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圍島

小谷圍島,位於廣州市北北部。面積20.15平方公里,5954名村民。有以黃埔軍校為代表的近代史跡文化。

歷史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這裡便是南漢皇帝的狩獵場所在地,幾代南漢帝王的陵冢也正在小谷圍。小谷圍原來叫小箍圍,這一名字較早見於明末清初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廣東新語》卷二云:“下番禺諸村。皆在海島之中。大村曰大箍圍。小曰小箍圍。言四環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諸村多以洲名。洲上有山。煙雨中望之乍斷乍連。與潮下上。予詩。洲島逐潮來。”為什麼叫“箍圍”呢?原來“箍”字的意思是指圍束,亦指圍束的圈,如箍桶,桶箍,鐵箍等。由於大小箍圍島四面環水,像是兩隻被水圍束住的箍桶,故而有此之名。

“小谷圍島”在清代原稱十三鄉。由於作為珠江江心孤島的特殊地理位置,也由於行政管轄上的不分明,長期處於自然狀態中。大學城開發之前,島上沒有工業,村民還使用泉水和井水,最高建築物不過五層。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它的文化遺存保留比較完整,再加上原生態的自然風光,這可能就是它被選作大學城的兩個重要原因吧。畢竟,大學城本來就應該選擇一個自然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的地方。

由於小谷圍島孤懸珠江中心,不通陸路,解放以前,又缺乏橋樑,人員往來只有水道可行。不過,這依然沒有阻隔小島與外界的貿易往來。穗石、北亭、南亭、練溪等的碼頭遺址極富地方特色,鮮明地反映了嶺南鄉間“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的經濟貿易狀況。

“小谷圍島”道辦事處於2004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轄整個小谷圍島。島內分布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0所高校,因廣州大學城建設,原小谷圍島6個行政村大部分已遷往島外谷圍新邨安置區,現島內有南亭、北亭、穗石、貝崗4個保留區,面積1.127平方公里(1691.795畝),人口1802戶、5954名村民。

地理

小谷圍島位於廣州市北北部,面積20.15平方公里,風光秀麗,四面環水,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接長洲島,與琶洲島、瀛洲生態公園隔江相望,距廣州市中心約17公里,距規劃中的廣州新城約17公里。位於廣州南拓軸上和都會區中,附近既有以黃埔軍校為代表的近代史跡文化,又有以餘蔭山房和寶墨園為代表的傳統與現代嶺南園林文化,還有以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廣州生物島為標誌的現代都市文化。

民俗風情

1、開燈、團燈:一條村同姓的一般都有共同的祖先,叫“大太公”,所建的祠堂叫“大祠堂”。其下按血緣的遠近,又分為若干支系太公和祠堂。通常十代八代內的叫“私伙太公”,其祠堂叫“私伙廳”。同一個私伙廳的族人,由於血緣近,關係密切,所以共同參與活動也較多。

2、拜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中國神話說它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祗。島中兒童初開學時,必須去魁星閣拜魁星神(不一定要拜孔子),以求“神靈”保佑學業進步,將來平步青雲。

3、建“擋鍾”建國前,有的人迷信,講究“風水”,認為住房門口正面對著巷口,或衝著“煞氣”,對家宅不利,於是在門前幾米遠處,建一座擋鍾去“擋煞”。擋鍾是一道高約2.5米、寬約2米的磚牆,以能遮住自己大門口為準。

4、揸太公箱:各級祠堂多有一定的田地產業,有開展各種宗族活動的經費,管理祠堂財務之職,稱之曰“揸太公箱”(因為裝賬簿、單據的多是用白鐵皮造成的箱子)

5、上祠堂,建國前村中族權相當大。凡族中人內部發生矛盾糾紛,雙方無法自行解決時,則需通過族務理事會的鄉紳進行仲裁,雙方必須服從遵守裁決,這就是所謂“上祠堂。

6、游刑示眾:昌華市和官山是島內兩個規模頗大的墟場,是島內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和日用品供銷地。

7、搶花炮:這裡說的花炮,並非火炮或鞭炮之類的東西,而是一座五彩繽紛的、內裝嵌房屋、花木、人物模型的紙紮假山。

8、堆英雄:農曆除夕日,家家戶戶都重新張貼紅艷艷的“揮春”(一種春聯之類寫有吉祥意思的民間張貼物),呈現一派“桃符萬戶更新”景象。堆者,島內土語意燒也,雄字粵音與紅字相同,指揮春,就是把撕下來的破舊揮春和紅紙集中起來焚燒,熊熊的篝火,表示送舊迎新之意。

9、老鼠嫁女:老鼠毀壞莊嫁雜物,農民恨之人骨,盼望來年把老鼠驅走,根除鼠患,故有“老鼠嫁女”這一招。除夕深夜,一些婦女在老鼠經常出人的地方拜祭,在地上燃點香燭,擺上鼠類喜歡偷吃的祭品,並喃喃禱告,儼然施行“送嫁”儀式。

10、打醮:打醮時,一班南無先生和道士道姑設壇作法祭神,打擊法器,唱歌誦經。娘媽出巡時,旌旗雄獅開路,鑼鼓造勢,抬著天后娘娘型像沿村遊行。在廟門右邊廊下,放有一尊紙紮神像,其體型大小和容貌每年都有變化,有時身高超丈,上頂檐瓦,似威猛的天兵神將,有時又如高僅尺余的猥瑣侏儒小鬼。

11、拜石豬:在雲梯里巷尾,有一狀如母豬、半藏在大路邊的天然岩石,這是“昌華八景”之一的“陰陽古石”。其旁建有一座面積不大的石豬廟,內塑有一人形的石豬神像。迷信之人拜石豬時,把薄薄的一小片豬肉貼在神像身上。故今村民形容東西量少時,也說“好似拜石豬這般少。”

12、還經:隆冬臘月,正緊張地綢繆過大年之時,各戶照俗例進行酬謝“神恩”活動,把村中全部的廟宇社壇一個不漏地逐間施行膜拜。小康人家還有僱請一位南無先生到家中開壇誦經,這就是所謂“還經”。後又使人去田溝撈幾條野生小魚,再回放珠江河中去,名曰“放生”。

13、上匾:過去島內成年男子要命一個“大名”,用大名的機會一生中只有結婚和死亡兩次。大名除姓外由二字組成,其中一個字,由老祖宗早就以詩句或楹聯形式統一規定下來的,另一個字則由自己去定。比如北亭村梁姓,就有“……熙勛猷高繼美”的排列。因此,看大名就可知此人是第幾代孫。上匾者,是在結婚時把他的大名寫在紅紙上,用簪花掛紅的玻璃鏡架鑲嵌著,並永久地掛在新房的牆壁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