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山城鎮位於吉林省梅河口市區西部25公里處,是吉林省與遼寧省西南交界的門戶。這個鎮交通優勢十分明顯,是鐵路瀋吉線重點站之一。公路四通八達,西通西豐、開原、鐵嶺,南通清原、撫順、瀋陽,北通東豐、遼源、四平,東通輝南、延邊,公路國道202線、縣級公路柳西線在此交匯,是吉林、黑龍江通往遼寧交通要道之一。使山城鎮成為我省東南部山區物資運輸配送集散地,充分發揮了商品流通的樞紐作用。 全鎮,其中:城區12.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8萬畝,,旱田5.2萬畝。
概況
山城鎮位於梅河口市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25°23′-125°27′、北緯42°21′-42°23′。轄團結、東放、利民3個社區和東勝、永勝、金星、四合、東山、鄭家、西山、五里卜、西花園、中花園、東花園、河南、大泉眼、二泉眼、三泉眼、新泉、華豐、南溝、頭八石、東小卜、城東、城西、二龍(駐二龍山)、龍山(駐站前堡)、東玉井、小灣(駐小灣溝)、西玉井、保民、保興、大安、大灣(駐大灣溝)、樺樹(駐大廟)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團結街,距市區25千米。沈(陽)吉(林)鐵路、202國道公路過境。
社會事業
山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
道路工程:對山城大街、站前路及支次巷路進行改造,使鎮區道路及兩側人行道全部硬化。
供水工程 :利用梅河口市“引龍入梅 ”輸水管線,建設日供水5000噸的淨水廠,鎮區3.5萬人喝上安全優質水。
供熱工程 :設計總負荷202MW,總供熱面積120萬平方米,實現了鎮區60萬平方米集中供暖全覆蓋。
中心幼稚園工程:投資51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設有幼兒公寓、教學樓、藝術學習訓練樓、幼兒及職工食堂。建成後可容納幼兒1200多名,徹底改變鎮城區現有幼稚園位置分散、規模小、設施陳舊和管理不規範的現狀,將成為全省最大的民辦幼稚園。
安居工程 :先後建成山城名苑、富源小區、陽光家園、中心花園、鳳辰北苑等高標準住宅小區,全鎮樓房總建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承載戶數達到5200戶,現代化小城市的總體框架初見規模。山城鎮政府抓住“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這一契機,結合實際,編制了《山城鎮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山城鎮城鎮建設規劃》、《山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山城鎮商貿特色規劃》,在城區現有建設格局的基礎上,確定了“一軸一帶四分區”的城鎮發展新格局。一軸:即鎮區以山城大街為主要發展軸線,兩側集中建設鎮區的主要公共設施和生產設施。一帶:即建設濱河綠化景觀帶,對輝發河兩岸進行規劃整治,改造成帶狀公園;四分區:即北部對外貿易物流園區、中部商貿、行政辦公區,東北部科教園區,東部工業園區。全鎮工業用地指標達到4500畝,為投資和發展項目奠定了有利條件。
沿革
城鎮西北角一座城子山,山上有600年前的古城遺址,因此得名北山城子,後改為城子山。而本鎮又位於城子山腳下,故名山城子。清初此地為禁墾圍場,光緒年開發,歸海信社管轄,民國時期為山城鎮,民國二年在此設海龍右翼翼長衙門。1928年東邊道鎮守使行署由丹東(安東)移到山城鎮。偽滿時期為山城鎮公所……1949年置山城鎮,1958年改火箭公社,1980年復置鎮。1996年,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滿族占6%,鎮政府駐山城,轄城東、城西2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13個居委會。
1949年設花園區,1956年設花園鄉,1962年改花園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改花園朝鮮族鄉。1996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9萬,朝鮮族占19%,滿族占10%,鄉政府駐山城,轄鄭家、西山、東山、四合堡、金星、永勝、東勝、頭八石、東小堡、南溝、華鋒、三泉眼、二泉眼、新泉、河南、東花園、中花園、西花園、五里堡、大泉眼20個行政村。
大灣鎮因境內大灣溝屯得名。清鹹豐年開發,初設海樂社,治所二龍山。民國時為大樺樹鄉,偽滿時期改為二龍山村。解放後劃歸吉樂區。1956年設五里堡鄉,1962年析置大灣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6年,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滿族占20%,鎮政府駐二龍,轄二龍、龍山、東玉井、小灣、西玉井、保民、保興、太安、大灣、樺樹10個行政村。?年,代碼220581104,郵編135028,面積70.5平方千米,人口10370人,轄小灣、東玉井、西玉井、保民、保興、大安、大灣、樺樹、二龍、龍山10個村。鎮政府駐二龍山村,距市區35千米。
2000年6月15日,省政府批准,撤銷花園朝鮮族鄉,併入山城鎮;11月正式合併。2003?年,山城鎮面積82.3平方千米,人口64300人。2005年9月9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大灣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山城鎮管轄(享受民族鄉待遇);10月正式合併。面積152.8平方千米,其中城區12.1平方千米,人口7467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581人。
人口構成
山城鎮,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 非農業人口2.4萬人, 社會勞動力約1.7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0730人,全鎮有 8個朝鮮族村,朝鮮族人口總計513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8%。
自然資源
山城鎮共有林地面積2090公頃,在大安村有日產70噸的優質礦泉水資源,大灣村有儲量豐富的玄武岩資源有待開發,礦產資源方面已探明的有:南溝村和西玉村的煤炭資源,貯量大約在200萬噸;二龍村的鐵礦石資源,貯量約30萬噸;東玉村有硒土資源,貯量在3萬噸左右。
山城鎮西南端與磨盤山水庫毗鄰,水利灌溉設施完備,有南北兩條幹渠,小一、小二型水庫各1座,塘壩7座,水域面積200公頃。大柳河、白銀河,橫道河由西向東流經本鎮,水源豐富,為本地區工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條件。 山城鎮南側有大柳河兩岸千頃稻田,北面是鐵路和山地,西側橫道河部分灘地,東側與梅河口市區相連,連線區域內被規劃確定遠景發展用地。
山城鎮商貿繁榮、市場活躍,糧食、蔬菜交易量大、面廣,1470個商業網點遍布全鎮,門市房面積達15.2萬平方米。2003年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6.0億元,是梅河口市西部區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山城鎮經濟發展空間廣闊。鎮內有鐵合金廠、輕工機械廠、國家糧儲庫、通化社會福利院、吉林方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省水利工程處、省石油總公司山城鎮儲運公司等國家、省、地、市屬企業100餘家。
鎮內社會事業設施齊全,有電視台、文化館、電影院、新華書店和2所職業高中、4所普通中學、19所國小、4家醫院。另外,較完備的供電、通訊設施,較發達的客貨運輸,為山城鎮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小由中心校為主。中心校的教師隊伍個個都是德才兼備,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育出來的學生在各個比賽中都名列前茅,德高望重的張校長帶領著教師們、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個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