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性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止血生肌,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刀槍傷,創傷出血,血栓性脈管炎,瘡瘍癤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秋後採挖,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短、圓柱形、上升,粗2-3厘米,具殘存的葉鞘。葉柄圓柱形,綠色或稀帶青紫色,纖細,長30-50厘米,下部具鞘;葉片薄革質,表面淡綠色,背面綠白色,卵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微凹或稍外凸,長20-30厘米,寬12-17厘米,側脈5-7對,稍隆起,彎拱,後裂片長為前裂片的1/4-1/2。花序柄綠色或青紫色,遠短於葉柄,長8-15厘米。佛焰苞外面黃色,基部紫色;內面紫色,基部深紫色,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鈍或圓,長10-15厘米,展開寬5-7厘米,初直立,後反卷。肉穗花序長3-4厘米:雌花序長2-2.5厘米,圓柱形,粗2-3毫米,背面3/4與佛焰苞合生;雄花序橢圓形,鈍,長1-1.5厘米,粗5-6毫米。子房近球形,柱頭4-5淺裂,裂肢短棒狀。子房周圍常有假雄蕊。花期3-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50-1400m的密林下潮濕地。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舒筋絡,祛風濕,止痛,消炎散腫。”