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蛒螂

屎蛒螂

屎蛒螂別名:推糞蟲、糞球蟲。為常見的吃糞金龜子。全體黑色,稍帶光澤。雄蟲較雌蟲稍大,體長雄蟲為3.3~3.8厘米,雌蟲為3.1~3.4厘米。雄蟲頭部前方呈扇面狀,表面有魚鱗狀皺紋,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漸尖細並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後方的兩側複眼間有一光亮無皺紋的狹帶。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體型為略扁的橢圓形,體長5~30毫米。體色大多為略帶光澤的黑色,也有褐色的。頭扁平,前肢矯健,雄性頭部有角,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體表色深,有的具金屬光澤。雄蟲頭頂有一長而彎曲的角狀突,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
其蟲深目高鼻,狀如羌胡,背負黑甲,狀如武士,故有蜣螂,將軍之稱。

生活習性

食性
蜣螂(DungBeetle):勺狀頭型的昆蟲,可將糞便變成球型。它們將卵產在此球狀糞便上並將卵掩埋。這樣可使幼蟲在孵化時,有現成的食物供應。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常將糞便製成球狀,滾動到可靠的地方藏起來,然後再慢慢吃掉。一隻蜣螂可以滾動一個比它身體大得多的糞球。
屎殼郎推糞球是為了繁殖後代。別看糞便臭不可聞,對於屎殼郎的寶寶來說,可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食物。寶寶還沒有出世,媽媽就為它們準備了最豐盛的食物。一堆大象的糞便,能夠養活7000隻屎殼郎呢,這么多屎殼郎聚集在一堆食物上,如何能相安無事呢?
它們自有分配食物的辦法:那就是每隻屎殼郎把自己身下的糞捲成一個球,然後將這份“口糧”滾回挖好的洞穴中,然後再把卵產在糞球上,供若干天后出生的寶寶慢慢享用。所以,哪裡有屎殼郎,哪裡的糞便就會被清理得一乾二淨,毫不起眼的屎殼郎竟然是大自然中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呢!真該向屎殼郎說聲謝謝。
繁殖規律
處於繁殖期的雌蜣螂則會將糞球做成梨狀,並在其中產卵。孵出的幼蟲以現成的糞球為食,直到發育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樹汁為食,雌雄交配後,雌蜣螂把卵產在腐葉土裡,約10天后,幼蟲便破卵而出,以腐葉土或動物糞便為食,幼蟲不斷成長,第二年七月化為蛹,約20天后變為成蟲。蜣螂屬昆蟲綱、鞘翅目,體黑色或黑褐色,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複眼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鰓葉狀,有3對足,足適於開掘,有2對翅,前翅角質化,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
進食規律
在非洲大草原上,當雨季雨後的第四天夜裡,成千上萬隻蜣螂就會從地面鑽出來。
大雨過後,大象貪婪地享用著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統難以承受這突然增大的負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還到地面上。巨蜣螂是蜣螂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它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糞便。
每天,大象們在平原上留下數百噸象糞,後面跟隨著蜣螂大軍。一部分象糞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勞動使得土地肥活起來。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巨蜣螂在其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

生物鏈中意義

用鏟狀的頭和槳狀的觸角把糞便滾成一個球,有時可大如蘋果。初夏時蜣螂把自己和糞球埋在地下土室內,並以之為食。稍後,雌體在糞球中產卵,孵出的幼蟲也以此為食。蟲體一般呈圓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5~30毫米(0.2~1吋多)長。色深,有的具金屬光澤。雄蟲頭頂有一長而彎曲的角狀突。在24小時內吃的食物可超過本身的體重。因為能加速使糞便轉變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質的過程,所以對人類有益。

種群分布

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最著名的蜣螂(聖甲蟲)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長的巨蜣螂。[1]

藥用價值

釋名:推丸,推車客、黑牛兒,鐵甲將軍、夜遊將軍。氣味:鹹、寒、有毒。主治:
小兒驚風(不拘急、慢均適用)。用蜣螂一枚搗爛,加水一小碗,於百沸湯中燙熱,去渣,飲服。
小兒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吃下。
小兒重舌。有蜣螂燒成末,唾液和勻敷舌上。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瀉)。有蜣螂燒研為末。每用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用黃酒調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大腸蛻肛。用蜣螂燒存性,研為末,加闊步片研勻,敷肛上托入,即愈。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乾的蜣螂一個,放淨磚上,四面以灰火烘乾,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小便血淋。用蜣螂研為末,水沖服。
痔水。用蜣螂一個陰乾,加沖片少許,研為細末,搓紙捻蘸末塞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乾,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
疔腫惡瘡。生取蜣螂一個,在蜜湯中浸死,瓦上焙焦為末。先用針燒過,把瘡腫挑破,然後用醋調藥末敷塗。
無名惡瘡。用死蜣螂搗汁敷塗。

農業用途

蜣螂可以清理動物的糞便,抑制其他以糞便為食的害蟲,以及減少排放的溫室氣體。
據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報告,蜣螂為美國的養牛業節省了每年3.8億美元的糞便清理費用。
在澳大利亞,原有的蜣螂品種只喜愛食用小粒的糞便如袋鼠糞,而不喜歡外來的牛、羊的糞便。從1965~1985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在GeorgeBornemissza博士領導下,開始了澳大利亞蜣螂計畫,成功的從世界各地引進23個品種的蜣螂,其中顯著的品種有Onthophagusgazella和Euoniticellusintermedius。結果改善了澳大利亞的牧場的糞便堆積問題,同時減少了約90%有害的叢林飛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