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煩惱地法

(4)嫉,是不喜他人榮達。 (5)惱,是堅執所 (8)諂,是心險曲,不如實顯自。

小煩惱地法
(梵PARI^tta-kles/a-bhu^mika-dhar- ma^h!)
指與小分污染心相應而各別現起的煩惱。 又名小隨煩惱。有十種,即忿、覆、慳、嫉、 惱、害、恨、諂、誑、憍。(1)忿,是對不適己 意的有情、非情生起忿怒。(2)覆,是隱覆自己 的罪過。(3)慳,是吝惜財物、教法,不欲施 與。(4)嫉,是不喜他人榮達。(5)惱,是堅執所 犯罪事,不聽勸諫,自生熱惱。(6)害,是危害 [P849-b] 有情。(7)恨,是於忿所緣之事,數數尋思,心 鬱結不捨。(8)諂,是心險曲,不如實顯自。(9) 誑,是無德現有德相,誑惑世人。(10)憍,是染 著自己的身體財位,心存傲慢。
小煩惱地法中的「小煩惱」,是指上述十 種心所,其性雖通不善與有覆無記,但僅與第 六識的染污心相應,並且各別現行,非!3汶起, 故云小煩惱。「地」是指此心所所行處的心王 ,「法」是指心王所有的法,仍是指此十種心 所。就此心所的特性,法寶《俱舍論疏》卷四 設立四義︰(1)唯修所斷,(2)唯起意識地,(3)唯 與無明相應,(4)各別起現行。
此外,大乘唯識家將以上十種稱為小隨煩 惱或小隨惑,其次序是︰忿、恨、惱、覆、誑 、諂、憍、害、嫉、慳。其中忿、恨、惱、害 、嫉以瞋恚之一分為體;憍、慳以貪愛之一分 為體。覆、誑、諂以貪、痴之一分為體。又各 自分別起現行而不俱起,故名小隨惑。
〔參考資料〕 《雜阿毗曇心論》卷二;《入阿毗 達磨論》卷上;《俱舍論》卷二十一;《顯揚聖教論》 卷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大乘廣五蘊論 》;《俱舍論光記》卷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