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雲[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尚秀雲[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尚秀雲[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尚秀雲,女,中共黨員,大學法律專科學歷,任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1980年2月,進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副處級審判員等職,因在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中的出色表現,曾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她曾榮獲“全國法院模範”、第三屆“中國內藤國際育兒獎”、“英模天平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並榮立一等功。她是電影《法官媽媽》的生活原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尚秀雲出席會議剪影 尚秀雲出席會議剪影

尚秀雲是中國第一代從事少年刑事審判的法官,據“搜狐網”資料, 她公正、高效地審結了數百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處少年犯880餘人,其中有206人判處了非監禁刑。在這些判處非監禁刑的少年中,有19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有7人因確有突出的悔改表現被減刑,許多被她那母親般的情懷所感化、教育過的失足少年,都發自內心地稱呼她為“法官媽媽”。她撰寫的論文《“寓教於審”在少年審判中的套用》、《從家庭、學校、社會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對100名未成年犯的調查報告》等,被評為北京市法院系統少年法庭論文評比一等獎和二等獎。

尚秀雲先後擔任北京市八一中學、中央民族大學附中、遠大職業高中、鴻雁打工子弟學校等學校的法制校長。先後以“法官媽媽”法制課堂等方式,結合生動典型的案例,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講解犯罪行為對社會、家庭、個人造成的危害,從常見的容易引發少年違法犯罪的不良行為講起,告訴孩子們只有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築起堅固的人生防線,才能終生遠離犯罪。她還應邀到河南鄭州、河北石家莊、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雲南昆明等地做法制報告和親職教育報告,取得了良好的法制宣傳效果。她在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人大代表期間,積極參政、議政,呼籲全社會關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出“為網路立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的聯動教育機制”及“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數十件議案和提案,在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過程中,她多次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十多條建議,其中“少年法庭應當在該法中予以定位”等三條建議被寫入了該部法律。

人物事跡

尚秀雲從多年審理少年犯罪案件實踐中感受到,強化“庭審”的教育功能,對感化、挽救少年犯會起到意想不到的顯著效果。為此,她改變了以往只有審判長一人坐堂問案的簡單做法,在少年法庭上特別設立了幫教席,把未成年被告人的家長、老師、親友請入法庭,與法官、公訴人、辯護人共同施教。開庭前,她通過深入細緻的走訪調查,挖掘出少年犯自身的“閃光點”,能打動他們心靈的“感化點”。一次,尚秀雲審理了一個16歲少年盜竊案。這名少年因和母親賭氣,獨自到城裡打工,被老闆扣了工錢並開除,一氣之下,他撬了老闆的保險柜,盜走錢款。開庭前,尚秀雲做了周密的調查:這個少年的父母早已離異,在街道工廠幹活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盼望他早日自立。開庭時,尚秀雲把這位母親請進了法庭。當宣讀完判決後,尚秀雲忽然動情地對少年說:“你抬起頭來,好好看看你的媽媽,再看看你媽媽那雙手。”少年抬起頭,看到監護席上的母親時,他驚呆了:僅僅幾個月時間,母親的臉龐顯得衰老而又蒼白,雙眼充滿哀愁的淚水,那雙溫暖而柔軟的手,卻變得粗糙而乾裂。這時,尚秀雲對少年說:“你可知道,這幾個月來,你母親白天做工,晚上不顧勞累,出去撿廢舊物品,賣給資源回收筒。都是為了替你退賠贓款,減輕你的罪責。”尚秀雲的話音未落,少年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的腳下,向母親發誓要痛改前非。後來,這位少年努力改造自己,在緩刑期滿後當了一名自食其力的汽車司機。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尚秀雲摸索了一套對少年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即充分利用開庭前、開庭中和最後判決的機會,對少年被告人進行法制、道德教育,人生、親情教育,認罪伏法教育和前途教育。其中又以“庭審”為重心,強化對犯罪少年的感化、教育力量,促其悔過,重新做人。尚秀雲把這些經驗寫成論文,在北京市法院系統少年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宣讀。

為了精通業務,她努力學習鑽研了犯罪學、青少年心理學、教育學等,並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運用。她不僅在審判全過程貫穿對少年犯的教育,還從改革少年法庭的設定上動腦筋,下工夫,使其更適於少年犯的年齡心理特點,更利於對他們的教育和挽救。少年法庭是從成人法庭派生出來的,最初的法庭設定也都仿從成人法庭。有一次,少年法庭公開審理一個14歲少年的案件,這個被告少年個頭瘦小,身高不足1.5米,一站進法庭那囚籠般的被告席,頭才將露出,頓時嚇得臉色煞白,腿打顫,哇哇大哭起來,少年犯處於緊張、恐懼和壓抑情緒,直接影響“庭審”效果。這件事刺激了尚秀雲,她和同事、領導反覆商議,決定對少年法庭的環境設定進行改造。尚秀雲精心構思、設計:審判台呈U形,色彩是天然木製的暖色,黑色囚籠似的被告席被一張精緻的小課桌所代替。正面牆上的“少年法庭”字樣烘托著鮮紅的國徽。U形審判台的設定,是對未成年被告人敞開的懷抱,半開口的橢圓法台使法官、公訴人、辯護人同處於一個平面,象徵控、辯、審在法庭上對少年犯的教育形成合力。這種創造性的法庭設定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並被全國許多法院的少年法庭所模仿。一次,一位少年犯了私藏槍枝罪,被起訴到法院。開庭審理時,尚秀雲把他的父母、老師請來法院共同施教。當少年犯被帶進莊嚴、明亮,富有教育寓意的少年法庭時,他萌生了重回課堂的感覺,再抬眼看看幫教席上,爸爸、媽媽和老師正用嚴肅而又期待的目光望著他,內心愧疚不已。坐在審判長席上的尚秀雲拿出一張這個少年犯從前和同學們的合影說:“那時,你被學校評為好少年,神態多么自然、自信。”少年犯心頭一驚:自己犯了法,法官還記得他從前的優秀表現,其內心更加悔恨。尚秀雲又說:“難道你不想重新回到學校和同學們中間,回到父母的懷抱。”少年犯流下了悔恨交加的淚水。 尚秀雲目睹了一個個稚氣未脫的孩子,為了一輛跑車、一次生日聚會、一身名牌T恤,最終成為少年罪犯。而在工作中她又常常碰到這樣棘手的問題,一個少年初次犯法,一旦判刑入獄,往往會被社會打上黑色烙印,從此劃入另冊,一蹶不振,二進宮、三進宮現象非常頻繁。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使得對少年犯的教育、挽救更有成效,尚秀雲大膽提出了新的改革構想:在對青少年犯判決中多判緩刑。某重點中學的學生程某,因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先後在清華大學等地盜竊作案16起,竊得價值4600餘元的財物。根據程某的盜竊數額,完全可以判實刑,在審理案子過程中,尚秀雲注意到,這個少年盜竊的財物數額不少,卻沒有銷贓揮霍,贓款全部分給了小夥伴,贓物也全部鎖在家裡。作案期間,他曾多次想洗手不乾。從這些細微現象中,尚秀雲察覺到程某的良知未泯,加強管教是可能使他重新回頭的。程某最終被判了緩刑。為創造一個良好的監改環境,尚秀雲幾次到程某原來的學校反覆做工作,說服學校破例接收他重返學校讀書。接下來,便是從法院到學校,從派出所到居委會。一份份幫教計畫,一次次回訪,一次次談話,尚秀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為失足的程某牽掛、操心。尚秀雲一顆熾心,一片深情,讓程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回到學校後,他刻苦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南方遭受水災後,他主動把自己攢下的零用錢捐給了災區,還利用課餘時間,和同學一起設立了腳踏車修理站,義務幫助人們修理腳踏車。程某緩刑期滿後,考取了全國一所重點大學,並加入了共青團。

尚秀雲有一個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她幫教的100多名少年犯的家庭情況、住址、聯繫電話,並細心地記下了每個孩子的出生日期。每逢生日,孩子們都會收到尚秀雲寄來的生日賀卡和電話。自然,孩子們的心裡話都願跟尚秀雲說,都懇切希望經常聽到她的親切教誨。有一個少年犯18歲的生日快到了,尚秀雲向他的家長提出給孩子過個有意義的生日。可父母恨其不爭氣,給家裡丟臉,不願給他過生日。尚秀雲得知後對家長說:孩子雖然犯了罪,但不要嫌棄他,要給他以親情的溫暖,把生日也當作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在尚秀雲的提議下,父母為孩子精心安排了一次難忘的家庭生日會。這以後,該少年像換了個人似的,勤奮苦學,學習成績一躍居於全班前列。

尚秀雲的辦公室桌上,總是堆滿了少年犯寫給她的思想匯報和信。許多信中都親切地稱呼她“尚媽媽”。1990年,一位貴州少年,16歲就破格被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錄取,可入校不久卻因盜竊腳踏車而成為罪犯。他被逮捕的訊息傳到家鄉時,他那在鄉村國小當教師的母親經受不住打擊,悲痛欲絕,當場昏了過去。尚秀雲因此結識了這個犯罪少年。當她仔細分析了案情後,發現這個少年被告從貧困山區剛踏入首都高校大門,便強烈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貧困與都市富裕繁華的巨大反差,尚未成熟的身心受到刺激侵蝕而扭曲,直接導致了他的犯罪。尚秀云為了能把這少年犯留在北京,按緩刑處理,必須先做通學校的工作,為他保留學籍。於是她帶上書記員助手,來到他就學的那所大學,先找保衛科,再找系主任,直至找到校黨委書記。反反覆覆,苦口婆心。開始校方的態度很明確:國有國法,校有校規,觸犯刑律的一律開除。尚秀雲從下午2點一直到晚上7點,整整5個多小時的“軟磨硬泡”,她的誠心終於感動了學校黨委書記。就這樣,學校破例保留了這位被判緩刑少年的學籍。在緩刑改造期間,尚秀雲和校方共同制定了幫教計畫,並要求這名失足少年每月來海淀法院匯報。每次尚秀雲總是仔細詢問他的工作學習和思想情況,詢問他的父母身體和精神情況。他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改造,悔過自新,平穩度過了緩刑期。一年後,該失足少年重新回到了大學課堂。他格外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再學習機會,加倍努力,以優異成績大學畢業,並考取了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從此,他和尚秀雲結下了深厚的“母子情”,1998年,他邀請尚秀雲參加了他的婚禮。

尚秀雲給自己定下了規矩:既然幹這一行,就要斷了發財念頭。有一對曾做出特殊貢獻的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夫妻,他們上高中的兒子卻因私藏槍枝和盜竊被捕。這對夫婦準備了幾萬元錢,並打聽到了尚秀雲的辦公室電話,準備尋找機會,送上錢。第一次開庭,這個少年犯的母親就裝了幾萬元,準備找機會送給尚秀雲。可當她和尚秀雲面對面坐在一起時,便被尚秀雲一身正氣、嚴肅、熱情、細緻的談話所感動和震懾,她的手幾次伸到衣服兜內想掏錢,又幾次把手抽了出來。尚秀雲仔細分析了這名少年的犯罪情況,認為孩子的主觀惡性不深,有挽救的可能,最終給孩子判了緩刑。緩刑期間,尚秀雲堅持對孩子走訪教育監督,使孩子緩刑期滿後,考上了大學。孩子的父母給海淀區法院院長寫信,感激尚秀雲的無私。還有一個少年被告人的父親是中央某機關的司長,司長夫婦通過熟人拐彎抹角打聽到尚秀雲家的住址,提著名茶、茅台酒和水果來拜訪尚秀雲,希望對他兒子從輕處罰,並極力表示事成後必有重謝。尚秀雲拒絕了。司長夫婦只好把東西帶走,他們以為兒子沒救了。然而,尚秀云為了這孩子跑學校、跑街道、跑教育局,落實幫教措施,孩子判了緩刑,重返課堂,後來,考上了大學。那位司長夫婦為了感謝尚秀雲,每到年節,就帶著兒子和禮物到尚秀雲家,但每次都被她回絕。其實,尚秀雲的經濟並不寬裕,她每月的工資不多,其丈夫的單位不景氣,每月工資更少,加上當時兩個孩子上大學,需要用錢。她被評為全國法院模範,榮獲獎金2000元,可她回到法院,立即把獎金全部交了黨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