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作品]

《山》,短篇小說,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作品。2006年1月發表於《科幻世界》。

作品簡介

典型的劉慈欣作品,豐富的想像力、宏達的格局、小說生動的描述中人性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讀過劉慈欣幾乎所有作品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鋒

最有想像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第八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得主

《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著名科幻作家韓松鼎力推薦。

劉慈欣的小說將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結合,深入挖掘了科學中的美學因素。

他作品中深廣的憂鬱感和民族主義思想也是他深受讀者喜愛的重要原因。

——《維基百科詞典》

內容簡介

《山》的人物只有兩個,一個是酷愛登山的地質學家馮帆,另一個是泡世界中的外星人群體。這兩個人物,彼此的故事可以說幾乎毫無瓜葛,沒有什麼千絲萬縷,糾纏不休的牽連。二者之間的關係,僅僅是一場似乎街頭邂逅一般的對話。然而,正是這一場巧妙的邂逅,成為整個故事的樞紐,承擔起故事所必需的兩個場景。
馮帆的故事是小說結構的主線。外星人群體的發展歷史,是一段長長的插敘。但二者孰輕孰重,卻是難以言喻的。之所以這是一篇小說,而不是兩個故事,是因為彼此間交相呼應,構成一股精神上的交融,從而升華成一個整體。如果把二者割裂開來,那甚至也許只是兩篇優秀的學生作文,但是,大劉把它們巧妙地變成了一個整體,用自己的敘述風格將之升級成為一篇經典的科幻小說。
《山》的中心思想是:探索,永無止境!這在作品之中直言表白,沒有絲毫隱諱。大劉喜歡把一些簡單的道理放在宇宙洪荒的背景之中講敘,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宏大的一個原因。然而這一點在其他的一些科幻作品中,也可以輕易做到。然而大劉,其手法的高明之處又在於與眾不同的“以小見大”。在《山》中,大劉的“以小見大”,並不是簡單地從馮帆個人故事的“小”,見到外星文明發展歷史的“大”,而是以馮帆與外星人故事的“小”,觸動並激發出讀者那比天空更加廣闊的心靈的“大”。這種大,是讀者心中自在,卻沒有自覺到的。一個成功的小說家,並不是著力描繪一幅生動驚艷的景象送給讀者,而是以文字,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去發現自己心中的,那幅最美的畫面,正如大劉在《山》中所做到的。
“山在那兒,總會有人去登的。”
“山無處不在。”

“宇宙是一個更大的泡世界!”

作者簡介

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協會員,陽泉市作協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2013年首屆西湖類型文學獎金獎、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4年11月,出任電影《三體》的監製。

媒體推薦

劉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個光年尺度上的展覽館,裡面藏滿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學與技術創造出來的超越常人想像的神跡。進入劉慈欣的世界,你立刻會感受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的激情——對科學,對技術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使他的世界燦爛銀河之心。這激情不僅體現在他建構宏大場景的行為上,也體現在他筆下人物的命運抉擇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襯得孤獨而弱小的生命的這種抉擇從另一個角度給人震撼!

——《科幻世界》主編 姚海軍

首先,作為一個讀者,我很喜歡看劉慈欣的作品,因為很過癮。講的都是些明明白白的故事,說的都是些人話,節奏很緊張,情節很吸引人。想像奇特,漫無邊際,汪洋恣肆,像莊子。再者,我其實是一個對技術、對工業文化很崇拜的人,覺得那是一種很神聖和很精緻、很嚴格和很大氣的東西。劉慈欣的小說滿足了我的這樣一種欲望。因此,有時覺得他像牛頓。另外,就是軍事方面。一眼就看得出來,劉慈欣對武器有一種天生的熱愛。他有一種執拗的、屬於上上個世紀的英雄氣質

——著名科幻作家、新華社對外部副主任:韓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