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南[報刊專欄與別稱]

小江南[報刊專欄與別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90後文學領軍人物 後博寒2010年報刊專欄《小江南》,這是一檔用“個人眼中的江南”與“現代城市”形成強烈衝撞產生的文字風格。是後博寒為大家奉獻的心靈讀物。

後博寒

90後文學領軍人物 後博寒2010年報刊專欄《小江南》

這是一檔用“個人眼中的江南”與“現代城市”形成強烈衝撞產生的文字風格,專欄內容新穎獨特,視角審美獨到,富有情趣,是後博寒為大家奉獻的心靈讀物。

集安的別稱

吉林省集安被稱為“長白山下的小江南”。這裡山清水秀,有著玉米之鄉,文化重地的美稱,高句麗文化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列,位於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共和國隔江相望,有著眾多的旅遊資源。

漢中的別稱

漢中市別稱“西北小江南”,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地處亞熱帶,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漢中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獨特秀麗,全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一百餘處。

值得一提的是,漢中在自然區劃上並不屬於西北地區,而往往屬於西南地區,因此“西北小江南”這一表述並不完全科學。

東寧縣的別稱

黑龍江的東寧縣別稱“塞北小江南”,位於黑龍江東南端。東鄰俄羅斯,南臨吉林省琿春市、汪清縣,西、北與穆稜縣接壤。氣候溫和,素有黑龍江省“小江南”之稱。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寧夏的別稱

寧夏,別稱“塞上小江南”。寧夏平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界於賀蘭山和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又稱銀川平原。北起石嘴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

湄潭縣的別稱

湄潭縣,被稱為“貴州小江南”。

湄潭在貴州省北部、烏江中游。境內山明水秀,農產豐富,主要有稻、小麥、油菜籽等。該縣有“貴州小江南”、“黔北糧倉”之稱。湄潭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

扎蘭屯鎮別稱

扎蘭屯鎮,被稱為“內蒙古小杭州”。

扎蘭屯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東南部、大興安嶺東南麓、雅魯河畔。這裡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風光幽美,景色宜人。這裡,綠色的森林四周環繞,濕潤的空氣沁人心脾,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扎蘭屯素有“內蒙古小杭州”之稱。

安康的別稱

西部網訊在最近一期《南方人物周刊》上,陝西安康獲“中國十座宜居小城”殊榮入選理由:這個城市有一種低調溫暖的美麗,隨意而不雜亂,安靜卻不沉默。她不排外,不冷漠,沒有鋼筋水泥的環抱,卻坐擁真正的綠樹藍天。作為一個小城,安康有著一座城市的本分——讓生活更美好  車出西安,一路向南。起初多半是土黃色的山體,飛灰中時而點綴著幾抹鮮綠。及至秦嶺,便是滿坑滿谷的鬱鬱蔥蔥。穿越整個秦嶺山脈,兩個半小時後,腳下踩著的已是安康的土地。和想像中飛沙走石、黃土滿面的景象不同,這裡目之所及,都是鮮活的綠樹、通透的藍天和清澈的白水,頗有幾分“小江南”的味道,恍然間,竟以為身處江浙水鄉。

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城,安靜地躺在秦嶺和巴山交界處,收容過屈原的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穿城而過。兩山夾一川,人們擇水而居,依山比鄰。南岸的老城像一條狹長的帶子,盤繞在青山綠水中,開車環繞整座城區, 40分鐘足矣。

晉武帝給這座城市起了個吉祥如意的名字——安康,取的是“萬年豐樂、安寧康泰”的意思。當時,這裡還是通衢良港,良田阡陌如織。按照嚴格的地理學分界,這裡地踞中國南北之交與東西分界的中心位置,接四川、湖北、重慶二省一市。展開中國地圖,報曉的雄雞心臟處,赫然便是安康。因著地利之便,四季分明,兼有山的雄峻和水的靈秀,生活於此,自是安逸康健。

信陽的別稱

信陽宜居宜業,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美譽。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氣質。信陽是理想的宜居之城、旅遊之城,也是全國唯一連續七年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最小概念

與廣義上的江南先對應的江南稱吳也是地理概念上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今天的江蘇省長江以南的部分和浙江省錢塘江以北的部分不包括安徽,這是地理概念不已城市轄區來分。這裡自東晉開始一直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在明末,稱為江南佳麗滴,金陵帝王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