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壩村[雲南省保山龍陵縣平達鄉小田壩村]

小田壩村隸屬於龍陵縣平達鄉,地處平達鄉北邊,距平達鄉政府10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95公里。東鄰猛糯,南鄰河尾村,西鄰象達鄉,北鄰天寧鄉。轄壩頭、核桃田、楊家寨、河外、新寨、安洞、桂花樹共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49戶,有鄉村人口2068人,其中農業人口1982人,勞動力19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69人。 全村國土面積30.52平方公里,海拔1452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7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茶葉、核桃、烤菸、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374畝,人均耕地1.65畝,林地25773.5畝。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7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建制沿革

小田壩村建村的歷史起源於1958年。1958年成立了小田壩管理區,下設隊。1962年改為小田壩大隊,下轄生產隊。1968年改為小田壩公社委員會,下轄社。1984年改為小田壩小鄉,下轄社。1988年改為小田壩行政村,下轄社。2000年改為小田壩村民委員會,現小田壩村民委員會下轄7個村民小組。

基礎設施

截止2013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49戶通自來水,有549戶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49戶通電,無通有線電視的用戶,擁有電視機農戶5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9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有汽車8輛,有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2輛,機車42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43畝,有效灌溉率為39.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4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到2013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3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經濟發展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9萬元,占總收入的51.8%;畜牧業收入760萬元,占總收入的2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20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0.9%;林業收入376萬元,占總收入的13.4%;第二、三產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1.1%;工資性收入98萬元,占總收入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62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3人(占勞動力的76.9%),在省內務工95人,到省外務工21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甘蔗、烤菸、茶葉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1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石斛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甘蔗、石斛、烤菸產業。擁有個體企業8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9戶,共鄉村人口2068人,其中男性1142人,女性926人。其中農業人口1982人,勞動力136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033人,彝族14人,其他民族21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3人,占人口總數的12.26%;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82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62人,五保戶4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1個,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無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5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99人,距離平達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6人,其中小學生199人,中學生97人。全村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無少數民族黨員,其中男黨員54人、女黨員8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監委會主任、農計員組成,下設壩頭、核桃田、楊家寨、河外、新寨、安洞、桂花樹共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7人。

新農村建設

2005年,小田壩村在河外村民小組實施了扶貧溫飽安居村建設工程。總投資28.53萬元,完成了該村的人畜飲水工程、基本實現村莊道路硬化,有90%以上的農戶完成了改灶、改圈、改廁,9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沼氣池,開發了板栗新產業、對126個村民進行了科技培訓;2011年核桃田小組實施了興邊富民工程,使小組的寨容寨貌得到了較大改變,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13年鄉至村委會的道路得到了硬化。小田壩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

村務公開

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7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無“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6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收入、支出、債券、債務等。

發展方向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村莊道路晴通雨阻,晴天灰塵滿天,雨天泥滑路爛;田、地溝道排灌困難;

2、小組人畜飲水水質差;村民居住條件差,人畜混居、廚房、畜廄共房的現象隨處可見;村民醫療條件差,衛生室醫療設備欠缺,醫生技術差,民眾看病難。

3、村內公共設施欠缺,村民無固定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

4、沒有持久競爭力和持久致富能力的優勢特色支柱產業,

村民經濟收入不穩定。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大力發展核桃、烤菸、甘蔗、茶葉特色產業,新增種植面積1000畝;

2、發展養殖業,特別是加大養牛力度;

3,使農民人均收入實現倍增;

4、逐步改擴建村莊主道路硬化建設,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興建文化活動室。

人文地理

小田壩村,在樹木掩映之中,村莊秀美,田園靚麗,民風淳樸。村民的風俗習慣和其它村漢族的大相逕庭,也是多姿多彩,妙趣橫生。諸如打陀螺、轉鞦韆、唱山歌、彈三弦、“刮欠”等都是村民喜愛的文體活動。此外,村民還信奉自然宗教。五月初五端午節為紀念屈原,村民們用槁葉包粽子,燒糯米“糍粑”丟進水井裡,還用各種顏色的布縫製“小猴子”戴在小孩的衣服上。到六月二十五日“火把節”,戴在小孩衣服上“小猴子”要取下來用火燒掉。村民還要殺好雞,備上齋飯,點上火把去獻田、獻地,以祈求田地肥沃、五穀豐登。七月半是供奉祖宗的節日,各家在供桌上擺上果品,放上用米飯粑粑做成的“荷花”、插滿“小果子”的李子樹枝。每頓飯前都要獻亡、磕頭、燒香化“錢”,以示對祖宗的孝敬,並希望得到祖宗的保佑。大年三十夜晚,家家戶戶要“封門”。把煮好的“隔年飯”、“雞三生”擺在門前,點燃鞭炮,邊念“四句”邊關上門,祭獻完畢後才打開門,意為驅鬼避邪,把住財門不外流。不止這些,村民在建正房立柱子時都要進行“上樑”儀式。由“風水大師”主持,他先把三尺六寸紅布畫上八卦圖包在正樑上,把公雞雞冠的血點在四根柱子上,擺上齋飯、果品、親戚送的所有糕點,示意大家放鞭炮,隨著連續不斷的鞭炮聲,“大師”站在樑上念完“四句”後,連連把上面插有硬幣的粑粑和糖果丟下來,隨後把一瓢水潑下來。先由主人跪著用圍裙接住最大那個粑粑跑開,然後圍觀的大人、小孩一涌擠上去搶,一直到把所有的粑粑和糖果搶完,有些人手裡拿著勞動果實,已經成了“落湯雞”,渾身濕透了,卻還笑得合不攏嘴。這代表村民祈願今後風調雨順,財源滾滾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