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燦貞

2、戰鬥經歷解放戰爭初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是我東北軍為粉碎國民黨先南後北的作戰計畫而進行的重要戰役。 此戰役共殲敵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粉碎了敵軍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迫使敵軍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為守勢。 1951年6月10日,尹燦貞作為一一八師參謀長,以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的身份入朝作戰。

目錄

人物簡介
戰鬥經歷

1、人物簡介

尹燦貞,1922年生,山東省泰安市新泰羊流鎮王莊人。1938年10月參加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1940年5月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參謀業務,畢業後被分配到司令部任作戰參謀,後調瀋陽軍區工作,1970年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

2、戰鬥經歷

解放戰爭初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是我東北軍為粉碎國民黨先南後北的作戰計畫而進行的重要戰役。尹燦貞時任廖榮標第四支隊司令部作戰參謀,參加了四保臨江等重要戰役。
1946年10月,國民黨東北保全司令長官杜聿明,為繼續實現其南攻北守的戰略計畫,調集新編第六軍、第一軍及5個軍各一部,向臨江地區進攻,同時,以新六軍為主力扼守長春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點,阻止我軍過江南。這時我軍為確保南根據地僅有的臨江、蒙江、長白、撫公等四縣,決定採取南北密切配合、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戰法,確定肖勁光司令員、陳雲副政治委員等到臨江統一指揮。尹燦貞這時參與了四保臨江的戰役。12月17日,國民黨集中6個師沿輝南、柳河、通化、桓仁、寬甸向臨江地區進攻。我第三縱隊四十軍於1947年1月4日開始向通化、輯安一線反擊,先後殲敵五十軍第三師和一九五師各一部。5日,民主聯軍在北滿的第一、二、六縱隊和獨立師、二、三師,為配合南滿部隊作戰,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先後在其塔木、焦家嶺、城子街等地,殲敵新一軍5個營和2個保全團,迫使國民黨軍隊從南滿調新編第三十師、九十一師,由西滿調八十八師北援。19日我軍主力部隊粉碎了敵軍對臨江地區的第一次進攻.3月27日,敵軍調集20個團,分三路向臨江地區發動第四次進攻。我軍南滿部隊以部分兵力牽制其兩翼,集中主力殲其較弱的中路。4月1日,第四縱隊(四十一軍)第十師以小部兵力,將國民黨軍中路第八十九師和第五十四師、第一六二團誘至主力和第四縱隊第十師之間,於3日拂曉對敵人發起突然攻擊,以10小時激戰將其全殲,俘敵副師長以下7500餘人。左右兩路國民黨軍聞訊撤回。至此,敵軍四次進攻臨江均被粉碎。此戰役共殲敵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粉碎了敵軍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迫使敵軍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為守勢。
1951年6月10日,尹燦貞作為一一八師參謀長,以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的身份入朝作戰。當時的緊迫任務是:協同朝鮮人民軍打退敵人的進攻,迅速穩妥地穩定戰場,扭轉戰局。為此在入朝以前,我軍預定在平壤元山鐵路以北、寧遠公路線以南協同朝鮮人民軍打退敵人的進攻,在這一地區南構築防禦地帶,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小股敵人,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待我軍裝備訓練準備完畢後,再轉入攻擊。因此,我軍第一階段的戰役方針為: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敵後游擊戰相配合。
中國人民志願軍剛出國,在朝鮮北部根據敵人冒進的特點,在上述地區構築工事已不可能。遂改變我軍的作戰計畫,不是先部署防禦,然後再轉入攻擊,而是確定了先在朝鮮未喪失的地方站穩腳跟,再尋機打運動戰與陣地戰、敵後游擊戰相配合的戰役戰鬥原則。以聯合國軍為主要對象,集中優勢兵力全部殲滅敵人,採取夜戰、近戰、速決戰的方針,力求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根據戰局發展,適時進行戰略轉變,爭取和掌握戰爭主動權。毛主席說:“戰爭主動權,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有聰明的領導者從虛心研究和正確地估計客觀情況,正確地處置軍事……”根據毛主席的這種軍事思想,我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相互配合,並肩作戰,將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以南,扭轉了朝鮮戰局,迫使美帝和談,最後停戰。朝鮮戰役,不僅豐富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對我軍加強現代化建設、指導未來反侵略戰爭更具有重要意義。抗美援朝的勝利,是中、朝人民的勝利,打破了美帝稱霸世界的美夢和發動新的世界大戰的企圖,使其孤立,元氣大傷。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增強了中國人民保衛國家獨立、自由、和平的信心,鼓舞了世界人民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決心。尹燦貞回憶說:我有幸參加上述戰役,是泰山兒女的驕傲。(文/張一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