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本明

尹本明

尹本明(1940—2006)四川省成都市人,漢族,中學高級教師。1964年畢業於貴陽師範學院中文系,聽從黨的召喚,隨教育支邊隊伍來到沿河中學任教。1972年官舟中學創辦高中,奉命到官舟中學任教,1980年調回成都,1981年經本人申請重返官舟中學,1984年任官舟中學校長,1996年退休,2006年病逝於貴陽。 尹本明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沿河山區教育事業,是一位銘記在沿河人民心中的優秀教師,是一位樂於奉獻,善於開拓,勇於創新的教育教學管理者。他的講台藝術、教育思想、管理理念、領導藝術是沿河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的成功實踐激勵著教壇來者努力開創沿河教育事業的新紀元。

基本信息

別具風格的講台藝術

他思維敏捷獨特,知識淵博,教學方法靈活。反對苦口說教和機械灌輸,倡導情感式教學。由他主講的課堂生動活潑,極富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頗具寓教於樂之匠心,深得學以致用之精妙,全收事半功倍之效果。他講毛主席詩詞,聽者仿佛看到了“江山多嬌”的圖畫,感受到了“誰主沉浮”的氣魄。教材上的“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原本貶義,他卻號召學生學習竹筍精神:“鑽勁、韌勁、謙虛”。沖(chòng)在沿河話中常用來貶斥某人“不謙虛、不安分、舉止不得體”,他則說“沖(chòng)”就是“沖(chōng)”,是求上進,謀超越。

獻身老區教育矢志不渝

沿河是黔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是革命老區,又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落後,生活條件艱苦。1979年,銅仁師專中文系主任曾傳軒(尹在貴陽師院的同學)邀請他去師專任教,他婉言謝絕了。1980年組織上將它調回原籍成都,可是一年以後他又申請調回了沿河官舟中學。《貴州日報》曾刊載署名文章《金鳳凰又飛回來了》報導此事。這在當時大批外籍教師(包括沿中校長吳馬可、官舟中學副校長王玉慶等)紛紛調離沿河的大背景下,堪稱奇蹟,難能可貴。從此,這位來自天府川西平原的園丁,便一直紮根官舟中學,奉獻於沿河教壇。

師德高尚愛生如子

他十分關注學生的進步成長,把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83屆高中畢業班學生冉某某,在道班工作的父親為他辦理了頂替手續,小冉捨不得拋棄學業,老人卻堅持要他到楠木坨道班報到上班。尹老師知道後,把老人請到學校來,耐心細緻的做思想工作,幫助出謀劃策解決現實問題,決定讓老人暫代小冉到楠木坨上班,讓小冉讀完高中並參加當年高考。小冉當年高考榜上有名,大學畢業後從老師手裡接過教鞭,任教官舟中學。如今這位當年幾乎被定格為“道班工人”的青年已成為中學高級教師,省級教學骨幹,並走上了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崗位。89級高中畢業班學生蕭某某,體質較差,家庭經濟困難,百忙中的尹校長,曾親自在家裡燉好排骨湯送到學生宿舍樓上。高考臨近,他又從自家並不寬裕的工資里拿出40元讓小肖加強營養,還說是學校安排的。4年後,他親自開車到師大校園內接回小肖的行李,並說:“如有比較理想的單位,你就去,否則就回到官舟中學,我給你創造一個較好的條件。”這位當年幾乎失學的貧困學生,後被地區民族中學錄用,現已成為校內學科把關教師,省級教學骨幹,2009年被省城某重點中學選聘。像小冉、小肖這樣得到尹本明校長細心關照過的學生每年、每屆都有若干人,總人數多少沒有人做過詳細統計。

惜才得法真情待人

1984年,尹本明接任官舟中學校長時,正值外籍教師紛紛調走,本地教師爭相進城後的“真空”時期,官舟中學師資奇缺,加上設施簡陋,生源差,勉強留下來的教師大多也認為沒有奔頭,工作沒勁。針對這種情況,他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全力以赴抓師資隊伍建設。他提出了“讓每一個學生成人才,讓每一位教師成專家”的口號。他尊重老教師,重用中青年骨幹教師,更注重給初上講台的年輕人壓擔子,讓每個教師都有大顯身手的舞台,每個教師都有鍛鍊成長的機會。他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培訓教師:一方面走出去,他不惜代價,有目的地把教師分批帶出去,親自率隊到秀山、重慶、遵義、貴陽等地的重點中學、名校求經取寶,還和秀山中學結成姊妹學校;另一方面請進來,先後從縣內外聘請部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離退休老教師(如:冉啟安、黎明、田儒庚等)來校任教。85、86年曾利用暑假邀請內江師專、重慶大學幾位講師來官舟中學避暑講學。86、87年連續兩年爭取了省委講師團來校支教,這就是請進來“傳、幫、帶”。他採用這種被叫做“梯級培養”的方式,在官舟中學培養了一批骨幹教師(如:繼任校長陳少安、宋朝剛、冉茂易、陳謀韜等),也為縣城中學乃至銅仁、貴陽等地主要中學輸送了不少教學骨幹和管理能人。如:沿河民族中學的侯德全、田明豐,沿河民族職中的楊秀山,地區民族中學的田永報,貴陽白雲二中的周成剛,沿河人事局局長張永躍,縣交通局局長張永東,縣政府督學李慧芳,以及官舟中學的陳謀韜、冉茂瑜、李洪高、肖啟英、冉茂才等都曾鍛鍊成長於尹本明任職期間的官舟中學。沿河縣的省級骨幹教師、省級名師幾乎都出自官舟中學,官舟中學也因此被譽為“優秀教師的搖籃”。他除了在工作上大膽重用和全力支持教師外,更在生活上千方百計為教師分憂解難,對每個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家庭狀況也了如指掌。他親自掛帥為教師子女舉辦特殊班,開小灶補習功課,著實解決教師子女的升學就業難題,解除了教師的後顧之憂,每個教師都能輕鬆上陣,全身心的投入教學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學校湧現出了全國優秀班主任(顏慕華,1984年)、部級勞模(冉啟友,1987年)。

敢為人先倡導素質教育

他把教學質量當作學校的生存之本,率先把教學質量與經濟利益掛鈎,在學校年收入僅3萬元的情況下,決定用1萬元經費作教育教學質量獎。當時的官舟中學,設施、師資、生源都較縣內其餘幾所高中差,且居於鄉下,處於劣勢。他團結全校教職工,從抓差生差班轉化入手,以創辦學特色為目標,狠抓素質教育。主張“張揚個性,突出特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人才”。從84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學校田徑運動會,演講賽、歌詠會等校園文藝活動常年不定期舉行,校風、學風深刻轉化,呈現出“師德宏、師道彰、學風盛、校風淳”的生動景象。1986年,學校獲“貴州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1987年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稱號,1990年全縣高考升學率第一名,1993年又是全縣高考升學率第一名(當年縣裡未進行評比),1994年—1996年連續三年獲全縣高考升學率第一名。

官舟中學的成功,是對尹本明教育思想、管理理念的檢驗,是一個“變劣勢為優勢,化不治為神奇”的成功範例,在沿河教育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廣大西部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亦有重要借鑑價值。

勤儉辦學廉潔奉公

身為校長,他以苦為樂,帶頭奉獻,以“梅花香自苦寒來”激勵師生,鞭策自己。“以人為本”、“求真務實”是他的領導特色和工作作風。他經常給畢業班演講、上大課,與學生促膝談心。每年幾百畢業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他都瞭然於心,甚至能和每位家長談出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晚上,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在教室里,不論嚴寒酷暑,他都要守護到底,人們稱他為“學生的守護神”。他經常強調“要把鋼安在刀刃上”,從不亂花學校一分錢。他的學生楊成法先後任沿河縣長、縣委書記,曾幾次到官舟中學拜訪他,他從不向政府要一分錢。身患癌症後,他沒有住進醫院,總是說學校困難、縣裡困難,一心為黨和人民分憂。他終生從教,兩袖清風,不愧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沿河教育史上的成功者。

尹校長逝世後,他的事跡載入了《沿河縣誌》,有人這樣讚頌他:

尹本教壇一匠星,篤志山鄉秉燭明。

春暉沐浴生猶子,惜才得法傾真情。

敢為人先不圖名,求真務實奇效顯。

素質教育人為本,修為辦學儉並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