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山shān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並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義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說文》
山,土之聚也。——《國語·周語》
山人取之。——《左傳·昭公四年》
夏後代山。——《禮記·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列子·湯問》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生於山阜,處於室堂。——《荀子·賦》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書·旅獒》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靄(山上的雲氣);山靈(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釘(小山包);山頭(綠林好漢占據的山寨;墳地;山牆);山長(科舉時代的書院主講及總領院務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觀(山中道觀);山關(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狀像山的東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樹劍山。——《南齊書·高逸傳倫》
(5) 又如:冰山;鰲山;山枕(枕頭。古代枕頭多用木、瓷製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積(東西堆積得像山一樣);山棚(結彩的牌樓;比武台,戲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嶽”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書·禹貢》。孔傳:“高山,五嶽。大川,四瀆。”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縮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東的別稱)
(8) 山牆 [gable wall]。如:山架(把幾層木板鑲嵌在牆裡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樓上 [storey of a bar]
酒閣名曰廳院,若樓上則又或名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類。牌額寫過山,非特有山,謂酒力高遠也。——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
(10) 山中。指隱居之處 [hermitage]。如:山谷臣(隱士的自稱);山谷之士(隱士);山囚(隱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隱士的便帽)
(11) 墳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園(墳地);山門(墓門)
(12) 蠶簇。由禾桿、油菜桿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蠶上山了
(13) 姓
詞性變化
◎ 山shān
〈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響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狀元一道煙。——《牡丹亭》
(3) 山野——謙稱 [my rustic]。如:山妻(隱士之妻)
常用詞組
•“山系”,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相聯繫,有規律分布的若干相鄰山脈的總稱。
•“山脈”,指沿一定方向的若干相鄰山嶺並有規律分布的山體總稱。由於外觀很像血脈,因而得名為“山脈”。
•“山結”,指多條山脈的交匯地,如中國的帕米爾地區的“山結”,就是由崑崙山天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交匯而成。從太空上往下看,一條山脈就像一條“飄帶”,由這樣的“飄帶”結成的“扣”,就叫山結。
•“山原”,構造複雜,海拔高度較大的遼闊高地,常為心脈、心繫、高原和盆地交錯的綜合體,例如:中國的青藏高原為世界最大的山原。
•“山麓”,山坡與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
•“山嘴”,山區曲折的V形谷地向河流凸出並同山嶺相連的坡帶稱為“山嘴”。山嘴分為“交錯山嘴”、“曲流山嘴”和“削平山嘴”。
•“山峰”,一般指尖狀山頂並有一定高度,多為岩石構成。也有斷層,褶皺或鏟狀、垂直節理控制的結果,也有的是火山錐。
•“山口”,又稱埡口,指高大山嶺或山脊的鞍狀坳口,常由侵蝕造成。
•“山谷”,指山地中較大的條形低凹部分,主要是構造作用、流水或冰川侵蝕的結果,經常被用做通過高山的道路,按結構可分為:斷層谷、向斜谷、背斜谷等。
•“山腳”,指山的主體邊緣,也是山體海拔最低處,是山與其它陸地或者水域進行相互過渡的位置和空間。
•“山脊”指比周圍高的山地,也稱“分水嶺”。
•以下詞組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山口”:指連綿的山嶺中間較低處,多為通道經過的地方。
•“山水”:名 ① 山上流下來的水。
•② 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風景:桂林~甲天下。
•③ 指山水畫:潑墨~。
•“山腰”:指山腳和山頂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也叫半山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奸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注》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侖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注》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葉上乾,乾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慮,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葉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葉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山
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所閒切
說文解字注
(山)宣也。謂能宣?氣、生萬物也。九字依莊子釋文訂。?當作。有石而高。象形。所閒切。十四部。凡山之屬皆從山。
字形對比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山 | 山 | 元 | 山 | sreːn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山 | 山 | 審 | 寒山開 | 寒山 | 陰平 | 開口呼 | ʂan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山 | 刪 | 師奸 | 十刪 | 刪 | 平聲 |
山 | 先 | 蘇前 | 十一先 | 先 | 平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山 | 山 | 審 | 翻 |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 陰平 | 岡山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