省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工商局等負責)
(三)鼓勵創新創業,增強發展動力。
1.積極發展眾創空間。組建“網際網路+”創新聯盟,推動我省“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實施網際網路+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培育行動,支持新型眾創空間發展,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孵化機構。鼓勵政府、高等院校和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利用多種資源,建設一批孵化條件好、承載能力強、融創業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輔導基地和創業園區,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依託網際網路建立統一的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實現眾創互助、精準服務、監測預警等。(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中小企業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負責)
2.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實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網際網路領域智慧財產權侵權假冒行為,並將侵權、假冒等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提高智慧財產權維權水平。健全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援助體系,簡化維權程式,減輕權利人舉證責任,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不被侵犯。(省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3.放寬市場準入。落實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措施,支持網際網路新興行業、新興業態市場主體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登記程式,縮短辦理時限,為網際網路企業快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省工商局等負責)
(四)強化人才支撐,培育壯大隊伍。
1.建立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支持人才合理流動,為人才流動提供便利。經所在單位批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可保留基本待遇,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到企業開展創新工作或創辦企業。在完成本單位任務前提下,允許科研人員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兼職收入歸個人所有。建立健全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促進科研人員順暢流動。(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共同負責)
2.最佳化人才培養機制。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相關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鼓勵省內高校設立“網際網路+”相關專業,鼓勵高校探索校校、校企、校所以及國際合作的協同培養模式,建立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培養模式。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參與科技人才培養,建成一批教育聯合培養基地。支持職業教育、各類培訓機構增加“網際網路+”技能培訓項目。認定一批“網際網路+”培養與實踐基地,探索實訓式“網際網路+”人才培養培訓模式。(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負責)
3.完善人才引進激勵機制。落實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規定,支持企業引進“網際網路+”國內外複合型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和優秀團隊,完善“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人才引進模式,吸引海內外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帶領團隊來魯創新創業。深入實施“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培養引進“網際網路+”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對高層人才取得的政府獎勵,符合條件的免徵個人所得稅。(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同負責)
(五)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發展合力。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山東省“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工作協調機制,部署推進全省“網際網路+”行動,強化統籌,形成合力,協調推動行動計畫落地實施。(省發展改革委等共同負責)
2.發揮智庫作用。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網際網路+”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提高企業專家比例,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3.加快推進實施。各級、各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強引導,強化服務。有關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加強統籌協調,提高服務和管理能力。各市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務實有序推進“網際網路+”行動。(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等共同負責)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6年6月2日印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