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當來復槍不能發射,或者 子彈打光時候,廓爾喀人就會把拔出廓爾喀刀,以無以復加的勇氣狂風暴雨般與敵人作殊死鬥爭,這種景象誕生了廓爾喀刀的傳奇色彩。廓爾喀刀,一直作為一種超級乾淨利索的屠殺武器,敵人在兩刀刺中之後,往往軟縮下去,臨死都會驚奇於如此仁慈的刺死,因為它是神速的刺殺。
作為尼泊爾的國刀,起源於古代,不僅僅作為一種預防的有力的武器,而且也是 尼泊爾山林居民平時的一種多能刀。作為多用工具,也是每個尼泊爾家庭的不可缺少的東西,特別是那些位於尼泊爾中部和東部的Gurung,Magar,Rai 和Limbu 部落民族。另外,除了作為英勇頑強的象徵,它也是一種尼泊爾文化的標誌。
用途
廓爾喀刀的前端部分是為了將重量分配在刀刃末端以增加切擊時的速度及威力。和彎刀(machete)相比,廓爾喀刀有多種用途,尖端可以刺擊目標,彎曲的刀刃可以斬擊或砍擊目標。而其較重的刀刃能比彎刀更容易造成很深的傷口,甚至能切斷肌肉與骨頭。
其他相關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支由尼泊爾 廓爾喀青年組成的英國僱傭軍,他們一向以勇猛著稱。廓爾喀人是蒙古族後裔,主要聚居於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麓的廓爾喀山區。廓爾喀是現代尼泊爾的奠基人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國王的出生地,在一座可俯瞰喜馬拉雅山的山上,有一處漂亮的 舊宮殿,名為廓爾喀王宮,在宮殿地界內有兩處迷人的廟宇,拉肯 特廟和卡莉廟,從加德滿都經陸路前往廓爾喀大約需六個小時,從博克拉需四個小時。廓爾喀聞名於世剛開始是源於一種土製刀具。廓爾喀們使用一種闊頭彎刀,被人稱為廓爾喀戰刀,它現在已經是尼泊爾國刀。這種彎刀能一下子砍下一顆人頭。廓爾喀戰士周圍常常籠罩著一種特別的氣氛。他們的信條也對這種氛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 尼泊爾廓爾喀彎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1600年左右就開始出現在尼泊爾。1767年,廓爾喀部落王率領族人,用手中的廓爾喀彎刀征服加德滿都谷地,成為第一任尼泊爾國王。在有記載的戰爭歷史當中,廓爾喀彎刀第一次 暴顯威力是在1814年,英國派出3萬大軍征戰尼泊爾,傲慢的英軍官兵原以為,他們可以憑藉優良裝備如風捲殘雲般擊潰1.2萬尼泊爾廓爾喀士兵,這支主要由山民組成的軍隊。而事實正好相反,英軍浴血兩年才贏得勝利。這一戰對英國人是個教訓,廓爾喀士兵的戰鬥力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們手中的廓爾喀彎刀,讓一些英軍士兵見到就怕,從那就產生了數不盡的傳奇故事。
在過去150年裡,廓爾喀人已經參加了幾乎所有與英國或印度有關的衝突。無論他們走到哪裡,腰裡的廓爾喀彎刀都會自動表明他們的身份,廓爾喀彎刀的名聲由此遠播,甚至一些印度軍隊、 緬甸軍隊和新加坡軍隊也讓其成為裝備之一。廓爾喀彎刀作為尼泊爾的國刀,不僅是尼泊爾文化的代表,並且是廓爾喀士兵的榮譽象徵,獲得戰功的士兵將被賜予鐫刻上他的名字的廓爾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完全由手工製成,4個工人1整天才能完成一把鋒刃。在刀身底部會有小小的V形凹痕,可以將拔出後的鮮血導引,以免沾污刀柄;而且刀套背面有兩把小刀,開口的是用來削東西去皮的,未開口的是用來磨刀的,因外形很像一條狗腿因此又得名 狗腿刀,為英軍下屬的廓爾喀山地兵團所裝備。此刀頭重腳輕,前寬後窄,背厚刃薄,掄砍時力量集中在刀的前部具有斧子的殺傷力,非常適合肉搏砍殺和在從林中行進時開路。
在殖民地時代的非洲一次戰役中,英軍廓爾喀山地兵團以寡敵眾,最後彈盡援絕,雙方進行殊死肉博戰,非洲部落以長矛、毒箭與刀棍棒斧對抗廓爾喀山地兵團的廓爾喀彎刀,廓爾喀山地兵團以超過1比13以上的人數劣勢力敵不降,狗腿刀也在此役發揮了驚人的戰鬥力,雖戰到最後,一個七百多個人的團只剩下個位數的勇士存活,而集合了十數個部落的非洲戰士也傷亡殆盡,從此之後,廓爾喀彎刀的威名揚名於世。誠實、鋒利、優美的的刀刃,促成了幾百年傳奇、驕傲和刀客的自豪。現在,世界各國的愛刀之人無不以擁有一把真正的廓爾喀軍刀為榮!
廓爾喀人
單詞“廓爾喀”源自“Prithvi Narayan Shah國王”的“庫爾哈利”軍隊(來自 廓爾喀地區),在該 軍隊的輔助下,在公元1768-1769年他統一了全尼泊爾。在19世紀早期,“庫爾哈利”軍隊和英軍的印度僱傭兵進行了一次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雙方簽定了和平協定,英帝國,鑒於尼泊爾人在戰鬥中的頑強表現,在協定中約定,要招 募尼泊爾人入伍到英軍中作為 英國“ 廓爾喀”兵團。從那開始直到當今,很多的尼泊爾人,其中多是Rais,Limbus,Gurungs,Magar部落族人,開始在英軍當中服役。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英勇、真摯,忠誠贏得了來自英軍戰友的讚賞和友誼,來自敵人的敬畏和尊重。為表彰他們的非凡英勇表現,很多的庫爾喀士兵被授予了榮譽勳章。其中包括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英軍中表彰士兵英勇表現的最高榮譽。
現在,Prithvi Narayan Shah國王的後代 Gyanendra BriBikram Shan Dev 王,統治著 尼泊爾王國。
廓爾喀士兵和廓爾喀人特別喜歡佩帶廓爾喀彎刀(又稱戈戈里彎刀)。這種彎刀長度在30~40厘米,由於有弧度,它不能當作擲刀使用,但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一般成年廓爾喀男子都能一刀將水牛的頭斬下,如果一刀斬不下就不能被看作男子漢。因此,彎刀使平均身高只有1.6米的廓爾喀士人籠罩上一種特彆氣氛。廓爾喀士兵的信條“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顯示了他們性格的強悍。兵器出名一般因其先進,廓爾喀彎刀威力很大,但只有廓爾喀士兵能夠把它發揮到極致。廓爾喀人從5歲就開始佩帶這種刀,用於割草、挖洞、開路和護身,成年之後,彎刀使用的技巧已十分熟練,刀也已成為他們臂膀的延伸。兵器出名一般因其先進,戈戈里彎刀卻在火槍盛行的19世紀開始揚名。 2004年底,德國名模克勞迪亞·希弗雇用了5名原英軍廓爾喀士兵,為在英格蘭的莊園看家護院,這些來自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在英軍中以服從命令和驍勇善戰著稱,他們的特色裝備是隨身佩戴的一把弧形短刀———廓爾喀彎刀。這種彎刀形如狗的後腿,刀背既厚且鈍,但刀鋒卻鋒利如刮鬍刀,在英國及前大英國協國家的軍隊中十分出名。 廓爾喀人的武器廓爾喀人的武器在歷史記載中,廓爾喀彎刀從1600年左右就開始出現在尼泊爾。1767年,廓爾喀部落王率領族人,用手中的廓爾喀彎刀征服尼泊爾山谷,成為第一任尼泊爾國王。
其實,這種彎刀的歷史更為久遠。一般認為,它源於印度,傳到尼泊爾時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後被古埃及人看中並拿去用作兵器。或許由於它的砍劈性能十分優越,古希臘人又從埃及人那裡抄襲了這種刀的設計,發明了“雙刃彎刀”,這種雙刃彎刀十分適合騎兵佩帶用於作戰中的砍殺,成為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時期騎兵的裝備之一。也有說法認為,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從商人那裡得到了這種刀,並責令工匠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