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擁有巨大財富的林內特小姐 ( 洛伊絲·奇利斯飾)同新婚丈夫西蒙 (西蒙·麥克金代爾飾)一起登上了“卡納克號”遊艇,繼續她的蜜月旅行。但是當遊船在迷人的尼羅河溯江而上的時候,在一個不平靜的夜晚,年輕、美麗又有錢的林內特在睡夢中遭到槍殺,她的頭部中了一槍,而且是致命的一槍,桌上那條價值五萬英鎊的項鍊同時也不翼而飛了。
船上的人陷入了恐慌之中,因為誰都有嫌疑。正在船上度假的比利時偵探波洛先生 (彼德·烏斯蒂諾夫飾)立即在為了金錢而聚集在船上的遊客中間進行調查。
航行於尼羅河上的豪華遊輪里,在一件精心策劃的謀殺案發生之後,接著又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死者。謀殺案都發生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空間中。看上去,遊船上的每個人好像都有殺死美麗的女繼承人林內特·里奇韋以及其他受害者的動機,其中有一個人的嫌疑特彆強烈,那就是林內特的情敵——傑奎琳(暱稱傑基)·德·貝爾福特 (米亞·法羅飾)。唯一沒有兇嫌的,是死者的新婚丈夫——西蒙·道爾。而最終的結局出人意料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彼得·烏斯蒂諾夫 | 赫爾克里·波洛 | 配音 畢克 |
簡·伯金 | 女僕路易斯·波爾熱 | 配音 丁建華 |
瑪吉·史密斯 | 護士鮑爾斯小姐 | 配音 潘我源 |
洛伊絲·奇利斯 | 林內特·里奇威 | 配音 李梓 |
貝蒂·戴維斯 | 范斯凱勒太太 | 配音 趙慎之 |
米亞·法羅 | 傑奎琳·德·貝爾福特 | 配音 劉廣寧 |
Jon Finch | 福格森先生 | 配音 童自榮 |
奧麗維婭·赫西 | 羅莎莉·奧特伯恩 | 配音 程曉樺 |
I.S. Johar | Manager Of The Karnak | |
喬治·甘迺迪 | 安德魯·潘寧頓 | 配音 胡平智 |
安吉拉·蘭斯伯瑞 | 小說家莎樂美·奧特伯恩太太 | 配音 蘇秀 |
西蒙·麥克金代爾 | 西蒙·道爾 | 配音 喬榛 |
傑克·瓦爾登 | 貝斯納醫生 | 配音 於鼎 |
Harry Andrews | Barnstaple | |
Sam Wanamaker | Rockford | |
François Guillaume | Doublure lumière | |
Barbara Hicks | Schoolteacher | |
西莉亞·伊姆瑞 | Maid | |
Andrew Manson | Egyptian | |
大衛·尼文 | 雷斯上校 | 配音 邱岳峰 |
職員表
製作人 | John Brabourne、Richard B. Goodwin、Norton Knatchbull |
原著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導演 | 約翰·古勒米 |
副導演(助理) | Chris Carreras、Steve Lanning、Ted Sturgis、Peter Waller |
編劇 | 安東尼·沙弗尼 |
攝影 | 傑克·卡迪夫 |
配樂 | 尼諾·羅塔 |
剪輯 | Malcolm Cooke |
選角導演 | Dyson Lovell |
配音導演 | 伍經緯、衛禹平 |
藝術指導 | Peter Murton |
美術設計 | Brian Ackland-Snow、Terry Ackland-Snow |
服裝設計 | Anthony Powell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曲目 | 其他信息 | |
Main Titles | Journey on the Nile | |
Arrival at Wode Hall | The Temple of Karnak | |
The Steamboat Departs | The Carriage Ride | |
Camels and Donkeys | Jackie's Theme | |
Duet (Main Love Theme) | Fox Trot -- Don't Say No to the Rain | |
The Great Pyramids | Linnet's Pearls | |
I Love My Baby (My Baby Loves Me) | Waltz -- The White Nile | 藝人: Nino Rota |
The Statues of Rameses | The Conclusive Evidence | 發行時間: 2006年07月11日 |
Jalousie | End Titles | 專輯類別: 原聲帶、影視音樂 |
幕後花絮
因為最高溫度將近5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劇組每天中午都必須停止拍攝。
在船上拍攝的時候,因為空間有限,沒有演員有單獨的化妝間,所以貝蒂·戴維斯、瑪吉·史密斯和安吉拉·蘭斯伯瑞三個人共用一個房間。
影片是在一艘名為Memnon(片中命名為Karnak)的明輪船上拍攝的,這是在尼羅河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明輪船之一。
片中出現的屍體總數為5具。
1.因為最高溫度將近5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劇組每天中午都必須停止拍攝。
2.在船上拍攝的時候,因為空間有限,沒有演員有單獨的化妝間,所以貝蒂·戴維斯、瑪吉·史密斯和安吉拉·蘭斯伯瑞三個人共用一個房間。
3.影片是在一艘名為Memnon(片中命名為Karnak)的明輪船上拍攝的,這是在尼羅河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明輪船之一。
4.片中出現的屍體總數為5具。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名稱 | 單項獎名稱 | 獲獎結果 | 獲獎方 |
1979年 | 第5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服裝設計 | 獲獎 | Anthony Powell |
1979年 | 第36屆美國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尼羅河上的慘案》 |
1979年 | 第3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服裝設計 | 獲獎 | Anthony Powell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彼德·烏斯蒂諾夫 |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安吉拉·蘭斯伯瑞 |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瑪吉·史密斯 | ||
1978年 | 第5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安吉拉·蘭斯伯瑞 |
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Mersham Productions Ltd. (英國) | G.W. Films | EMI Films Ltd. (英國)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美國 | 1978年9月29日 | 丹麥 | 1978年11月6日 |
中國香港 | 1979年6月1日 | 義大利 | 1978年11月16日 |
西德 | 1978年10月13日 | 日本 | 1978年12月9日 |
法國 | 1978年10月27日 | 芬蘭 | 1979年2月9日 |
瑞典 | 1978年10月30日 | 菲律賓 | 1979年10月9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該片在結構上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使表面上看上去可能發生的事成為不可能 ,而不可能發生的事卻真實地發生了。這對於片中人物而言,是一種形象塑造的必然,而從引申的意義上看,則是對人類邪惡意識的一種嘲諷。作為偵破片,編導者並沒有一味地鋪陳情節,而是注意到了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影片中的波洛機敏、深沉、幽默,其個性相當有特色。特別是影片最後,他從被灑的酒、有槍眼的披肩、留有紅墨水的指甲等細節入手,通過一些特殊語言,探幽發微找出其內在聯繫的剖析,精確得當,顯示出神通廣大的大偵探的魅力。 (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戴劍平評)
該片人物眾多,主要人物的關係變化十分迅速、劇烈,但是影片將各種人物的性格、動作編寫得井井有條,將複雜的案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所教授郝建評)
該片揭示了西方社會日益嚴重的犯罪問題。正值青春年華的林內特小姐自從繼承了父親的巨額財產以後,實際上已經陷入一個危機四伏、生命隨時都會遭人暗算的險惡環境。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的極度不均,和人們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是林內特小姐送命的原因,也是這部影片所反映出來的嚴峻的社會現實。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章柏青、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邊國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