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陽堡

尚陽堡

尚陽堡 在遼寧開原縣東四十里,一作上陽堡,舊名靖安堡,清朝改稱尚陽堡,在今清河區境內。滿語稱其地為台尼堪,尼堪者,漢人之謂,清康熙時平雲南。附屬吳三桂之滇人,悉配戍於此。(據《中國地名百科大詞典》)

尚陽堡

尚陽堡

在遼寧開原縣東四十里,一作上陽堡,舊名靖安堡,清朝改稱尚陽堡,在今清河區境內。滿語稱其地為台尼堪,尼堪者,漢人之謂,清康熙時平雲南。附屬吳三桂之滇人,悉配戍於此。(據《中國地名百科大詞典》)

尚陽堡的歷史

清河原本是今開原市的一個鎮,上個世紀80年代,鐵嶺建市後清河改區。到過開原的人都知道,那裡的“堡子”多,現在還有威遠堡鎮、松山堡鄉慶雲堡鎮等,其實,它們都是綿延860公里的明代遼東長城邊堡,用現代話說,也就是兵營,而尚陽堡也是明長城下最北方的邊堡之一,不過,它在明朝時叫“靖安堡”,位於開原城東約20公里處,也就是現在的清河區楊木林子鄉佟家屯南側。歷史上,尚陽堡戰火不斷,開原總兵曾在此會合葉赫女真3000兵而聚集成4萬人馬,成明朝四路大軍之一路,攻打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後被努爾哈赤的薩爾滸大捷所瓦解。歷經數次大戰的靖安堡,在清朝建立後恢復了寧靜,並更名尚陽堡。或許是由於偏僻,這個地位與鐵嶺、開原不相上下的“彈丸之地”竟在皇太級天聰7年,也就是距今373年的1633年成為了朝廷的發配免死人犯的流放地。一大批當時十分有影響的重臣高官相繼被發配到這裡,之後有很多人又被重新啟用。這個特殊的地方,當時朝野上下,無人不知。順治帝、康熙帝曾多次在“聖諭”中提及尚陽堡。建國後,還有個尚陽堡遺蹟尚存,而且還有個尚陽堡村,但在1958年,政府為了給後人造福,尚陽堡成為“淹沒區”,居民遷出,於是,尚陽堡所有的遺蹟也隨著水庫工程的進展而逐漸沒於水底,從此,湖隱尚陽堡。

被流放到尚陽堡的“流人”

流刑,把犯人遣送到邊遠地方服勞役的刑罰。此刑始於秦漢,隋定為五刑之一,沿至清朝。清代,共有三大“流放之所”,一是今黑龍江寧安的寧古塔,二是卜魁,即現在的齊齊哈爾,三就是尚陽堡。在數十年的時間裡,數百位因“觸犯了文字獄”或“直言上諫”或“被陷害”的大臣、文豪被流放到尚陽堡,他們把先進的文化帶到並融入這片“荒蠻之所”,堪稱開啟了遼北文化的新時代,影響深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為一個“方圓三里”的小地方,尚陽堡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一筆鮮明的印痕,緣於那些“流人”,它的“厚重”是被一個又一個謫居者所積澱出來的。尚陽堡作為“國家監獄”期間,被流放到此的有暴動者,有科舉考場作弊者,但“主流”卻是那些博學、正直的大臣,從歷史的角度去評價,他們中有大學問家、有教育家,也有詩人。銀岡書院是鐵嶺人的驕傲,在去年舉行的銀岡書院研討會上,它被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學者定位為“東北第一書院”。它的締造者就是個“流人”,名叫郝浴。郝浴26歲中進士,授刑部主事,28歲授湖廣道御史,巡按四川。正在其仕途如日中天之時,1654年,受吳三桂陷害,帶著妻子被流放到尚陽堡,他的兒子郝林就是在這裡出生,於康熙21年高中進士,歷任寺卿、奉天府尹、禮部侍郎、尚書。在尚陽堡度過4年之後,郝浴全家遷居鐵嶺,“戊戌五月下鐵嶺,卜築於南門之右,方十許畝,中為書室三間,前有圃種蔬,後有園種花,左壁吾臥室也。”這就是銀岡書院的前身,康熙14年(1675年)郝浴“以原職召還”,走時感慨萬千“泣撫銀岡,留為書院。”郝浴在鐵嶺近二十年,以高深的學識,在家辦學,培養學生,普及文化,同時也寫出了許多諸如《關帝廟祝文》、《銀州語錄》、《紫陽斷章》等反映鐵嶺現實的詩歌和文章,而銀岡書院更已成為鐵嶺人民的寶貴財富。因蒙冤而被流放到尚陽堡的還有編纂了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例最完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的陳夢雷。康熙13年,靖南王耿精忠與吳三桂回響,在福建謀反,時任翰林院編修的陳夢雷回家探親,正巧遇到耿精忠。鑒於陳夢雷的名氣很大,耿精忠欲將陳拉入營壘,將陳夢雷及其父都囚于軍中,許以官爵。陳夢雷堅決不同意,四年後清政府平叛,涉案者大部分被處死,陳亦受牽連,康熙下旨從寬處理,免死,給披甲新滿洲為奴,於是被發尚陽堡。清河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尚陽堡工作組”成員曾浩說:“來到尚陽堡的高級官吏、文人墨客有100多人,他們在藝術和創作方面都很有成就。更主要是他們服刑期間不甘寂寞,設館教徒,著書立說,像陳夢雷在流放期間寫出了《盛京通志》,吏部侍郎董國祥更是為鐵嶺人寫出了東北第一本縣誌《鐵嶺縣誌》,還有禮部給事季開生、河南主考官丁澎、兵部左侍郎張天植、山東巡撫吳達、山西巡撫劉嗣美等在流放期間都著述頗豐,學術價值極高,如今,均成為了研究鐵嶺歷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正是這些很有“文化和層次”的流人,給尚陽堡乃至整個遼北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他們的被流放實際上也就形成了一種文化的遷徙和流動。

尚陽堡的重現

半個世紀了,隨著尚陽堡的沉睡水底,幾乎再沒人去關注這個曾經流放過那么多歷史名人、曾經令中原文化與遼北文化碰撞融合的地方,即使是當地人也僅僅有一部分可能還知道尚陽堡這個古老的名字,但“尚陽堡”到底是什麼,幾乎沒人能說清楚了,有的也只是那些口耳相傳不入正史的傳說,尚陽堡的歷史在清河人、遼北人的心中已經逐漸模糊,甚至淡忘了。在有識之士的一次次呼籲中,2005年,“尚陽堡”引起了清河區委、區政府的重視,於是,一項搶救、挖掘、開發“尚陽堡文化”的龐大工程開始了。去年11月以來,他們四處尋訪,目前已整理資料30多萬字。他們還拜訪了余秋雨、韶華等對“流人文化現象”很有研究的專家,並同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流人文化研究會”建立了學術交流機制。目前,該區已經將此項工作寫入“十一五”規劃,創辦了內部資料《尚陽湖》期刊,建立尚陽湖網站。旅遊部門也在水庫中潛水探查後設計出了“尚陽堡”原貌圖紙,正準備投入3000萬元對尚陽堡進行異地修復,不久的將來,“重生”的尚陽堡將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以上據《遼寧日報》)

尚陽堡的建築內容

南北二城門石(磚)木結構;四面城牆(磚)石空心牆;哈達部王爺府第;會客,議事大廳;賓客館驛;尚陽堡監獄;尚陽堡名人展覽館;尚陽堡城內廟宇;滿清書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