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彝良縣洛澤河鎮,地處鎮西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鎮道路為煤灰路,交通方便,距縣26公里。東鄰本鎮洛澤河村,南鄰本鎮倉盈村,西鄰本鎮毛坪村黃木塊自然村和龍潭村,北鄰本鎮毛坪村。轄李家院、乾田、青樹林等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10戶,有鄉村人口3623人,其中農業人口3623人,勞動力26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43人 。

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18.94平方公里,海拔1303.3米,年平均氣溫20.7℃,年降水量5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681.9畝,人均耕地1.58畝,林地16596.1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工資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681.9畝,人均耕地1.58畝,主要種植 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6596.1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2.1畝;荒山荒地5083.4畝,其他面積1001.4畝。有煤等資源   。

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通路、通電、通話,不通有線電視、水部分通。全村有337戶通自來水,有403戶飲用井水,有6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有75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2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和5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84戶(分別占總數的36%和35%)   。

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該村到鎮已通煤灰路;進村道路為土、煤灰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3輛,機車9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無自然村通有線電視、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4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2萬元,占總收入的23.71%;畜牧業收入152 萬元,占總收入的22.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70頭,肉牛99頭,肉羊192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29%;第二、三產業收入350萬元,占總收入的51.24%;工資性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44%。農民人均純收入10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工資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9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94人,到省外務工35人   。

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2萬元,占總收入的23.7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椒特色產業   。

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10戶,共鄉村人口3623人,其中男性1820人,女性1803人。其中農業人口3623人,勞動力 2619人。該村以漢族2792人,少數民族831人,其中苗族807人 彝族彝族24人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06戶,占農戶總數的1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965平方米,擁有教師23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38人,其中小學生488人,中學生150人   。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0畝。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1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債權債務、收入支出、基礎性建設工程籌資投工投勞開支等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6 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8人   。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5個村民小組。

小發路村 小發路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5人。

人文地理

發路行政村坐落在洛澤河西岸,山勢巨大,人們背山而居,居住地段屬斷層山脈,地質構造極不穩定,地質災害頻繁。這裡有豐富的煤、鉛、鋅等礦產資源,煤素有天然“烏金”之稱   。

發路行政村聚居著漢、苗、彝族。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經濟文化水平相當落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薄弱。

發路行政村苗族同胞們聚居比較集中,他們一般通苗、漢語言,大多能歌善舞,熱愛生活,每年他們都會湧向本鎮簸迤或奎香鄉趕花山節,從而更加密切本縣苗族同胞們的關係,始終保持著苗家人那份樸素的凝聚力。

新農村建設

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   。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大多數自然村未通公路;2、人居環境差;3、多數自然村人畜飲水困難;4、偏遠的村民小組用電困難;5、學校教育設施不完善,許多學生上學困難   。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特色產業中的核桃種植面積50畝,增加花椒種植面積200畝;2、爭取資金解決基礎設施等問題;3、發展養殖業中的豬200頭、牛100頭、羊500隻;3、轉移剩餘勞動力200人以上;力爭在“十一五”未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1050元增加到1400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